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傲娇!萍乡古代有这么多名师,其中还有朱熹弟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383|回复: 0

傲娇!萍乡古代有这么多名师,其中还有朱熹弟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1-5-12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萍乡
历来文风鼎盛
人文蔚起

今天
小编就来说说
彪炳于萍乡教育史册的古代名师
看看都有哪些人?
      南宋淳熙年间,北隅人胡安之受业于一代名儒朱熹,为萍乡第一个朱熹的弟子。他专心致志于经史解疑释义,写有一批著述,可惜流散失落,未能传世。当时县西的南轩书院修葺一新,聘胡安之担任书院主席,学子尊称他为“自斋先生”。由于胡安之被推为理学正宗,故入选萍乡孔庙“乡贤祠”,后又入萍乡鳌洲书院“六贤祠”受祀。他的名字载入《宋史》《通志》。

      易嗣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副贡,廷训里人,任江西都昌教谕,掌管江西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他题刻“到此莫错过”五字于书院桥上,勉励学子莫负韶华,莫失良机,发奋读书,立志成才。著有《造十论》。

  甘日荣,长丰乡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父母早丧,兄嫂养育他成人,他待兄嫂极诚敬。萍乡知县看重他的人品,聘他任鳌洲书院山长(即院长),大批有出息的学子均出自其门下。

  邓锡礼,钦风乡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因官场险恶而遭下狱,放归故里,热心公益,多有义举。后被聘任中州(今河南省)宛南书院主讲,卒于书院。著有《周易传义合纂》《悔庵文稿》《白贲堂诗集》。

  颜钟瑛,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恩贡,归圣乡人。家贫,为谋生计远走湖南,聘任芷江县明山书院主讲,六载寒暑培育出一批优秀学子,深受地方各界好评。归乡时舟泊辰洲榆林湾,他听见哭声甚哀,询问得知李某卖妻偿债,于是发慈心行善事,从多年的教书酬金中取出24两银子相赠,以解燃眉之急。由此可见其人品之高尚,不愧是为人师表。

  萧玉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大西区善山冲人,授翰林院编修,候选知府。咸丰年初期,因奉养老母归乡,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因局势动荡,未返京续任职,从此不再复出。咸丰十年(1860年),年已半百的萧玉铨受聘任湖南醴陵县渌江书院山长,为培育醴陵人才作出了贡献。著有《禀宿堂制艺试帖》《试草汇刻》,均系科举考试的辅导教材。

  蔡振玉,清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安乐乡人。到直隶任知县时,前去拜谒直隶总督曾国藩,曾国藩对他颇为欣赏,一见如故,任命他为任丘县知县,蔡振玉勤勉务实,颇有德政。曾国藩逝世后,蔡振玉又被授新乐县知县,因直陈吏治积弊而触犯上司被免职。直隶总督李鸿章知其冤屈,聘任他为广平县清晖书院山长,由于秉公办事而遭非议,他致函李鸿章辞职,婉拒挽留。回乡后,蔡振玉仍然从教,名声远播,萍乡、浏阳、宜春、万载等县书院,纷纷争聘他任主讲。晚年,蔡振玉整理书院任教的讲稿,出版《补过斋课草》,学子传诵,奉为楷模。

  刘懋和,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大安乡人。中举后曾担任过萍乡鳌洲书院山长。同治十三年选任江西石城县训导,他热心教育,传道授业,学子如沐春风。学署有尊经阁久毁,他捐俸银倡修,传为佳话。在任9年,卒于岗位,享年71岁,石城县士民悼叹:“百年来,无此好老师也。”

  黄家骏,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安乐乡人。黄家骏出身书香世家,敦品励学,内行修明,精通诗与古文辞。任江西上饶县教谕,振兴文风,教化学子,业绩斐然。回乡后,陆续在万载县龙冈书院、正谊书院及萍乡县鳌洲书院担任主讲。著有《循理堂文集》。

  宋寿森,南区人。他博览群书,文辞敏捷,却科考失意。家贫,以教书糊口,同乡贫困学子樊学贤拜他为师,宋寿森怜其才,既授业又供膳。樊学贤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考中进士,历任通化县、宽甸县知县,为报答宋寿森教导之恩,请他在县署管理文教事务,聘任通化、宽甸两县书院主讲,使之文风提振,学子敬仰有加。

  刘思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小西区刘家坊人。历任江西万载县东洲书院、萍乡县鳌洲书院主讲。学识广博,精通星相、风水之学。

  张家瑞,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安乐乡人。他文思敏捷,擅长词章。家贫,以设馆教书谋生,既孝顺老母,又抚育早逝兄弟的侄辈如同己出。张家瑞先后被聘任为江西宜春县玉山书院、万载县正谊书院山长。

  刘春熙,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大西区小冲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萍乡县鳌洲书院山长。翌年,任江西弋阳县训导,该县民风彪悍,他谆谆训诫学子,引导士风大变,任职4年广受好评。

  文其焕,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大西区潭梓里人。后因未能考中进士,潜心研究学问,教书授徒。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萍乡县栗江书院主讲。著有《吟香室文集》《湘橹医案全集》。

  彭福焘,自幼勤学博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举行乡试,考生议论时政、联络上书,由他拟奏万言,可见其实力雄厚。后因科考失意,远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受到所到之地官绅器重,先后聘任辽宁铁岭县、山西大谷县、广东三水县书院主讲。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
为萍乡教育史册的古代名师
赞一个!


◆来源: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