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战国初著名哲学家杨朱来到此地,面临歧路,迷向哭泣,故此山名“杨岐山”。 杨岐山,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禅宗杨岐宗的发源地。杨岐千坵田村民居依山走势而建,错落有致,被称为萍乡的“小布达拉宫”。
杨岐普通寺 禅宗之光
访千年古寺,坐看云起,听梵音缈缈,品一盅禅茶,偷闲半日,相忘山水间。
杨岐普通寺是中国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杨岐宗由方会高僧创建。杨岐宗禅法融会了临济、云门二宗风格,不拘成规,挥洒自如,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寺后不远处,有一棵树,好像叫作倒栽柏。凭一身古老的穿戴,紧紧守护着一方净土,唐代高僧的施法,让它屡逢战火而不死。一种顽强,历经千年的风霜雪雨之后,被呈现出来,启迪僧俗两众,生命植入了信仰,才能绵延不绝。
倒栽柏与万杉窝
普通寺后面有一株干挺云宵的千年古柏,三四人合抱不来,有一首诗赞道:“苍枝翠叶干刺天,屈指风霜过千年。开山祖师手亲植,避世山人伴云眠。”是说这株古柏是开山祖师植的,
据《杨岐山志》载这株柏叫“甄叔柏”,是甄叔禅师亲植。又因甄叔禅师一到杨岐便种下这棵柏树,所以又称到栽柏。又,甄叔曾留偈云:“柏枝垂地,我当重来”,因又名“倒栽柏”,后来果然枝叶垂地时方会禅师弘法,成了一代宗师,开创了杨岐宗。
另有传说关乎这个倒字,说当初仙师与何大仙同时看中了这一方风水宝地,僧道两家争执不下,一个说先到,一个说早来,谁也不肯相让,只好相约斗法分高下,先是约好,一人在后山上种杉万株,一个在寺后倒植柏树一棵,何道人已种好了一万棵树,就成了现在的万杉窝。本来仙师要败,柏树倒栽,枝叶入土,而根须外露,如何得活,幸好观音大士闻声救苦,从净瓶中滴了一滴甘露,于是这株柏树历千年而不衰,虽历经雷电伤损,不改郁郁葱葱。
不料进入新元以后,佛教名山遭空前浩劫,僧人被赶下山,寺庙辟为他用,这棵树叶开始变黄,有快要干死之态。政治清明以后,树复葱茏。(启按:该文成于1988年, 2005年因雷电劈倒南面一枝,砸毁大雄宝殿,幸三圣金身未损,祖庭亦完好。)
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
杨岐山 杨岐之韵
杨岐山的山峰,犹如盛开的莲花;杨岐山素有“山之峻、水之纡、岩之峭、石之奇”的美名。走进杨岐山,心灵变简单。
杨岐山位于上栗县境内,整个山脉覆盖杨岐乡、长平乡、鸡冠山乡等行政范围,主峰由福、禄、寿、喜、靠山五峰组成。一直以来,杨岐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得到重视和保护,1995年即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杨岐山山峦俊丽、荡云涌霞、人杰地灵,孕育了杨岐24景,是萍水河、栗水河的主要发源地
目前,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已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孽龙洞 岩溶之奇
孽龙洞洞长4公里,蜿蜒曲折,流泉飞瀑,怪石嶙峋,洞内常年恒温18度,被誉为“天下第一洞”,是您休闲、旅游、避暑的最佳去处。
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许真君制服于萍乡杨岐山下的一个山洞里,孽龙洞故得其名。
洞内主要景观有“千人厅”、“雨打芭蕉”、“童子拜观音”、等,尤其是”洞天飞瀑”似银河泻下。倾注潭中,为国内溶洞之罕见奇观。
千坵田 数不清的田
千丘的田是数不清的,不是数到999,就是数成1001,谁能数得清楚,必定大富大贵。
据说曾有人到千丘田数过,从左边数到右边,只有999丘,从右边数到左边,还是999丘。这时已是傍晚收工时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夫捡起放在地上的斗笠、蓑衣,数田的人才发现,斗笠、蓑衣底下竟然还有一丘田,不多不少,合起来整整一千丘,这就是千丘田。
毛泽东与千丘田 有一个传说:当初毛泽东、彭德怀各自率领队伍过山是都在这里住下过,也都去数过这一千丘田,毛泽东还到山下的会荣(读:快阳)村借过粮,至今会荣还有毛泽东纪念馆。
据说毛泽东听了这个传说,还饶有兴趣地数了一遍,结果如何,不得而知,连警卫人员也讳密莫深,只是说毛委员数过之后,露出了难得的会心一笑!说也奇怪,从此毛一路上从千丘走到井岗山,走向全国,最后大富大贵了,难道这个传真有这么灵吗?
