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
激动
咱芦溪教育又上江西卫视啦
1月20日晚19:54,江西卫视对芦溪县“加大投入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视频报道。
详情视频请猛戳
芦溪县奋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自2015年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以来,我县始终坚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强化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全县中小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配置逐步均衡、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实现了“办学条件更好、师资力量更强、教学质量更优”。
一、“三个强化”再出实招
(一)强化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其中中央资金1.32亿元、省级资金6243.24万元,县教育扶贫贷款3亿元,县乡财政配套土地收益、省级返还、县本级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5亿余元),启动教育扶贫建设项目。芦溪外国语学校新校区、芦溪中学改造提升工程等14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占地100亩的濂溪中学新建和芦溪小学60亩扩建已经完成主体工程。义务教育的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有效化解了城区大班额。
二是加快完善教学设备。出台了《芦溪县中长期教育装备发展规划》,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公用经费5%的比例作为教育装备添置经费的政策,实现了全县所有中小学多媒体、液晶一体机和各种功能室全覆盖。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总额达到5195万元,电教装备总额达3505万元,达到了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1500元,初中2000元。
三是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以推进“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平台培训,基本达到了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个个熟悉平台的目标。全县所有的中心校和中学都实现了100兆以上的宽带网络,赣教云教学通应用、网络备课教研等教研活动有效开展。2018年,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芦溪镇中学承担了江西省第一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任务。
(二)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政策措施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是合理配置好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我县创新实施“三个倾斜”政策,实现了农村教师“够得用”“留得住”“教得好”。
一是编制倾斜,解决教师不足问题。一是多渠道引进配齐农村学校教师。2018年通过全省统一招聘、“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等方式引进农村中小学教师309人,委托培养80名,其中招聘音体美教师41名,使我县每百名学生音体美教师数基本达到0.9人。评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453名,达到每百名学生拥有1名县级骨干教师。二是完善乡村学校支教帮扶机制。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每年向农村学校动态流动教师150人。三是完善职称评选激励机制。执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与农村任教经历挂钩的政策,教师在评聘高一级的职称时,须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二是待遇倾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一是兜底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由县财政统筹并足额预算农村教师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落实“两高一保”,2018年教师绩效工资人均25320元,比2011年提高了16120元;二是全面实施农村教师补贴。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等政策灵活落实,边远山区教师补贴最高达到每月1700元左右。住房公积金标准由财政预算总工资的5%提高到最高标准的12%。
三是培训倾斜,解决素质不均问题。一是抓龙头,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所有农村学校负责人进行一次全员培训。二是重整体,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每年暑期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并组织师德师风和专业知识考试。三是补短板,强化紧缺薄弱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实施“紧缺薄弱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分学科组织全员培训,提升了薄弱学科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内涵提升,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名师工作室。从2018年秋季开始,我县建立音、体、美等10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并将部分学科的名师工作室设在山区学校,有效地提高了薄弱学校和边远山区学校的”造血”功能。县教育局专门拿出15万元支持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迄今为止送课、送培30余次。
二是创新课程建设。我县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从2018年起每年拿出近10万元奖励品质课程。花大力气开发了适合中小学生的《创新教育》县本课程在全县推广。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的学生数学日记由省高校出版社结集公开出版;南坑镇中心学校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上埠镇中学的《学·习--学习习惯培养》、新泉中心学校的《诗教天地谱新篇》荣获“江西省中小学100门出彩校本课程”三等奖。
三是打造特色学校。我县将学校章程建设植根于学校发展,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批富有内涵的特色学校。源南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上埠镇中、宣风镇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上埠镇卢德铭小学、宣风镇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宣风镇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等。
二、精准施策再下真功
一是以督导评估为手段,不断夯实优质均衡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对乡镇、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杠杆”作用,夯实政府责任。将《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今后教育督导工作的首要任务,聚焦部分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不足等弱项,建立起“对照标准、逐一核查、关注弱项、补齐短板”的执行体系。
二是以教育供给侧为抓手,不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县将采取建立学校联盟、强校扶弱校等多样化办学体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进办学理念。大力推进100%的校长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管理,100%的教师能熟练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着眼点,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招聘力度,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招聘门槛,不断提高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比例。在年度招聘中,继续向音体美学科教师倾斜,确保重点解决学科结构性矛盾,确保师资均衡配置;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