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对不起,南坑!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0530|回复: 1

对不起,南坑!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0-4-26 1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7).webp (3).jpg
「最美的光阴遇见最美的你」

from萍实君

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故乡人

萍乡之南,峻岭耸立之处有山坑,名曰南坑。
山间有溪,故民国时称南坑为南溪,四九年后,版图时有变化,行政称谓或乡或镇,但“南坑”二字始终未变。“南坑”,闻其名似不甚文雅,但它是古代傩神之乡,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苏维埃革命时,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成立湘赣独立师,是通往井冈山之重要交通补给线。
风云一时的农民总理永贵大叔的车队,风尘仆仆经过南坑老街时,曾驻足仰望南坑渡槽。
640 (7).webp (4).jpg
南坑老街呈“一”字形排列于青山绿水之间,前有古朴的五拱桥,后有繁华的万寿宫,中间是三米见宽的麻石街道。街道上木器店、篾业社、铁匠铺、山货行、瓷器店一家接一家,家家兴旺。
南坑老街是方圆百十里的山民物资交流之处,也是他们人际交往、信息聚散之地。而有百年历史的南溪完全小学和有五十年历史的南溪初级中学,就在老街旁边,传承着山乡的悠久文脉。
改革开放后,老街从“一”字形扩充为“人”字形,是去往明月湖风景区和参观窑下古窑址的必经之道。旁边建起了多家电瓷厂,五拱桥头设立了市级竹木检查站,南溪初级中学也升级为区属高中。一时间,老街升级换代,俨然成为老319国道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640 (7).webp (5).jpg