倒是我们的彭大将军不信这个,听说之后,也只说一句乌石话:扯卵弹!
杨岐禅菊 生长在杨岐二十四景之一的千坵田上 从杨岐山山脚穿过曲折的盘山公路行至千坵田 一眼望去眼前尽是 层层叠叠,纵横交错的梯田
杨岐禅菊 菊香四溢,齿颊留香
在菊花田中不仅有赏花拍照的游客 还有很多在花田中采菊的老人 杨岐禅菊,高山之巅佛性之菊,清热药性十足,自然生态,自饮馈赠佳品。
杨岐山乡村公园 『水墨田园里,梦幻星空下』
杨岐山乡村公园,亲近大自然,享受田园风。聚餐请客的好去处,环境好,菜品棒。所有蔬菜都是自己摘种的,绿色健康,特色又实惠!
这里的天空很蓝 这里的云朵很白 这里的空气很清新
采 摘 杨岐山乡村公园的梨子熟了!200多亩的美景,200多亩的美味!
户外野炊 一种自然、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团 建 增加凝聚力,感受大自然 在草坪上放风筝,拔河、玩游戏感受不一样的欢乐 露 营 你可以在这里露营 看日出日落 享受惬意的慢生活
杨岐名人 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故乡人
红色特工肖炳实:从萍乡走出去的"伪装者"
肖炳实
肖炳实,原名永实,又名项平,杨岐乡南源村人。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原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1931年夏至1942年在苏联红军参谋部搞情报工作,任过远东情报局副局长。
我党历史上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的工作环境绝对是最为凶险的,他们有的活动在敌占区,有的甚至活动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不慎,等待他们的只有牺牲二字。
肖炳实同志在担任地下工作的时候,他取得的功绩绝对是无人能及的。缔造了一个我党历史上的传奇,他包括他培训的所有地下工作者,没有一个人被敌人抓获。
他曾经破获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根据地的计划,在国民党庐山会议时,更是秘密拍摄了蒋介石的日记本。
这样的功绩试问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人曾经做到过?
上栗“第一书记”——革命烈士肖永蔚
肖永蔚
肖永蔚(1896 -1930),又名炳裕、炳蔚、永树,杨岐乡金鸡村李家山人,中共上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南源党支部首任书记,是我党隐蔽战线之星、苏联远东情报局副局长、厦门大学教授肖炳实的二哥。
自小跟随父亲读书习武,深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使他慢慢成长为南源一带贫苦农民的领头人,以致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反抗阶级压迫、为穷苦大众谋幸福。
黄埔少将——林中逸
林中逸
林中逸(1907~1958),谱名羲乡,字漱珉,号素民,杨岐乡金鸡村樵谷山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二十三期。林中逸少年聪颖,立志从军救国,1926年萍乡中学毕业后,与长兄林中植投于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
1944年升少将。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联勤总司令部少将处长,后任联勤总司令办公室副主任。
杨岐自古人才辈出,有光绪十五年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喻兆藩,南源乡苏维埃儿童团副团长梁竹吉,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喻德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喻宜萱等...
杨岐还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剩下的需要你亲自来发现 当你从踏上杨岐的那一刻起 你会发现杨岐的美!
来源:微上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