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晴灰雨泥”的泥巴路、砂石路,到直通家门口的水泥路、柏油路,再到四通八达的高速路、高铁线;从出门主要依靠步行,到骑上自行车、坐上公交车,再到开上小汽车、坐上和谐号……40年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见证着我市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更映射出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7214.059公里,路网密度达188.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境内铁路正线里程达128公里。 全市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县县通铁路目标。2014年7月,衡茶吉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莲花县没有铁路的历史。2014年9月16日,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市从此迈入了高铁时代。厦渝铁路长赣段项目的建设将填补我市无干线铁路和南北铁路的空白,并形成“三横一纵”铁路网和境内铁路十字架结构。 ——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2015年,随着吉莲高速、萍洪高速、昌栗高速建成通车,我市又增加了两条萍乡至长株潭和萍乡至南昌的高速公路。2017年,随着萍莲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莲花县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实现了两大项目的突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萍莲高速公路和厦渝铁路长赣段两大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突破,萍莲高速公路已经完成项目工可批复和初步设计批复,年底有望开工建设;厦渝铁路长赣段已列入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明确经浏阳、萍乡、莲花、井冈山至赣州,目前已经发布勘察设计总招标公告。 农村公路建设惠及三农 ——农村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仅过去5年,全市累计共完成改造计划3800多公里,完成投资19.1亿元,占全市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60%,平均每年增加近800公里。目前,64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或水泥公路,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328公里,其中,全市沥青或水泥公路达5967.038公里,公路硬化率为82.7%。 ——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市绝大部分行政村开通了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7.5%。建成农村候车亭600多个、综合服务站7个、农村客运站4个,农村综合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正在逐步形成,随着城西客运站、公交南站的建成,将与萍乡综合枢纽站、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东西南北整体布局的城乡客运网络结构,进一步拓延城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百姓出行条件。 交通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两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共办理免费乘车卡155588张。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932.7公里,全市4441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累计完成里程3409.7公里。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落实。近5年来,新增公交线路8条,调整线路10条,增开晚班4条;投入资金8219.53万元,增加环保和新能源公交车辆210辆,今年年底又将通过租赁方式新增纯电公交客车30辆,使得现有在营车辆总数达384辆。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