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有你红胜火 袁河为你唱颂歌调解小屋故事多志愿服务暖心窝乡亲有你乐呵呵残友学你敢拼搏独臂侠勇勤作为尚善感恩为民乐……一首《独臂铁嘴之歌》,唱出了一位残疾农村党员干部,为民跑腿,从不敷衍;助残济贫,风雨无阻;为公办事,早出晚归。他用他那一腔柔情正义,一副铁嘴铜牙,化干戈为玉帛,以一颗赤子之心,赢得了民望,更赢了民心。今天为大家介绍这位“独臂大侠”,宣风镇珠亭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阳昌绍,一起来看!
苦口婆心,百姓最可信任的“和事佬”珠亭村在当地是一个大村,阳昌绍“生于斯,长于斯”,与村民打成一片,被村民嬉称“老绍一出马,麻烦没有啦!”他一到场,夫妻反目可以破镜重圆,婆媳不和可以重归于好,邻里成仇可以冰释前嫌,吵架扯皮可以握手言和。
熟悉他的村民都知道,阳昌绍是个有求必应的人,叫一声就到了”,老百姓一有什么需要就会鞍前马后来回奔波,前前后后骑坏了6辆自行车,跑烂了10多双解放鞋。2011年,芦溪县在村级推广成立群众工作室,将调解功能向全方位的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等延伸。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阳昌绍比以前更忙了,这家小两口闹矛盾了,那家邻里打架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被阻挠了,交通肇事死人了……每次,他总会放下手头的事,急速赶赴现场,挨骂受气他不嫌,婆婆妈妈他不恼,啰啰嗦嗦他不厌…… 为了更好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2015年在珠亭村成立了以阳昌绍个人名字命名的“老绍之家”,工作室有活动场所、有法律书籍、有人财保障、有工作台账。单纯的人民调解职能已向法律维权、矛调维稳、便民服务、关心困难群众、法治宣传等方面延伸。
诤言铁肩,勇当父老乡亲的“代言人” 作为“老绍之家”工作室的负责人,在阳昌绍身上有着一股正气,他坚持原则,为了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奔波劳累,殚精竭虑。 上屋组一胡姓青年在奉新县一石场打工时,不幸被乱石砸伤双腿,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月后,未获得任何补偿,老板就把他打发回家。此时小胡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连续4次去奉新要求老板给予生活补助,可每次都被老板拒之门外。阳昌绍了解情况后,立即自掏车费与小胡一同赶赴奉新。起初,老板见阳昌绍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又是外地人,态度十分冷硬。可阳昌绍不卑不亢,他拿出小胡的伤残鉴定书,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工伤的补偿条款,一五一十地陈述补偿理由。阳昌绍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的陈词让老板深感惭愧,在法律与事实面前,老板达成补偿伤者生活费、营养费共计3.8万元的协议,并当面一次性付清。事后,小胡紧紧握住阳昌绍的手,激动的说:“你真是我的大救星啊!”
济困助残,撑起弱势群体的“保护伞” 作为一名失去右手的残疾人,阳昌绍深知残疾人在生理和心里所承受的双重痛苦和无助。为了解全村残疾人的生活情况,阳昌绍单手骑着自行车,访遍了全村16个村民小组498户家庭,全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随时都能脱口而出。误服农药百草枯的胡锦刚中毒后,因双腿站不稳,不能行路,想去离家不到200米的村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都成为奢望。阳昌绍了解情况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搀扶他到康复中心锻炼,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子,阳昌绍支撑着比自己高一个头且身体重心全压在自己身上的胡锦刚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汗水浸透了一件件衣裳。如今,胡锦刚已能借助辅助工具,独立生活。 阳昌绍不仅关心帮助残疾人,而且还热心资助困难家庭。萍乡市残联奖励了阳昌绍2000元帮扶慰问款,可他却分成四份捐给了4个患有重病的人。阳昌绍说:“帮人好比推车上坡,在陡坡上拉人一把,就能使他顺利走上坦途。”其实,阳昌绍自己并不富有,一年工资收入仅有2万多元,但他从来不向组织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几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弱势群众数十人。 播撒和谐,传递幸福,这是阳昌绍全身心投入调解工作的不竭动力。这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为社会的稳定、为乡村的和谐、为邻里的和睦擎起一片湛蓝的天。 来源:宣风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