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公交车是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代步工具。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萍乡的公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你也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了,就要对公交负责任呀,对旅客负责任,把安全搞好。”
▲79岁的爷爷易福进正在认真地叮嘱孙女易露开公交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是祖孙俩每次见面必谈的话题。
1968易福进退伍,因为曾在部队开过货车,他被分配到了当时的人民汽车公司工作,做起了公交司机。因为当年公交车少,司机也少,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一个十分“洋气”的职业。但易福进说,“洋气”的背后却并没有那么轻松。
▲易露爷爷 易福进:原来的路全部都是泥巴路,车子一过,灰尘就起飞。以前的方向盘也很难掌握,开了一天车子回来真的是哪里都不想去,好累。
除此之外,车子的前置发动机也是困扰司机的大问题,不仅占用空间,噪音和热量也让人受不了,大家都戏称它为“大鼓包”
司机开车难,乘客想搭上车也没那么容易。当时萍乡的公交线只有小西门到矿务局一条公交线,其他都 为郊外线,人多车少,为了上车,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
▲易露爷爷 易福进:有些坐车的人,他知道你不会停,他就拦在路中间,你走不了了,就只有停车,然后就挤,有些人他就爬窗户,人多车少。
1978改革开放为客车工业和公交行业带来了春风,萍乡城内公交车数量和线路开始增加,新开通了公交南站到安源的公交线路。
1979萍乡火车站建成后,原小西门到矿务局的线路,也将终点站延伸到了火车站,也就是现在1路车的原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奥地利斯达·斯太尔91卡车技术平台,国内的客车工业向着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铰接客车俗称“通道车”孕育而生。
▲易露爷爷 易福进:通道车是三个人卖票,等于现在的两辆车, 最少是要坐200人。坐车的人也特别多,基本上每一辆车都是满满的。
2001由安源客车厂生产的第一批后置发动机新型公交车上线,萍乡市首次实行了无人售票制度,将售票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当年易福进已经退休,小儿子易海林接过接力棒,非常幸运的开上了这批新型公交车。
▲易福进小儿子 易海林:当时开上萍乡自己生产的客车觉得很开心,也比较自豪。比原先的那种发动机更好了。市民比较自觉,也是依次排队,前面上车后面下车。
进入21世纪萍乡的私家车辆和公交车数量急剧增加,这也给公交车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课题。
2009萍乡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开始启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全市的公交车都能够通过它来进行管控,这使得易海军的工作便利了不少。
▲易福进大儿子 易海军:有了GPS智能调度系统以后,我们公司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查看每辆车的动态,比如说车子一旦超速,系统就会报警,给我们提示,我们就马上可以联系车队队长,要求驾驶员降速,保证乘客的安全。
2011年萍乡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2013年
萍乡上线使用新能源客车,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2016年萍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公交车实时动态。
2017年萍乡将老人免费乘车年龄由70周岁降至65周岁。
2018年萍乡公交开通二维码支付功能,公交车有了专用车道,乘公交车更方便快捷。
今年9月萍乡公交为160余名市级以上(含市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今年11月16日,萍乡组建了第一支巾帼文明公交线路,今年入职的易露幸运的成为了其中一名司机。在她看来,这份工作远比从长辈们嘴里听来的经历轻松许多。
▲易露:发现真的跟他们以前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的公交车都是开自动挡,开车也很舒服,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大家素质也越来越好了,凡是有那种老人家,孕妇,怀抱小孩的,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会主动去让座。
▲现在,空闲时间,易露还会带着爷爷坐公交四处看看。看着窗外疾驰而逝的风景,感受着公交车在行驶 过程中的转动,听着一声声乘车刷卡声,自豪感油然而生。
时代感悟
我为自己是一名公交司机而感到自豪,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更像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也见证着城市和人们的改变。我也希望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继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来源:这里是萍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