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 生活在不同地方的我们 是否都期待着这样的生活
宽敞平整的街道路面 轻松便捷的公共自行车 闲暇之余,也无需去远方 家门口处处都是好风光 拿起手机,随手一拍 就能轻松捕获美好瞬间
▲笔直宽敞的小巷,新铺的柏油地面干净整洁,昔日斑驳的墙面已被粉刷成一片片古色古香的文化墙,整齐划一的店铺招牌美观大方……
11月6日,漫步在安源区东大街南台书院文化巷,让人心旷神怡,正在休闲的居民感慨道:“不仅我们这儿,在萍乡随处可见有品位的背街小巷,生活在萍乡,我们的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萍乡市持续投入,实行城区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提升改造工程,对萍乡中心城区,包括萍乡老城区、安源新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背街小巷约400余条,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进行改造提升,通过对市中心城区背街小巷下水道进行清淤改造,路面“白改黑”,广告(管线)清理等的综合整治,使城区背街小巷排水通畅、立面整洁、管线有序、噪尘降低,实现全市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目标,打造百姓满意的“民心路”,不仅让老百姓家门口的街巷环境实现质的变化,方便了群众的出行,还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和群众的获得感。
 书香文化靓了老街巷 让文化浸润居民生活
南台巷 11月6日上午11点多,安源区东大街南台巷,行人稀少,小巷显得格外宽敞。“之前,路面坑坑洼洼,还有很多裂痕,特别对老人、小孩、学生,行走不方便。”现年55岁的南台巷居民欧阳必普说。
▲南台巷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羊肠小道”,附近有南台小学、巷子两边有众多店铺,人流量密集。
南台巷因南台书院而得名,南台小学的前身南台书院是萍乡十大书院之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东大街结合该巷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南台巷本土故事、南台名人及书院文化,以书院文化为主线文脉,投入40余万元精心打造出一条古老风貌的南台书院文化巷。
▲如今的南台巷,已经成为了“南台书院文化巷”。
该小巷整个项目被划分为三大板块:述史篇、敬贤篇、崇教篇。走进述史篇,墙体上的书院史话向大家叙述了萍乡十大书院的传承历史。来到敬贤篇,可以看到,锈迹斑斑的铁门被绘画成一幅生动的师生课堂,一个尊师敬贤的动人故事再现了莘莘学子的求知之路。置身崇教篇,一代名医赖良蒲、阳明先生王守仁等南台故事映衬出一个个为人师表的好榜样。
▲在巷道内的文化展示中,有朗朗上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一幅幅生动的勤学小故事……
▲在南台小学附近的墙面上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勤学小故事,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
▲这面“书院史话”就向人们介绍了萍乡十大书院的传承历史。
“以前,这里环境特别脏乱差,现在,无论是环境、生活、文化以及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走在这里都感到有一股浓厚的书院气息,我们特别满意,路过的市民都纷纷点赞。”南台巷居民罗佑芳激动地说。
乌金巷 安源区八一街吕家冲社区也传来“点赞声”。11月6日下午3点,现年82岁的居民杨峰在乌金巷散步,看到明亮的沥青路和文化墙满是欢喜。 ▲在杨峰的印象中,原来是裂缝坑洞的水泥马路,逢下雨天,就有积水,一不小心踩空,不仅一脚泥,路面还会碎裂脱落。
▲2019年6月,八一街对乌金巷进行了改造提升。
据了解,八一街乌金文化巷主要分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为序言,主要介绍乌金巷的由来及变化;第二个篇章以家风家训为主线,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上名人家风、家训和八一街居民优秀家庭家风;第三篇章主要展示八一街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并以此展现淳朴、善良、勤劳、敬业的良好民风。  改造前后对比图 前
后
前
后
“小巷改造提升以后,这里更美了,晚饭后出来散步的居民明显多了。我4个子女在国外生活得很幸福,他们多次邀请我去国外生活,但是,我还是选择在家里生活,这里的居住环境特别美丽,主要这里传承了很好的家风家训和文明新风。”杨峰开心不已。
 特色街巷凸显城市“气质” “颜值”与市民素养双提升
  城市环境提档升级,不但让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面子”,更让广大居民有整洁舒适的“里子”。看似毫不起眼的背街小巷,它事关群众生活,事关城市形象,正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和“颜值担当”。萍乡市在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时,因地制宜,突显“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文化”的特点,留住城市记忆,彰显品质街区,倾力打造特色街巷。
▲改造后的小巷一角
▲改造前后对比图在八一街道辖区,类似的主题特色街路也受到市民称赞。如,八一街杨家巷打造了以“看变化、新风尚”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巷道。
▲改造前后对比图
八一街杨家巷以“看变化、新风尚”为主题,通过有趣的创意墙绘描绘昔日老巷样貌、居民生活场景,展现新时代生活新时尚。整个巷道分为老巷故事和小巷新风两个篇章,通过描绘居民生活、城市面貌等方面的新旧变化,展现祖国巨大变化、伟大成就。
▲跳皮筋、躲猫猫、吹泡泡等等儿时最纯真的快乐会不会仍在您梦中萦绕?
▲迎面而来是一首歌画结合的作品:我们都是八一人,挨着萍水河边生活,古老的街道穿越了千载,精彩故事汇成了一首歌。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比一比、赛一赛,垃圾分类要尽快。
据了解,在杨家巷开工建设前,八一街组织包家冲社区充分收集居民的诉求以及对巷道改造的意见建议,并在改造全程中,邀请周边居民积极参与。根据居民的反馈,巷道改造着重完善了道路、破损下水管网、卫生死角的清理整顿,并添置了便民桌椅15套,打造了“红色驿站”便民书屋,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打造了两个电动车便民充电站,并广泛宣传引导居民不要在楼道间为电动车充电。打造了一个社区消防站,致力于增强老旧小区火灾防范救援力量。
▲红色的门窗搭配乳白色的墙面,更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我能够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杨家巷有白头偕老的最美爱情故事哦!
同时,以文化创意为要,杨家巷特色巷道设计采用了创意墙绘、绿植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原创、有趣、生动的创意墙绘形式展现贴切周边居民的画面,引起群众的共鸣,让行人眼前一亮。整个巷道文化内涵由设计公司精心雕琢,坚持在整体风貌和细节亮点上下功夫,确保整个巷道的既有观赏力又有内涵的特色风貌。
▲改造后的小巷
▲改造后的小巷
很多市民纷纷表示,经过改造提升,小街小巷不仅变干净、整洁和有序了,还变美、变靓了。从人文气息到环境都得到了提升,为城市营造了文化氛围,也让人们感受到多了文化味。小街小巷的新颜新貌和人文特色为萍城增色,也凸显了城市气质。
条条街巷通民心, 作为城市路网“毛细血管”的小街小巷, 小街小巷提质改造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 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
目前, 改造后的小街小巷焕然一新, 小街小巷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返, 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今, 萍乡的小街小巷正以干净、整洁、 平坦、畅通的新姿态呈现在群众面前, 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来源:这里是萍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