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 萍乡作家漆宇勤创作的散文 《桥头观水》 ▲《 人民日报 》( 2020年4月18日 08 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摄影:许成
顺河而行的时候,我注意到,桥头村的河岸不是水泥的,不是石砌的,而是保持自然的泥土斜坡,让河水与泥土彼此亲近,让河流维持原生态的样貌。动物随着天性营建巢穴于河岸,植被扎根在泥土。村民何义夫指着杂花开遍的河岸告诉我,这是村里对河道进行生态护坡改造的结果。这种依托自然、回归自然的改造,让河岸与周边的景色更好地融为一体。 在桥头村的日子,我看到了眼前这一系列变化给身处田园中的村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真是奇怪,仿佛水的洇染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轻松柔软。绿山清水,让人更生闲适的心境,仿佛生活也有了诗意。 村民们告诉我,为了这一泓清水,桥头村和周边村子里的人们甚至都改变了生活习惯。村民何文潮指着自家的清洁厕所说,这些年来,村子里改水改厕,对厨卫、保洁、洗浴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再进行集中二次处理。二次处理后的化粪池水用车载到山上浇灌果木,确保不向河道排放。 依托中小河流流域治理,村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关停全部污染企业,拒绝多家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的新项目。大家意识到,治河不只是推进河道及两岸设施建设,更是改善整体河道沿线环境;保护良好的水生态,不只是为了自然的美好,也是为了让后人喝上干净水、走上舒心路。 在桥头村的显眼处,何、河、荷、和、合的谐音字写了小半面墙壁,似乎也在讲述着人与天地、人与草木、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这里,人和水相互扶持,彼此滋养。何文潮告诉我,现在的桥头村在努力改造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屋后一片小树林,房前一口小池塘。一些村民的庭院内,现在已是花果飘香。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