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爱心路上的深深足迹——记安源区八一街老党员巫家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395|回复: 0

爱心路上的深深足迹——记安源区八一街老党员巫家训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2-13 1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党员巫家训虽已年逾古稀,却是八一街永昌寺社区的“红人”。“红”指的不光是他在社区里的高人气,还代表着他在社区里的好人缘。这么一位普通的老党员,虽与癌症“抗战”多年,却依然坚守在志愿路上奉献自我。在部队,他是“突击手”,信念坚定,表现出色;在单位,他是停不住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在社区,他是闲不住的“百事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闲不住的老党员,大家眼中的“热心肠”

“爷爷,我种的玉米旁边多了两根支撑棍,是您帮我弄的吧?”永昌乐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学员看到刚回来的巫家训,开心地说,“以前只要风一吹,这根苗就东倒西歪,这下好了,风来了也不怕。”巫家训种了一些瓜果蔬菜,一听说日间照料中心要建“开心农场”,他便主动站了出来。从开始筹备时的挥锹翻土,到种植后的植物护理,对于这个“开心农场”,他注入了许多心血,洒下了很多汗水。

除了帮忙处理农场事务外,巫家训还给学员们讲夏日保健方面的知识。他用拔火罐的工具现场为学员做演示,并详细讲解。以前巫家训在部队当的是卫生兵,了解专业的医疗知识,再加上喜欢阅读相关书籍,朋友笑称他能靠着这些医学知识谋生。

2000年,巫家训退休后便开始“找事做”,得知八一小学有些桌椅板凳坏了,他便带着锤子去修补;路上看到有老人摔倒,他毫不犹豫地扶起来;老家福田镇大宇村有一位80多岁的贫困老人,他连着几年不间断地给老人免费理发、送药品和补品等。

“不能走在群众后面”是他的人生信条

巫家训头发乌黑、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与同龄人相比尽显年轻。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多,巫家训小学还没读完便离开了学校。1964年冬天,19岁的他到福建莆田当兵,后来踏上了抗美援越的战场。巫家训在部队里表现出色,受到战友及指导员的好评。

在巫家训看来,当时的指导员对他影响很大,“指导员一直跟我说,要多吃苦、多工作,向组织靠拢。”他在心里许下了入党的愿望,并在不久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能走在群众后面!”指导员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刻在巫家训的心中,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1971年,巫家训退役回到萍乡后,来到市公交公司担任车队党支部委员,在公交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奉献自我,在志愿道路上身体力行

对永昌乐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学员们,巫家训一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看待:“每次我一来,他们都叫我叔叔、爷爷,可亲切了。抛开我的党员身份,就算是作为一名长辈,也应该关心他们呀。”

“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头,捐款捐物从不计较,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解决燃眉之急。”邻居王阿姨说,巫家训的奉献之爱,不留足迹只留余温,这种品质深深印在他们心中。“做事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对得起群众。”巫家训说,只要他还能做事,就要为这个社会发挥余热,“我是看着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一代人,与那些献出生命的人相比,我流点汗算什么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巫家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抹美丽的“夕阳红”。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