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佳 她,25年来扎根山区,奋斗在教育工作一线,秉持着“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工作准则,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踏踏实实履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万龙山乡隆波学校教师李录华。 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黄牛” 认真批改作业、撰写教案、辅导学生……从1994年担任教师的第一天起,李录华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责任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每新接手一个班,我都会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等情况,再根据班级的特点制定目标。”在班级管理上,她根据学生的特点动态调整目标,让学生能保持干劲。“课堂上,我把讲解试卷同复习知识点、探索答题规律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上,她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努力避免学生在学习上走弯路。“学海无涯,教育更要与时俱进。虽然当了20多年的老师,但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坚持阅读课外书籍、上网查找教学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她坚持做“学习型”“知识型”“研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 有付出就有收获。近年来,她多次获得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也多次斩获市县级比赛奖,用自己的努力为山区教育争取了荣誉。 用心呵护学生的“贴心人” 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对待学生,李录华总是像母亲一样,悉心呵护他们成长,用真心去感受他们成长,用真诚去引导他们成长。 在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占比较多,老师的关心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在参加“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的活动中,李录华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课外关爱上。去年,她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有一段时间,李录华发现这个学生因为成绩退步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就主动找她谈心,去家访开导她,从精神上进行疏导。为鼓励这个学生,每当在学习上有进步的时候,李录华都会自费买些奖品奖励她。 “多亏了李老师,不仅关心我家孩子的成绩,还经常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现在我女儿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经常都是前几名,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谈起女儿的成绩,她的父亲指着满墙奖状一脸的自豪。 传递群众呼声的“代言人” “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在一些乡村学校,具有幼教专业资格的教师严重不足,很多都是代课老师。乡村学校学前教育队伍师资力量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希望能多招聘一些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农村学校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不足,导致德育、美育滞后,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城区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办学条件的不足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自2016年被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多了一重身份的李录华也充分发挥自己根植山区教育一线的优势,认真收集周围同事、村民、学生的意见、问题,在人代会上针对当前农村教学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她的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截至去年,万龙山乡共增加了3名具有专业幼师资格的幼儿园老师,增加了2名音体美专职教师,对辖区内华云、隆波两所学校的教学楼、文化站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的进步就是我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每一位群众的诉求都是我的责任,为群众的困难建言献策是我最大的快乐。”执教20多年,被选为人大代表3年,李录华始终坚持辛勤耕耘、为民代言,用热爱和执着扛起了“祖国的园丁”“群众的贴心人”的神圣责任。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