雄伟壮观的南坑渡槽是江西最高渡槽。凌空飞架,横卧两山之间,跨越整个老街,高57米,长225米,上下两层,双曲拱形,有的槽墩高达50米,4个槽墩上架设了3个彩虹式的大拱,并依附16个小拱,支撑着下层过道;过道上面又建有34个小拱支撑最上面的水渠。水渠宽约1.7米,站在水渠正中,低头俯瞰,便可见一片绿色的田畴、错落有致的街道和村庄。
水渠下面是一条跨越两山的过道,宽约3米,在一处过道的两侧栏杆上对称地分别凿刻了“一九七二年”、“建南坑渡槽”10个字,过道可供行人随意行走。由此可见,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桥,我们应该将它称为天桥,真正的天上之桥。
南坑渡槽气势磅礴,工程浩大,堪称萍乡水利史上的丰碑,它是萍乡的“红旗渠”。
据萍乡地方志记载:1970年,坪村水库开始配套干渠工程建设,在大坝下游250米处建坝拦水。总干渠自拱坝起,经株树,过渡槽和隧洞,再经桥头至横江渡槽,全长7公里。横江渡槽开始分东西两干渠。西干渠自横江渡槽,经窑下、茶匙冲、过南坑渡槽,再经文坑、院背冲、吴家冲、中元,至七保,全长30公里。设大小渡槽10座,隧洞4个,涵闸24处。1972年竣工通水。东干渠自横江渡槽,经玄树冲、中栏冲、麻子坡,至上坪河,全长19.5公里。设渡槽2座,隧洞3个,涵闸19处。1974年竣工通水。整个灌区通过水库调节,利用南坑河道,直注萍水河。形成灌溉芦溪县、城关区(今安源区)、湘东区3.6万亩农田的萍乡最大灌区。萍乡人利用这条灌渠发电、灌溉、养殖,造福萍乡30多年。
640 (7).webp (6).jpg
人生有许多感叹,南坑渡槽让我们想见到了水的另一种形态,一种至高无上的形态。此时,不禁要为这一条天河而惊叹。
遥想在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当年,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是用无数民工的血汗堆砌而成的。检验工程质量最好的方式是时间,时间证明了南坑渡槽的无可挑剔、无懈可击。整整48年过去,仍安然屹立,结构完好,从未大修,这足以让当今所有的豆腐渣工程的制造者们汗颜。因此,南坑渡槽是南坑的一座丰碑。
1971年9月到1972年6月,我作为民工,参加了南坑渡槽的建造。当年由南坑公社各大队派出民工连充当劳力,由萍乡矿务局安装工程处设计施工。南坑公社为此专门成立了南坑渡槽修建指挥部,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贺永年任总指挥。我是妙泉大队民工连的一员,民工连由大队革委会副主任陈雪早负责。
640 (7).webp (7).jpg
我自小喜欢看书,到了渡槽工地也是如此。但那个年代无书可看,于是到处找可看的文字。一天中午,工余路过渡槽修建指挥部,从窗口发现一个办公室有几份报纸,而办公室空无一人,喜出望外,马上进去坐下看起来。一看就入神,连办公室进来了人也没觉察到。
来人见一小民工如此入神看报,不觉好奇。即问我是何人?为何喜欢看报?原来来人是办公室主人——渡槽修建指挥部总指挥贺永年。我慌忙站起,告诉总指挥自己是妙泉民工连一民工。总指挥说爱看报爱学习是好事,还说有空允许我天天来看。我得了这等好处,欣喜欲狂。果然天天抽空去看报,一来二去,就与贺永年熟悉了起来。
贺见到妙泉民工连负责人陈雪早,说起此事。陈雪早也觉得我爱看书读报“人才难得”,加上有贺的话作底,竟将我推举为妙泉民工连政治学习的读报员,每天晚上政治学习由我带领全体民工读报看报,这无形中提高了我这个“黑五类子女”在民工连的地位。当时,陈雪早此举冒有一定的政治风险,因此,我至今仍心存感激。
一天,我又到指挥部看报。遇见一个文质彬彬的瘦高个青年,城里人打扮,谈吐不俗。那青年见我衣衫褴褛,民工打扮,却在总指挥办公室用心看报,觉得奇怪,便与我攀谈起来。结果二人海阔天空,从文学聊到时政,“英雄相见略同”。于是相见恨晚,约为朋友。
从瘦高个青年的自我介绍,我得知他为市文化局群艺馆的陈埠晶。他与其父(一位画家)被下派到南坑渡槽绘制大型政治宣传画。从那以后,陈埠晶就经常邀我去他住所(南坑饭店)闲谈,还邀他的好朋友时在南坑养路队上班的张宜萍一起参加。
凑巧的是,我也认识张宜萍。原来张也是萍乡城内人,与陈埠晶是邻居,其父是萍乡市工商银行副行长。“文革”犯了“路线错误”,全家被下放到妙泉大队。我与张宜萍在1970年秋天同被派往修建萍莲公路之工地上认识。
三人经常在陈埠晶临时住所见面交谈,结成“三人帮”。我在两位城市青年的影响下,开朗许多,也与他们高谈阔论起来。其时正是林彪“九.一三事件”发生前后,陈、张二位把听到的马路消息全告诉我。我们综合报纸上所作报道进行分析,竟然能够得出“文革”失败的结论。三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全然不知这是犯了“杀头之罪”。
640 (7).webp (8).jpg
陈、张二位潇洒浪漫,与饭店两位漂亮的服务员满香、五香(都是南坑供销社职工)卿卿我我,陈、张与我高谈阔论时,总是嚷嚷着要“二香”弄来点心宵夜。三人都喜写诗,还相互唱和。但我写的都是“反诗”(陈埠晶语),发泄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也写一些所谓“怀才不遇”(张宜萍语)的诗。后来,我的这些胡乱诗稿带回老家后,被时在一张小报当记者的大哥回家探亲时发现了,问我“要不要把牢底坐穿”?我这才害怕起来,便将诗稿付之一炬,从此小心了些。
陈埠晶与其父为南坑渡槽绘制大幅政治宣传画,又要在渡槽高大的水泥栋梁上书写大幅永久性标语,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帮手。陈埠晶便到指挥部点名要妙泉民工连我做助手,因为贺永年、陈雪早都熟悉我,于是一路绿灯,我就摆脱了天天担砾石、背水泥的繁重体力劳动,做起了民工们都羡慕的“文墨”工作。渡槽上的“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就是我当年用大红油漆填写的。现在,这些字迹都巳湮没不见了。
1972年春夏之交,陈埠晶父子完成书画任务后回了萍乡城里,我也被生产队“勒令”回家,张宜萍也上调到芦溪养路段,“三人帮”无形中解体了。分手以后,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城里的陈埠晶,托张宜萍转交。信的开头是这样的:“陈埠晶君:别后巳数月,不时念念中。此次政运,时人谓之第二次“文化革命”。吾对此类说法甚表怀疑。前以打“刘狗”谓第一次“文化革命”,今以“一打三反”为二次文革,余以为期期不可……”。信托交后,迟迟得不到回音(当初三人分手时曾相约书信来往),后张宜萍告诉我,此信被陈父查获,吓得脸都白了,认定我是“危险人物”,严禁其子再与我来往。
改革开放后,我成了妙泉中学一名语文教师。常有机会来南坑老街开会(尤其是每年暑假的政治学习,有时要延续半个月)。因为公社驻地在老街,文教办(后叫教育组)在老街。籍此,我就能“旧地重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了。全乡的教师会(政治学习)大都在公社礼堂举行,四百多人集中在一起开会学习,闹哄哄的,无法点名。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当此时,我便悄悄开溜,在老街旧地重游。
640 (7).webp (9).jpg

