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在安源,梦想触手可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199|回复: 0

在安源,梦想触手可及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796

帖子

24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57
发表于 2018-12-17 14: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华其·
  翻开青年诗人赖咸院的诗稿《一个人的安源》,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抒发着对安源的绵绵情意,洋溢着对文学的浓浓情怀,使人爱不释手,为之感动。曾在安源工作和生活过五年有余,我和安源的山水草木都有着天然的感情,它们令我魂牵梦绕;安源山下那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矿工形象,像一块块燃烧的煤,烙印在我的心头,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我。每当听见、看见或写下“安源”的名字,血脉里就总会有一种温暖和力量涌动着。
  《一个人的安源》是赖咸院历时五年深入安源矿山和乡村实地采风和创作的结晶,也是“江西故事中国梦”江西省文学重点扶持工程作品之一。夜深人静时,细细品读《一个人的安源》,跟随作者的文字,再一次深入安源,贴近安源,使我对安源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诗集《一个人的安源》共分为《时光之砂》《安源,一个春天的童话》《安源的乡村》《我的安源》《赶路的人》《光阴》六个篇章,共收录诗歌百余首。其中不少作品我都读过,且大部分作品已在省内外刊物发表或获奖。坦率地说,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虽读过和写过一些煤矿题材和安源题材的文学作品,但这种全景式扫描安源,以诗歌深入煤矿,深入那段血雨腥风和刻骨铭心的岁月,还是第一次。
  “挖煤的汉子把脑袋别在腰上/他们将地底的煤一一取出/用来点火炉,也用来照亮整个世界。”在诗歌《张家湾的灯火》中,作者用质朴的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矿工采煤劳作的生动场景,矿工们身处水深火热的艰险处境和渴望解脱渴望光明的眼神针尖一样刺痛着我们的内心;“在安源。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悄然进行/起先是一个人,接着是两个三个,成千上万/他们是从地底下爬出来的……他们在人世间要弄出点声音。”在诗歌《罢工》中,作者再一次将我们带回了九十六年前那个烽火连天又激情澎湃的深秋,那一阵阵潮水般的怒吼声和咆哮声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仿佛我们也成为了成千上万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权的矿工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矿山子弟,我和我的家庭都与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作者赖咸院虽然从未在矿山工作和生活过,却似乎比我更加懂得矿工懂得煤:“它们的眼神疲惫而恍惚,目光中透着诧异……我的内心,迷糊、战栗,都是黑暗/与地下的煤一样黝黑与孤独。”也许,这就是作者深入安源,深入煤矿的感触和收获,像煤一样朴实无华;像煤一样热烈而执着。
  和赖咸院相识已有四五年了,虽然见面时间不多,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坚韧执着的人,是一个敢于追梦和勤于圆梦的人。他的成长经历和足迹,就是追梦和圆梦的过程,这在他的诗歌中就十分直观地体现出来了:“那些难熬的日子,也要咽下去/咽下那些炊烟、薄暮和骨头里的疼痛……把所有的悲壮都尽情喊出来/在太平盛世里,耸立一种崭新的脊骨。”作者写矿工的苦和痛,写矿工的呐喊与信念,也写自己的过往与未来。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从内刊编辑到乡镇业务骨干,从基层到机关,从他乡又回到故乡,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和旅途,他熬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咽下了“难咽的疼痛”。一路走来,好在有诗歌相伴。
  无论身处何方,作者都心牵故乡和安源。“这里是安源,有河流和蓝天/红豆杉,以及从安源山里升起的/雨后的薄雾。”安源的秀美风光从一条河流、一棵红豆杉和一座山峦的内心深处缓缓流出;在《无法描述》一诗中,作者说“我可以省略这里的草木,山河/也可以省略名和姓/但却无法离开,它牵引着我。”是的,我们可以将任何事物都省略,甚至自己的名和姓,却唯独无法省略我们的故乡。故乡,是我们的美丽家园和美好牵挂。“先辈们走过的道路今天我们继续走/煤块里钻出的温暖我们今天仍然用来温暖世界……我们要像一场秋风,刮过山岗和田野/沿着一条先辈们走过的路/继续前行。”秋天的山岗漫山是美景,秋天的田野遍地是硕果,正如昨天的安源,以其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卓越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如今天的安源,正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以独特的魅力开创安源转型发展的新境界。
  “安源是中国版图上一个深厚而醒目的印记,我希望我的诗歌亦如此。”作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为之而努力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者能够实现他那朴素而又具体的梦想。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