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明代,郑和率领一个有62艘大船的船队,载两万七千多人纵横印度洋上。郑和最初的航程仅限于亚洲,从第四次航海起,他的航线开始延伸到非洲海岸。庞大的航队所包含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是一座活动的科技展览馆,船上载的使用物品和交流物品更是一座博物馆,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海上进行了大展示。郑和在把这些中华文化和介绍到海外的同时,他也把地理、海洋和丰富的异域政治、经济、民俗资料,以及货物、物种带回了中国。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郑和下西洋”除了肩负的政治使命来看,实际也是中国的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国际物流过程。 中国古代的国际物流,主要由当权政府牵头组织,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产生的,其最初的目的并不在于进行贸易,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承担了贸易的功能,中国古代的国际物流,都是以大宗的货物运输为主。
古代物流的特点:以大规模的货物运输为主,以不易腐烂变质的货物为主,对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单纯应用于民间的并不多。
古代第三方物流雏形是镖局,实际是武装运货,运输的货物大多是贵重物品,正式出现是明末清初,《清禆类钞·技勇类·洪峻》记载:“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经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
中国传统的经营理念与方式是阻碍近代物流业发展的又一因素。近代物流业是近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它相适应的应该是具有近代经济特征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方式,而这种方式又必须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现状相符合。虽然在中国近代物流业有所发展,物流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比较先进的近代经营理念与方式,但是与近代物流业对它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