先去的是南坑中学。徜徉其间,感受这所南坑地区最高学府的文化氛围,拜访老朋友,听他们评说南中现状,讲述南中历史。
南中是1956年开办的老牌初中,后升级为高中。它是当时萍乡市18所中学之一,学生来源遍及南坑、长丰、上埠、麻山、源并、白竺、五陂下等乡镇。在南溪初级中学时期,南中是颇有一些名气的。“文革”期间升级高中后,南中网罗了一批因文革受冲击而流落到(回)南坑的人才,如柯连枝、刘颂哲、邹桐逸、吴克俭、昌增镶、童行昌、黄明德、王文爱等老师,使高中教学质量有所保障。由于种种原因,这所老牌中学终在办学五十年后被裁撤,令4.3万南坑人唏嘘不巳。
后逛老街万寿宫遗址。到以前妙泉民工连驻扎过的刘婶家,听几位老街居民漫忆他们心中的万寿宫。据他们说,南坑万寿宫系当时64户乡民捐集而成,每年唱戏置酒,纪念许真君。
许真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物。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人。传说他曾镇蚊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被尊为净明教教祖。在南昌市西山万寿山的寺庙有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的地方。
南坑万寿宫有田租162硕,店租56挂,足够维持其正常运转。64个捐户每户拥有一块铜制的万寿宫捐牌,凡来万寿宫祭祀、吃席者必须将铜牌悬挂衣扣,无铜牌者不得参与祭祀和宴会。万寿宫清朝末年被改为南区小学堂后,万寿宫捐户曾与当地办学绅士为此发生械斗。据专家研究,民间万寿宫分布与市镇发展密切相关。
萍乡许真君信仰的正统化与万寿宫的发展是清朝乾隆以后,万寿宫大规模出现是清朝嘉庆道光之际,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萍乡市镇繁盛之时。从万寿宫兴建情况来看,它与外来的商人群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640 (7).webp (10).jpg
万寿宫不仅是神明祭祀和群体集会的场所,还是移民子弟读书的场所。万寿宫纂修了大量的万寿宫图册与制作了象征捐户的万寿宫铜牌。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的寺庙、图会、义仓会、育婴会、宾兴会纂修了大量图册。
南坑万寿宫也不例外,为了记载万寿宫的历史、财产以及确认捐户的资格,也纂修了一些万寿宫图册或者称许真君图册,可惜随着万寿宫的毁没,这些图册都不知去向了。
离开万寿宫遗址,我一人爬上了南坑渡槽这个被人遗忘的地方。作为当年的建设者,我却对它有一份异样的感情。山坡上杂草丛生,已经快找不到上去的路了,我费了很大的功夫穿过密集的杂草终于上去了。
其实,当生活中烦闷的时候,不妨来这里看一看,或许可以解压一些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南坑渡槽虽然已失去了当年的水利功能,但它仍然是那个时代的见证,是一座值得骄傲的建筑,是南坑的一道风景。
今天,这座闲置的渡槽是否也可以发挥它的价值?
登上渡槽,凭栏远眺,心旷神怡,不也是一种难得的登高情怀?一人独立渡槽之上,看着中午的阳光洒落在南坑老街上,她泛着历史的陈旧感,让人感觉到她的静谧与平和。
- 关于作者 -
640 (7).webp (11).jpg
谢培选,芦溪南坑人,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和上饶师专,曾在乡镇中学任校长多年,后调芦溪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现已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4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0
发表于 2020-5-12 09: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前辈致敬,向可敬的老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