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宽阔的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几辆车,便只剩下环卫工人王小丽默默工作的身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保洁员,但一提起王小丽,周围的人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认真踏实!让人放心!”。
她选择做一名保洁员王小丽和很多保洁员一样,每天清晨就开始工作,无论寒冬还是烈日。她本来打算在小县城生活一辈子,却在结婚后怀着对城市的美好憧憬来到这里。在从事保洁员之前,她是一名餐馆服务员,如果餐馆换老板或者关门,那对于王小丽来说相当于晴天霹雳——意味着她失业了。面对老公微薄的收入和拖欠的房租,她思考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做一名保洁员,这一做就是13年。
她面对质疑用行动说服
社区居民们第一次见到王小丽时,大家都怀疑她能不能把地扫干净,因为保洁员工作虽然简单但也是有要求的。王小丽察觉到居民的质疑,于是拿起扫把扫了起来,扫得非常认真、仔细。当时居民心里想,这才刚来肯定要表现好一些,等过一段时间估计就坚持不住了,到时候就算不辞职做事也不会这么认真了。可是王小丽没有松懈,十几年如一日地维护着小区的环境卫生,居民被她的坚持认真感动了,对她赞扬不已。
保洁员的工作看上去简单没有技术含量,但真的很辛苦,经常腰酸背疼。居民每次问王小丽累不累,她都说不累,让她休息一下,她都会拒绝。“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为我常常这边刚扫干净,那边就又有人扔了垃圾,要保持干净只能一直扫。”王小丽说道。居民苏老师说:“看到王小丽努力工作的态度,我真的被感动了。”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检来临之际,王小丽因长期高强度工作过度劳累病倒了,本应该在家好好修养身体,但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毅然投入到工作中。她拿起扫把走向自己管辖的片区,步伐坚定,王小丽笑着说:“每每想到能为取得国检的好成绩和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就很开心很满足,都忘了自己腰上的病痛。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2006年,王小丽的儿子出生了,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儿子被确诊患有先天性智障,这对于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面对命运的捉弄,上天的不公,王小丽没有放弃,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王小丽夫妻两白天都要出去工作,她又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不管天气多么恶劣。有一次,王小丽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去扫地,儿子看到一只蝴蝶,想去抓,被王小丽制止了。没过多久,身后传来一阵哭声,王小丽回头一看发现是儿子摔倒了,额头磕到石头上破了一个口子,流血不止。她一下慌了,抱着儿子就向医院跑去,一路狂奔。到医院后,医生说伤口太大需要缝合,但因为是在头部,不建议打麻醉药。她看着儿子无助地躺在病床上哇哇地哭,心里跟刀绞一样疼,非常自责没照顾好儿子。 2012年的一天,在家玩耍的儿子突然从高空掉下,这可吓坏了王小丽夫妇。她抱着儿子,立即拨打120叫救护车。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儿子脑内出血,必须马上做开颅手术,一直都很坚强的王小丽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哭得撕心裂肺。微薄的收入,沉重的负担,病危的儿子把所有的委屈都化成了泪水。她说一定要救儿子,于是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还远远不够,又向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借钱,终于把手术费凑齐了。 出院后,为了让儿子好受点,王小丽每天坚持给儿子擦洗身上,更换干净的衣服。出院后一年内,儿子的头一碰就痛,躺久了也不舒服,每隔半个小时王小丽就要为他翻一次身。王小丽听说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于是跑到邻居家借来书籍,照书上教的每天给儿子按摩。自从儿子生病后,王小丽晚上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只要儿子发出一点点声响她就马上起身,看看儿子怎么了,生怕再出点什么意外。 现在,王小丽一家三口租住在变压器厂家属院内,住着50平的单人宿舍。她每天六点之前到岗,下午五点以后下班,努力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把扫把,一个捡拾器,一只铁桶,一个簸箕,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保洁员妈妈,把社区环境护得洁净如一。 供稿:枫树湾社区(欧阳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