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因买卖新能源车辆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经法院主持调解该案从立案到当事人和解并履行完毕仅用19天。
为方便出行,60岁的刘老汉到张老板经营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店购买了一辆老年代步汽车。张老板向刘老汉承诺该电动汽车无需牌照、驾驶证,由保险公司承保,交警方面由店主处理与负责,保证在路上正常行驶。
头脑简单的刘老汉哪知商人的阴险狡诈,傻乎乎地按契约支付车款并开走车辆。没想以代步车没开多久后车辆压缩机就损坏了,刘老汉到4S店维修,却被告知因该车辆无牌照和行驶证不能享受保修服务。
无奈之下,刘老汉找到店主张老板,才得知自己买的新能源车早已在外地上牌并办理了行驶证。刘老汉多次找张老板要求退钱,但张老板根本不鸟他。刘老汉生气了,到湘东区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双方车辆买卖合同,并要求张老板返还车款并支付欺诈销售三倍赔偿款共计232000元。
法官收到案件后,随即联系原、被告并决定组织双方调解。因调解方案差距太大,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法官遂决定数日后如期开庭。开庭当日,法官发现张老板对自己在销售中存在一定的虚假承诺而感到愧疚,并主动请求与刘老汉和解。法官对双方展开几番背对背调解,最终双方协商自愿解除买卖合同,由刘老汉返还所购车辆,张老板一次性支付刘老汉购车款等费用68000元。
小编点评:难怪中国的部分商家这么黑,如此有恃无恐,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做假被发现大不了也是退款了事,最多就当自己没做成这单生意,根本没有任何惩戒措施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次虽说商家把钱退了,但商家有不会吸取教训,根本不会有负罪感,以后还是会继续骗消费者的钱,反正没人能奈何他! 来源:今日萍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