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风吹大地,座座新城崛地起。改革春风吹大地,家家旧貌换新颜。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源发布开设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栏目,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岁月,再掀安源改革发展的波澜篇章! 青山镇 说到青山镇,大家的印象可能都是竖立着各种“长枪短炮”——烟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作为90年代全市有名的工业大镇,水泥、煤炭风靡一时,在为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是她曾经最真实的写照。 一天三顿饭,两顿靠水泥煤炭家住葡萄岭的张大爷告诉我们在青山有句顺口溜
以前大家都不愿意住在青山来,但是你看现在家门口就是农旅片区,葡萄、草莓、火龙果遍地开花。近年来,青山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将经商经验丰富的本地水泥、煤炭企业的负责人汇合起来,汇聚本土致富带头人的合力,带动全镇经济转型发展。 万建文当时镇党委、政府在跟我宣传发展理念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好农业
曾经是青山镇青峰水泥厂的厂长,如今是天健生物农业的“老农”王建文一边指导着村民种植红豆杉,一边告诉我们。看着1000亩荒山在自己的努力下变成了绿洲,如今年收入可达60万元以上,老王脸上乐开了花。 一开始推行绿色理念、高效农业项目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企业家们认为农业项目见效慢、前期投入高并不能很快的给社会带来效益,而且还很辛苦。但是,该镇党委、政府并没有放弃这一理念,通过外出调研学习、召开座谈会、班子一对一结对宣传、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让青山镇的企业老总、技术工人、产业支柱实现了从山下到山上,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 在大城农业我们看到正在锄草的原大城水泥厂厂长钟焕然,虽然皮肤晒的黝黑但是却掩不住老钟脸上幸福的笑,3000亩油茶,长势良好,山上新建的显民农庄每天座无虚席,老钟自己种的高山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公司年收入可达50万元。该镇党委还将他的生产基地列为党员示范基地,他联结周边100余农户,成立了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模式,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合作社的集体力量,一起发展绿色农业。 在党员能人的带动下,葡萄、柚子、火龙果,黑猪、蛋鸡、农家乐等,如今在青山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目前,全镇共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各类专业合作社27家,持经营执照的家庭农场13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了温盘的高山蔬菜、温哥蛋鸡、草米香黑猪肉,大城的绿色茶油等畅销各大超市的农业品牌,其中草米香生态种养合作社荣获2016年全市优秀专业合作社称号。目前,该镇依托大城农业、金兰柚、红豆杉等已成规模的特色农业,围绕千年古寺龙泉庵,全面打造集旅游、徒步、养生为一体的“禅宗文化”农旅片区,将青山打造成萍城人民近郊旅游的好去处。 安源镇
张阿姨 安源镇村民 以前雨天一包脓,晴天灰蒙蒙,令人苦不堪言,现在,将水泥路全部改成沥青路,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心情也舒畅了。 近年来,安源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大干实干快干,赢得加快发展的机遇,带来了覆盖城乡的巨大变化,构成了现如今老镇区的美丽画卷。 安源镇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投资3000余万元对老镇区进行提升改造: △安源汽车站改造工程,极大提升了整体形象及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了旅客安全、快捷、舒适、便利的出行需要 △新建的免费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停车、行车“两难”问题,改善了老镇区交通秩序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白改黑”工程让小街小巷颜值不断刷新,“海绵”建设的理念,则让雨水来“有影”去无踪 △新安装的路灯,让夜幕降临的老镇,灯光璀璨、霓虹闪烁,既方便了居民夜间出行,又有效改善了老镇治安环境 △以党建文化为主线改造升级的胜利广场,成为了集党建阵地教育、文体活动、健身体育、儿童活动、娱乐、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广场,让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不断完善的环卫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改造提升的镇卫生院、休闲广场、公厕、农贸市场和天网+地网”织就的“平安网”,让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宽敞整洁的街道,明亮美观的路灯,停放有序的车辆,商家经营文明有礼……一幅美丽、生态、宜居、和谐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如今安源老镇的变化,让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间。
◆供稿:青山镇、安源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