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近两万个日夜,萍乡这对夫妻完美诠释父爱和母爱的真谛…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336|回复: 0

近两万个日夜,萍乡这对夫妻完美诠释父爱和母爱的真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10-16 1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周双萍 通讯员 袁乾晰)五十岁的吕林,这一生可能没脆生生地喊过一句爸妈,也没说过一句完整连贯的话,更没真正地走过跑过跳过,他的世界很小很小,小的只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也许,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废物,一个不幸的人,不能给社会给家庭创造任何价值和财富。可在生他养他的父母吕亦方、姚金芳眼里,纵然他给他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痛苦、烦恼和忧愁,但依然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是他们掌心里的宝,是他们血脉的延续。从满头青丝到早生华发,这对夫妇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相依相扶相伴,给了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完美诠释了父爱和母爱的真谛。
rBAVGl2lgQaAFzTMAAKifqhMkMQ602.jpg ▲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
10月11日,在安源区后埠街马煌桥社区一栋普通的民居里,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吕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80岁的吕亦方和76岁的姚金芳围在坐在轮椅里的吕林的身边嘘寒问暖,而吕林歪着头呵呵笑着,嘴里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地跟父母亲倾诉着,那表情,似一位孩童在向父母亲撒娇,吕亦方和姚金芳的眼神里透出的慈爱和暖意也感染着记者。他们漾在脸上如春花般灿烂的笑,仿佛一派现世安好的模样,不禁让人好奇这50年,近两万个日夜,他们是如何熬过来的呢?
rBAVGl2lgSGAF6JmAALJ4TG7jGU437.jpg ▲琴瑟和谐的夫妻俩
噩运降临
吕亦方和妻子姚金芳是江苏常州人,吕亦方六十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专业,是名符其实的名校高材生,二十年前从萍乡市建设局退休;姚金芳则是一名中专毕业生,他俩的结合可谓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组合。刚结婚的前五年,夫妻两地分居,吕亦方在外地工作,姚金芳独自带着孩子在萍乡。
rBAVGl2lfd2AeeHZAAnFKOg1MIQ029.jpg ▲年轻时的吕亦方夫妻和三个儿子
吕林是吕亦方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时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和别的孩子并无二致。1970年1月,不到1岁的吕林因为反复发热住院治疗。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和医技水平参差不齐,虽辗转各地四处求医,仍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吕林的运动神经最终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rBAVGl2lfbOAMgDzAADv8DKG05A426.jpg
▲姐弟情深
姚金芳回忆那时的情景时仍然感慨万分:“吕林10岁前,我不知哭了多少次,担忧他的前途,担忧他的病情,感觉好像把这一生所有的眼泪都流干了。”
吕亦方夫妇当时的工资加起来只有80多元,要养活四个孩子,还要带吕林四处求医看病,经济的窘迫、生活的压力、心底的痛楚可想而知。但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再怎么艰难,他们也从没想过要放弃吕林。
不少亲戚朋友看他们夫妻俩照顾孩子这么辛苦,好心劝他们把吕林送进福利院,但吕亦方一口就回绝了:“儿子是我生下来的,我不对他负责谁对他负责?我不能依赖国家,不能依赖社会,不能把他当成包袱甩出去。照顾好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携手“作战”
从此,照顾好吕林,给他喂饭、洗澡、穿衣、端屎端尿成了夫妻俩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在岗时,姚金芳经常会在上班中途抽空回家看吕林,再小跑着回单位。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慌慌张张过铁路的姚金芳差点倒在车轮下丧命,让她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50年来,吕亦方夫妇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晚上听见儿子房间里有点动静,便随时要起来查看照料,既怕他热着,又怕他冻着,还要提醒他起来“方便”。姚金芳说:我每天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看天气预报,掌握天气的变化。吕林睡觉不老实,会踢被子,踢掉了又不会盖,容易感冒。晚上12点或者早上一两点,我都要起来看看他盖好了被子没。
在吕家有一台老式缝纫机,专门用来缝制吕林穿的特殊款式的衣裤。姚金芳笑着说:是吕林让自己无师自通学会了踩缝纫机,变得“足智多谋”,设计出了好几款方便他坐轮椅时大小便的背带裤。现在自己的视力越来越不行了,踩缝纫机时已经看不太清针线,只能凭手感 ,摸索着踩。
rBAVGl2lfhiAbNRSAAKQKJGO9zk030.jpg ▲为吕林缝制背带裤
rBAVGl2lfliAHFnfAAW0cBfFJt4681.jpg ▲成品
虽然吕林手脚不灵便,智力跟同龄人也没法比,可姚金芳坚信吕林是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她说:“吕林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也不识字,但我操作电视遥控器时,吕林会在一旁指挥我按左边按右边,脑子灵光得很,又没谁教他。”在一旁的吕林听到母亲表扬,脸上立马露出了得意的笑,连连点头。
时光如梭,一晃50年过去了。吕亦方和姚金芳的其他3个儿女都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小家。时间的刀锋刻满了他们的面庞,岁月的重量砸弯了他们的脊梁。吕亦方再也抱不动体重不到100斤的儿子了。为此,他想方设法在儿子的床前装了一台简易吊机,方便照顾儿子上下床。
rBAVGl2lf0-AeqLeAADYt6X_ArQ928.jpg
▲借助吊机照顾吕林
后顾之忧
因为吕林的存在,吕亦方夫妇从不敢出远门,怕把吕林扔在家没人照顾。前年,女儿一再邀请两老去新疆游玩,上她在外地的家住一段日子。经过儿女们轮番做思想工作,老夫妻俩思前想后,把儿子放在一家敬老院里托管。这一来,他俩可算是彻底解放了,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处走走转转了,可还是会隔三岔五地去探望他。
仅仅过了三个月,他们就从吕林的表情、话语、眼神中,得知他在那儿生活得很不习惯。3个月后,夫妻俩不顾儿女们的劝阻,毅然决然从敬老院接回了吕林。看着儿子回到家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夫妻俩的心才彻底踏实。他们也曾尝试请护工照看吕林,可护工工价高得吓人不说,还附带各种条件,这个不做,那个不干。这样一来,他俩只好辞了护工。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吕林的其他兄弟姐妹也没有嫌弃吕林:远嫁外地的女儿每次回家探亲,都会亲手给吕林理发;两个弟弟回到家里,也会给他刷牙、剪指甲,陪他说话。
最让吕亦方夫妻担忧的是他俩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万一他们走在吕林前面,谁来接手照看吕林呢?他们迫切希望萍乡能尽早出现一所设施环境都良好的康复中心,在他们身前能解决好吕林的安置问题。他们也多次郑重其事地向二儿子交待,万一真到了那一天,希望他能代替父母照顾好瘫痪的大哥。
rBAVGl2lgFGAdIkPAADJ5CXGxHA397.jpg ▲全家福
五十年的悠悠时光无声诉说着这一家人的血脉情深。我想,如果吕林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他的真实想法,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这么多年不嫌弃我,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罢?
来源:江西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