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武功山公路变化之我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940|回复: 0

武功山公路变化之我见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796

帖子

24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57
发表于 2018-12-28 16: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41).webp (4).jpg

作为一名70后,我出生在武功山脚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亲刚出生的时候就碰上日本侵略中国,当时一直打到我爷爷老家高坑镇来了,爷爷奶奶为了躲避战祸就躲进了当时道路不通畅的大安山区的茅店乡里面,一躲就是上十年,全国解放后就在大山里面安家扎根生存了。当时的山里面基本是没有大路的,好像解放后好多年才修通了从万龙山途经华云(60年代茅店因和赣州的茅店重名改称华云乡了)、新泉然后从山口岩出来的泥沙公路,通了到芦溪县城的班车。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一直到我读完小学初中,山里都还一直是泥沙路,不过主干道已经有养路工人来负责道路养护了,不过那时的养护就是雨过天晴后用黄泥碎石把坑槽填平,碰上大雨又会产生新的坑槽了,其他村级道路就没这么好条件了,下雨天走路一定要穿雨鞋才能通过,我记得当时的张家坊乡还被老乡们亲切的称呼为“套鞋公社”,意思是没有套鞋(农村对高筒雨鞋的称呼)雨天是根本出不了门的。

640 (41).webp (5).jpg

1991年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芦溪县城的中学,就要坐班车去芦溪读书了,有时候也骑过自行车去,路况还是砂石路,坐车一路都是摇摇晃晃的,骑车更是上上下下,好多处陡坡都得下来推。记得那时好像公路部门因为修芦南公路,就和交通局把我们大安里的路和上埠至南坑那段路进行了置换,从此养路队就撤出了大安里,里面的路就靠乡镇自己养护了。那时的路况一直比较差,从山口岩进去的路有好几个大坡和几个死弯,基本谈不上等级了,张家坊乡管辖的坑口竹山村那里好像是70年代初发生过一班车坠河造成整车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华云和新泉交接的黄峰岭路段由于坡陡死弯更是事故频发,发生过好几次货车侧翻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这期间近十年大安里公路没有什么改变。

到了20世纪末的样子,记得我快大学毕业了,农村水泥路面改造就已经开始了,好多陡坡也被挖机挖除了,死弯也切直了,路面都变成了硬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这项轰轰烈烈的路面改造工程一直延续了近10年,我记得我们村水泥路面通车的时候我已经在市公路管理局路桥公司工作了。因为2003年非典期间我去萍乡路桥(现在叫江西安源路桥)拜访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的大师兄龙华春经理,并在他的引荐下,我光荣的从一名穿山打洞的铁路人变成了公路人,从此告别了到处流窜施工的岁月,改成只需在本省作业的路桥人了。

640 (41).webp (6).jpg
640 (41).webp (7).jpg

2006年山口岩水库建设开始了,原来的老路已经沉浸在水库底下了,现在的聂家店至新泉公路是06年开工建设08年建成通车的,路面标准也提高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回家的路变得便捷多了,再也没有以前的坑坑洼洼了。同时芦溪县交通部门为了加快武功山的开发步伐,于2009年启动了芦万武公路的建设,芦万武的设计标准也提高到了二级公路标准,一个长1.3公里的隧道让芦溪和万龙山大大缩短了距离,并于2012年正式建成通车了。从此我们万龙山(90年代末华云撤乡并入万龙山)人就方便多了,从萍乡开车到万龙山温泉或者华云街上只需40分钟,到武功山新山门也不到1个小时车程。万龙山的村民是真正感受到公路变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实惠。

640 (41).webp (8).jpg

从2017年市公路管理局接管芦万武公路管养以来,更是把他打造成了一条网红公路,不光是路面重新加铺了沥青混凝土,桥梁和安保设施都提高了标准,还增加了几个公路驿站,两边的路容环境更是打造的如梦如画,让外地来武功山自驾游的游人赞不绝口。2018年国庆来武功山的游客更是迅猛增加,武功山新山门诺大的停车场都远远不够用,临时增设了六七处停车场才解决了游客停车问题。

640 (41).webp (9).jpg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四十年,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了提升,交通条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便捷了人们的出行。我们武功山风景区公路交通更是借力于旅游发展的东风,得到了迅猛发展,真正做到了快人一步哦。
来源:萍乡公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