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萍乡: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23|回复: 0

萍乡: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4-27 06: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张金秀
  “我做的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没什么特别的。”4月1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芦溪县张佳坊乡民政所所长张金秀略显腼腆地笑着说。前不久,她作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典型代表,在北京领取了“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奖章。去年她还先后荣获江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和江西省“最美基层民政人”称号。这位衣着朴素、每天做着“零碎小事”的民政所所长,为什么能屡获殊荣呢?
  离群众最近的基层,最能磨炼人。从事基层民政工作20年来,张金秀始终坚持“干部跟群众走得越近,群众就越支持干部”的朴素理念,用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零零碎碎的小事”。
  在担任民政所所长之前,张金秀曾在计生办工作多年,对全乡人口情况非常熟悉。担任民政所所长后,为落实好城乡低保、拥军优属以及贫困户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她更是走遍了全乡10个村110个村民小组,走访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对每一户民政对象基本情况都牢记于心,被誉为当地民政工作的“活字典”。20年来,她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无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只要群众有困难,她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2012年9月的一天,张金秀得知杂溪村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吴宝贵突然患病,可子女都不在身边。她立即与乡卫生院联系,帮老人办理住院手续,并一直陪护在旁,直到他的家人赶来。
  2005年,张金秀在走访中了解到,三江口村56岁的残疾人王文瑞及其55岁的残疾妻子邹满英都丧失劳动力,两个女儿尚未成年,一家4口挤在狭小破旧的房屋里。她立即帮他们申请了相关项目资金。但由于宅基地地处偏远,运输建房材料十分不便,连经验老到的司机都不敢接这个活,王文瑞家的建房计划一度搁置。张金秀得知这一情况后,找到司机好言相求,司机勉强答应了下来。一次运输途中,汽车陷进一尺多深的泥坑里,张金秀率先跳下车,招呼大家一起推车前行。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一栋两间一层的崭新砖瓦房终于建起来了,开心满足的笑容洋溢在王文瑞一家的脸上。“前几年王文瑞家的房子又加固修缮了,他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现在他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张金秀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就去了王文瑞家,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
  为了帮贫困户解决医疗费,张金秀经常与有关部门联系求助。杨佳田村贫困户张文海的儿子患白血病,她向县工会、慈善、医保等部门寻求政策帮助,联系志愿者结对帮扶,和乡扶贫站对接帮其销售农产品。
  2015年,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张金秀同时担任民政所所长和乡扶贫站站长。为实现精准扶贫,她走遍全乡每个村,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她将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相关台账资料。扶贫先扶智,她经常到各村民小组讲解扶贫政策,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让贫困户告别“等靠要”。她创新思路,实行“医疗式治贫法”和“账单式”管理,张佳坊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
  为改善敬老院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张金秀一方面努力向上级争取有关资金,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人缘,向社会筹集一部分“赞助”,加上乡政府整合有关资金,先后对张佳坊乡光荣敬老院进行了4次改造。20年来,张佳坊乡敬老院从一栋知青点老房子,扩建为4栋住房、1栋厨房。走进敬老院,只见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老人们见到张金秀都亲切地唤她:“金秀,来坐会儿,吃点艾米果……”张金秀一边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一边告诉记者,等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敬老院的条件会更好,到时可以住160位老人。
  对全乡的五保老人张金秀都十分熟悉。张佳坊村的孤寡老人张维彩无儿无女,前几年老伴去世后,生活难以自理,但又不愿去敬老院。张金秀多次上门,终于做通其思想工作。老人去了敬老院,吃上了热菜热饭。2018年,张维彩出现精神疾病,多次偷偷回家。她又多次找到老人,做思想工作,还为老人买包子送饭。去年8月张维彩去世,她又联系敬老院及其亲属,并帮忙办理丧事。
  “扎根基层20年,且一直保持着这份工作热情,张金秀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基层民政工作者。”这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记者 龚婷 实习生 袁圆)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