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付(左)和失主 谭文、记者叶依报道:“虽然我工资不高,家里条件一般,但这不是我的钱,我不能留下来。”面对记者的提问,环卫工人曾庆付面带羞涩地说。一句简单的话语,折射出一位普通萍乡市民的高尚品质。1月8日,环卫工人曾庆付对记者说。 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曾庆付像往常一样开始清扫马路,在打扫迎宾路段时,不远处地上的一包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曾庆付走近后,发现这包东西竟是一个钱包。随即拾起,他发现包中有身份证和若干银行卡等物品。曾庆付掏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将其包好,并加快速度完成这段路面的清扫任务后,立刻找到负责这个片区的管理人员,将钱包上交并寻找失主。经过多方查询,通过社保卡上的社保局电话,联系社保局工作人员调取失主的联系方式。大约2个小时后,失主赶到现场,看到自己遗失的重要物品完好无损,失主非常感动,当场拿出1000元现金要予以酬谢,曾庆付连连摆手拒绝。面对失主的感谢和周围同事的夸奖,曾庆付只是腼腆地笑着说:“谁都会这么做的,我也不会例外。” 近年来,依托全国打造好人文化的好机制、好氛围,萍乡通过着力培育产生好人土壤的厚度,始终保持学习践行好人行为的力度,始终保持宣传好人的热度,始终保持关爱好人的温度,在全市打造了“萍乡好人馆”“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等崇德尚爱的宣传教育平台。同时大力开办“道德讲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党政机关开展“龚全珍式的好干部”“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在交通道路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每个人都体验到道德带来的积极影响,形成了萍乡“小城大爱好人多”的现象。 从不忘初心的老阿姨龚全珍,到“乡村判官”杨斌圣;从“舍己救人小英雄”肖玉玲,到“中国保尔”胡启初;从中国首个雷锋文化博物馆,到21万多注册志愿者……诚实守信,立起“萍乡风骨”;助人为乐,传递“萍乡温度”;孝老爱亲,诠释“萍乡担当”;见义勇为,绽放“英雄之光”;敬业奉献,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一动人口号已响彻昭萍大地。 在萍乡处处可以感受到好人的温度,2018年取得了每月都有萍乡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可喜成绩。截止2019年1月,萍乡市先后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荣获“省道德模范”,66人上榜“中国好人榜”,71人上榜“江西好人榜”,77人荣获“市道德模范”及“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共计推出萍乡好人(“最美萍乡人”)644组683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萍乡这座“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城市,一些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满城人,大家用行动传递着正能量,温暖着萍乡城,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