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纷纷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等栏目,利用多版面聚焦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从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和招商引资等方面,讲述萍乡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 

▲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湘赣边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

▲4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文章《巍巍罗霄展新颜——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观察》 老区振兴发展怎么抓? 湘赣两省在探索中认识到, 湘赣边区域 山水相依、人文相融、产业相近, 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产业融合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湘赣边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 
随着笛声长鸣,一列满载原材料的货运专列,驶入罗霄山间江西省湘东工业园铁路专用货站。“湘东区货运物流发达,有7条铁路专用线。现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湖南企业将毗邻的湘东区作为转运枢纽,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湘东工业园负责人周合军说。区域融合,交通先行。经过多年合力建设,湘赣边区域内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多公里,所有县市均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规划的8个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已建成6个,“高路入云端”的场景比比皆是。随着内畅外通、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湘赣边产业进一步协同融合发展。 
湘赣边区域是全国烟花爆竹主产区,拥有100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高达400多亿元,承载着老区40多万人的家庭生计,但也面临加强安全生产、加快环保升级的迫切转型需要。 2021年8月,应急管理部批复同意湖南省、江西省依托浏阳、醴陵、上栗、万载4县(市)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借力政策利好,湘赣边成立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委员会、建立标准化生产统一长效机制、联合开展行业自律交叉检查…… 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工业园,很多企业深度参与湖南长株潭先进制造集群。如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精密光学复合薄膜,主要供应长株潭;鑫通机械为长沙三一重工提供配套;雪狼数控科技为位于株洲的中车集团提供配套产品…… “我们以‘主产在长沙,基地在上栗;研发在长沙,配套在上栗;生活在长沙,休闲在上栗’的模式,打造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区、科技成果转化区、旅游休闲度假区。”上栗县委书记利军说。 
桂星桥园春茶叶合作社负责人陈英剑,几年前回乡种茶。郴州桂东是产茶大县,怎么脱颖而出?2021年,陈英剑选择加入“湘赣红”,“区域品牌为我们的优质农产品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去年我的茶叶销量增加了近6吨。”陈英剑说。 浏阳辣椒、平江豆干、莲花血鸭……这些来自湘赣边革命老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在“湘赣红”品牌的加持下,走进两省高端超市,入驻各大网上商城。“湘赣红”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自发布以来,授权企业164家(湖南80家、江西84家),产品涵盖粮油、茶叶、中药材等八大类362款产品。 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通了融合发展经络的湘赣边革命老区,产业捏指成拳。(节选自人民日报《湘赣边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新华每日电讯《巍巍罗霄展新颜——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观察》) 生态保护 好山、好水、好空气,已成为湘赣边革命老区的生态品牌,如何护好品牌,两省在跨省协作上不断探索。 车窗外,萍水河迤逦流淌,栈道迂回延伸,湿地公园各色花儿盛开。萍乡湘东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邹勇停下车,拿出手机拍照:“几年前,这里到处是垃圾,水质是劣Ⅴ类。”转变源自一份“生态对赌”协议。2019年11月,赣湘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了渌水流域上下游省份各自职责和义务,搭建流域合作共治平台。“根据协议,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100万元,反之,江西补偿湖南100万元。”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欧阳建春说,协议按下了湘赣边流域保护治理“协同键”。自《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订以来,两省交界国考断面,始终稳定在Ⅲ类以上。湘东获得的1.14亿元补偿资金,全部用于水体治理。2021年,渌水醴陵城区段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成为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标杆。 
据了解,渌水上下游还通过开展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建立了跨省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两省三级河长跨界巡河,共同提出“问题清单”以及整改措施。“现在环境变好了,就像住进了公园里。”湘东区湘东镇河洲村50多岁的居民陈勇军说。不仅仅是萍水河,湘赣边革命老区共有16条跨省河流,如今都在探索跨界河流共抓共管。从新建污水处理厂,到退养禁养,整治越来越实;从共同巡湖,到联合执法,措施越来越细。(节选自《湘赣边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巍巍罗霄展新颜——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观察》)红色旅游 近年来,湘赣两省红色旅游交流合作迈入快车道,建立省际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编制《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共同主办中国红色文化艺术节和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作。 2019年,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成立,吸纳浏阳市和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等24个县(市、区)成员单位。2021年,“初心源”湘赣文旅一卡通在8个区县发行,首批300余家景区、酒店、商超加盟,目前已发行10万张,向持卡用户释放超过1亿元优惠福利。(节选自《湘赣边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 

乡村振兴

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农民将军甘祖昌老家江西萍乡莲花县沿背村的发展,牵动人心。眼下,南溪河水流潺潺,河畔边装修一新的两层小楼,房间干净整洁。“民宿收入一年就有6万元。”村民彭玲华端出自己做的艾米果招待客人。 集体收入从不足1万元到140万元,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1.6万元,幸福洋溢在每名村民脸上。这几年,沿背村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身边故事”比赛。每当有人讲到甘祖昌将军的话——“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时,台下众人都是热泪盈眶。(节选自《湘赣边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 砥砺初心使命》)

▲车辆行驶在江西省萍莲高速公路上。(刊发于4月27日人民日报《接续奋斗,绘就壮美画卷》视觉版) 招商选资 在加快赣湘合作发展的过程中,萍乡积极抢抓机遇,招大引强,并且不断完善制度“防火墙”,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4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第12版 江西上栗县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第三方公司,建立招商引资风险预警机制。 “去年参与了上栗县3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的调查,对其中一半的项目予以否决,包括一家落户要求政府投资两个亿的上市公司。”江西乾益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险峰说,作为第三方公司,不仅为政府提供投资企业全方面调查外,还为落户企业梳理投资方案,分析市场要素等,让企业也客观了解当地营商环境。 “第三方评估机构围绕企业供应链、现金流、营运资金、融资结构、资本性开支以及财务风险敏感度分析等方面,开展尽职调查,为政府引入项目提供客观、全面的参考,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上栗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何宏寓说,得益于严格把关,目前落地项目质量很高,去年招商引资项目中超过70%当年实现投产。

抢抓新机遇 共创新作为 让我们在奋力推进“五区”建设、 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征程中 继续砥砺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