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来,她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坚韧执著,用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忠于职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赤诚之心深耕教坛三十余载,她就是市优秀教师、安源区北星小学特高级教师巫艳群。
爱献学生 2016年,巫艳群接手六年级数学,班上钟文雄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成绩也总是停留在60多分,家长非常着急。巫艳群细心研究钟文雄同学的学困问题,与前任老师了解、沟通情况,通过抓闪光点的办法,从抓书写开始培养他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并耐心对他“开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钟文雄逐步爱上了数学,成绩也突飞猛进,到期末考试时,终于第一次达到90多分。家长感激不尽,多次邀请宴请,并送来礼品以示感谢。巫艳群都一一婉拒。 像钟文雄这样的例子,在巫艳群31年的教育工作中,数不胜数。自1988年从萍乡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巫艳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在条件偏僻的农村学校,还是在繁华的城市,无论是做一名普通教师,还是担任学校的副校长,无论是对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她都一视同仁。你瞧,在她的班上,数学之星、计算小能手、作业整洁奖、进步奖、单元测试百分奖……各种奖励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资金来源,都是她自掏腰包。“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帮助!花这点钱,值!”巫艳群笑着说。
心系教研 巫艳群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她的率先垂范不仅用在教学上,在以教促研上也堪称楷模。 2002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当年5月,安源区教育局派她参加了新教材培训。学成回来,巫艳群遵循“学以致用”原则,结合所教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推出了课堂上实行“动手做”教学新法,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的传授,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在探究教学新法的同时,巫艳群不忘朝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2004年9月,她带领学科组的老师,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经过反复论证,申报了省级数学科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Hands on”(动手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该课题顺利结题。巫艳群围绕课题所撰写的系列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Hands on”》《感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Hands on”》等都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上。 课改实验让巫艳群经历了新理念的震撼与洗礼,也感受到了课改路上的艰辛与喜悦。2008年、2009年,她又先后申报了省级电化教学课题《以信息技术促学生美育发展的研究》和《小学数学“数的运算”学困生错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都已顺利结题。与他人合作的教学论文《浅谈小组合作中的几点做法》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在江西省第十一届数学年会交流;教学案例与评析《认识时间》获省级一等奖。目前,她正着手收集、整理更多的错题题型,全力编著《小学数学“数的运算”错题库及正确解题技巧》一书,准备出版发行。 真情帮带 2002年在南昌培训期间,巫艳群还承担着指导学校数学老师高丽行《认识人民币》课题参加5月下旬全国第四届数学学具应用及优质课比赛的任务。为更好地履行好指导职责,更为了能使新课改的新精神、新要求能够落实到《认识人民币》这一课题中,每天课余时间,巫艳群每天一个长途电话不是打给家里,而是打给她指导参赛的高丽行老师,内容涉及如何体现教学理念,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等。其他老师知道后都说,巫校真是太有责任心了,自己在外地培训,还牵挂着学校的事。最终,该堂课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个暑期,巫艳群在区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对全区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并上了示范课,受到了全区老师的好评。 巫艳群就是这样一个真情“传帮带”的好老师。30年来,巫艳群先后担任过学校数学学科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她都能够带领老师们认真钻研业务,把握好教材,主动帮助本校的青年教师备课,指导教学。如今,经她“传帮带”的老师,正逐步成为安源教育战线的新秀或顶梁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1年以来,巫艳群先后被评为萍乡市优秀教师、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11年,列为“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对象……
来源:安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