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李勰 张广朋 记者王萍)“作为一名党员、老师,我们要真正地为群众着想,减轻群众负担,不能落下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及时上学,就近 上学。”
10月11日上午,位于江西萍乡莲花县的千坊小学里,58岁的樊银生正在给三名学生上数学课。三名学生中有两名是一年级学生,还有一名是幼儿园学生。 “千坊村地处偏僻,离南岭乡中心校比较远,要上学比较辛苦。既然这里建好了学校,就需要有人来。”樊银生介绍到。 2016年9月千坊小学新教学楼竣工,恢复开班上课,学校急需公办教师。由于千坊村地处偏远,从南岭到千坊有近10公里的路程,再加上进村的路是依山而建,道路崎岖不平,还有好几处地点有塌方的危险,全乡没有人愿意去这么偏僻的学校工作。樊银生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想到那里的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最近的学校上学,心里就不是滋味,因此他主动请求要到千坊小学去工作。 初登教师岗位 1978年,樊银生刚刚走出初中校门,那时还未满十七岁,当时村里学校非常缺老师,村里干部找到他谈话时,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就这样,稚气末脱的他迈进了当年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办教师”行列,先后教过音乐、体育、美术、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职务。当时,民办教师的待遇就是每个月7元伙食费,生产队里给三百个工分,加起来也就二十多元,虽然清贫,可樊老师认为,只有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共同欢乐,共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为了这个目标,他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施展的机会。 毅然重返“三尺讲台”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干了不到两年,也正是樊银生参军的年龄。1979年底,他听从祖国的召唤,应征入伍,走进军营,投身国防,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自己。先后担任连队文化教员、班长等职,入伍第三年,又被推荐到北京军区教导队学习,并获得军区“优秀学员”称号。受教导队连队嘉奖一次。就在他憧憬在部队施展才华、献身国防的梦想时,接到了部队裁军的命令,这样又退伍回到了家乡。 作为退伍军人的他,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到公社的文化站当管理员,二是进公社农技站当农技员,三是继续回学校当民办教师。当时,前两项职业待遇比教师要好得多,当老师还是拿那7元伙食费和三百个工分。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重返“三尺讲台”。 勤奋进取结硕果 如何才能使学生更优秀,让家长更放心呢?答案只有一个:靠勤奋、靠进取、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施教能力。樊银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断为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一有问题就向他们取经、请教、探索。他坚持向实践学,为了上好一节课,潜心钻研,认真备课,利用课余反复推敲,不断完善,努力把课讲得更好,一直到满意为止。由于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运用、实践,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融和学习方法的传授,他所任教的科目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逐渐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就这样,樊银生和孩子们一同进步、一同成长,用自己的勤奋进取不断向理想迈进。 “公”“私”之间践行追求 爱岗敬业是他一生的追求,务实勤奋是他的人生准则,无私奉献是他为人的轨迹。参加工作以来,他服从组织领导,学校多次委以重任,毫无怨言,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1999年至2000年是樊银生人生中最黯淡、最低迷的时候,他唯一的爱女正上初中,身患不治之症,在医院住院一年多,而他在医院陪伴女儿只有断断续续的一个星期。 “爸爸,你能不能不要去上班,多陪陪我好吗!”这是女儿用乞求的语气在他返校时总说的一句话,每次望着女儿企盼的眼神,樊银生心如刀割,他强忍着泪水对女儿说:“不行呀,那里还有几十双眼睛在等着爸爸啊!让你妈陪你好吗?”当时他担任了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几十名学生的班主任,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自己敬重的教育事业,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人是血肉之躯,谁无亲情?而他,强忍着失去爱女的痛苦,把对女儿的爱献给那些渴求知识的学生们,把全部的心血、爱心都投入到学校工作上。他在自己女儿面前显得“无情,在公与私之间选择了公。奉献践行者自己的追求。 真心真情换来尊重 “只有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心去关心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这是樊老师从教后得到的一条经验。记得有一年他带的班上有一对兄妹,由于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樊银生老师主动为其担保,开学之后分期为他们缴费,但兄妹俩学习刻苦,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凑足了钱就还给樊银生老师。有一个严寒的冬天的早晨,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田野村庄一片银色。樊银生目睹兄妹两人光着脚,腋下夹一双破鞋来上学的情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商店给这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双鞋,怕两个孩子不接受,樊银生想了个万全之策,以奖品的形式“奖”给他们,两个孩子含着感激的泪花接受了樊老师给他们的特殊“奖品”。家长知道了这件事,来到学校,憨厚的家长激动地对樊老师说,“我们的孩子可真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啊!” “之前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在樊老师的教导下,孩子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真的要好好地感谢樊老师啊!”一位学生的家长逢人就这样说道。为了山里的孩子,樊银生老师不顾自己身体的情况,每天起早摸黑,行走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有人曾问他,“你都快退休了,还到那么远的学校去工作,图个啥啊?”樊银生老师平静地回答道:“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我心甘情愿!” 11日下午两点,根据课程安排,樊银生给两个学生上起了科学课,樊老师洪亮的讲课声回荡在教室里中。 下午三点,在千坊小学的小小操场上,樊银生和两个一年级的学生站成三角形方位,皮球在彼此的脚间传来传去,孩子们发出愉快的笑声。 “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如果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组织需要,给予返聘的机会,我还想回到这里发挥余热。”樊银生说。 略显空荡的千坊小学教学点,樊银生洪亮的讲课声、学生的读书声与窗外的鸡鸣、鸟叫声不绝于耳。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