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萍乡煤矿解放前夕护矿护厂斗争简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899|回复: 0

萍乡煤矿解放前夕护矿护厂斗争简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5-27 16: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四八年六月,解放战争进入全国性反攻后,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结束。至此,蒋介石反动王朝行将就木,全国解放已成定局。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湖南省工委)在此同时,先后派罗新民、郭昌荣和孟树德到萍矿开展党的活动,重建党的组织。湖南省工委在派他们到萍矿开展党的组织活动时,反复强调指出:萍矿是江南一个大的煤矿,过去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在那里开展过工人运动,并领导过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革命的老根据地。在敌人溃退时,必然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破坏。根据党中央“要求各待解放城市的地下党组织,全力组织工人、学生、市民,保护工厂、学校和一切市政设施,协助入城部队,做好接管工作”(注1)的指示精神,湖南省工委指示他们在萍矿开展党的地下组织活动的方针任务是:发展组织,团结群众,反对迁移,反对破坏,保护矿山,迎接解放。斗争的策略强调,依靠下层,团结中层,争取中层,孤立顽固分子。
  萍矿在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是华中最有希望的大矿。因为它的煤藏量在长江以南各煤矿中是比较丰富 的。交通运输,市场销路等条件,都是相当优越的。下设高坑、 安源两个工程处,日产总量达九百余吨。国民党政府在失去东北各大煤矿后,曾把它作为江南煤矿建设的重点,兴建了泉江发电厂,修通高坑至泉江的铁路运煤专线。原高坑一对设计能 力为年产六十万吨的竖井,在恢复开凿延深。一九四八年五月以后,美国“援华”的一些重型机电设备,五金器材和其它物资,以及东北各煤矿的南撤人员,也先后调到萍矿。至一九四九 年七月解放前夕,共有职工四千余人。当时矿井井下劳动条件极差,采煤方法落后,安全设施简陋。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失败惨重,经济下濒临崩溃,货币贬值,物价一日数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小冲机厂的技工和学徒,曾在他们住的唐风 公祠宿舍门前贴着这么一副对联:“三餐糙米饭,箪瓢陋巷,亏我等时常枵腹;两件破油衣,薪微工苦,问汝辈是否安心。”横批是:难得如此”(注2)。这是当时萍矿工人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泄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萍矿工人,为了反对剥削和压迫,曾经开展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斗争。尤以保护矿山,迎接解放,最为突出。
640 (3).webp (7).jpg
  解放前夕,萍矿的护矿护厂活动,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成立员工互助会,建立护矿组织,掌握护矿武装,全力保护电厂,胜利迎接解放。
  一、成立员工互助会,开展索银斗争。
  随着解放战争迅速地胜利发展,特别是解放军胜利渡江 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即将崩溃,矿局经费日益紧张,各矿井所 生产之原煤及存煤,均不能换取现款,唯一购煤户浙赣铁路拖欠 煤款银元九万余元也不能收回,“至本矿经济陷入绝境”(注3)。员工过着炊米难继,“时常枵腹”的苦难生活。每人每口只能领取维持生活的食米二斤,油八钱,盐半两。有些拖家带口,有老有小的,只好靠典卖衣物家什度日。加上一些溃退的国民党反动 军队的散兵游勇和地方上的地痞流氓也乘机在矿凶骚扰,使员工及眷属的生命安全和矿山财产都受到严重威胁。萍矿工委为了帮助员工解决暂时的困难,以便稳定情绪,发动组织群众,全力保护矿山。一面号召各单位党支部要求党员带头,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精神。发动群众,开展生活互助活动;一面要求各党支部在本单位组织以党员为骨干的护矿(厂)队,就地维持治安,保护矿山财产和员工及眷属的生命安全。在员工互助活动中,电厂职工捐米一千二百余斤,帮助断炊户维持生活。又如高坑料库地下党员胡效铨把自己省吃俭用、多年积攒的二十四块银元,周济本单位的黄步强和刘广生二人。各单位建立 护矿(厂)队伍后,组织了巡逻队,分班日夜巡逻放哨,并查获了一批被盗木材、铁板螺丝等,保护了公物财产,矿区工委抓住有利时机,以员工在互助和护矿(厂)活动中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争取萍矿当局出面,组织全局性的员工互助组织 和护矿组织。
  在此以前,萍矿当局为了解决经费不足,在一九四八年十月,曾乘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并成立全国工业总会,派协理张伯平、王春霖等到资源委员会要求拨款。适逢在这期间,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资委会)也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召集资委会本部及来京的各地重要企业负责人三、四十名 参加的会议,孙越崎以资委会委员长的身份在会上表示:“战火日渐南移,中国只有这么一点工业家底和技术人才,经不起被内战破坏了。”号召大家:“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办理移交”(注4)。与会人员心领神会,表示支持。张伯平和王春霖回局后,向矿局总经理郭象豫转述了会议情况,及孙越崎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工矿企业的要求。十二月二十四日,资委会又利用内部电台通知:“各单位主持人,如因公或因事须离开住所,必须事先呈奉本会批准,如擅离职守,应予惩处,仰切遵照”(注5)。这时淮海大战即将胜利结束,解放军发动规模巨大的平津围歼战役正在进行。萍矿当局在十二月第一次月会上贯彻上述会议和通知精神时,提出:“万一时局恶化,战火迫近”,为了矿山的生存和员工的安全,“我们更要早作准备”公家必须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储粮储钱,万一收入断绝时,总可维持一时”(注6)的意见.一九四九年春,孙越崎又提出了“人不走,机器不动“(注4)反对拆迁的作法.同年三月,萍矿工委立即向萍矿上层人物开展政治攻势,派倪光辉从湖南长沙发出宣传品,寄给矿局负责人,向他们宣传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胜利形势,讲清党对新解放城市和对待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各项政策,指明只有依靠工人阶级,为保护好矿山作出贡献,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郭象豫等负责人,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事实面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动摇,正如他后来所说的:这时“对于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注7)。因为要解决眼前的员工生活困难,维持矿山的生存,保护矿山财产,迎接解放,交给人民接管,必须群策群力,发挥大家的力量,于是决定由各单位选派员工代表组织互助会,成立护矿组。
  由于在萍矿工委的推动争取下,萍矿当局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在萍乡县城的萍矿矿警总队队部,召开并成立了员工互助委员会。除由局方指定各单位负责人外,选派的员工代表有二十一人,占参加会议总人数(四十三人)的百分之四十八点八四。党员以工人代表身份参加的有:一分井谭汉卿、熊桂元、彭林生,三分井刘紫恕、陈安甫,高坑矿厂刘志坤,高坑 一、二号直井杨锡开,王家源林元吉、冯昌明,安源矿厂周山立,小冲机厂管永清,泉江电厂沈权,土木事所张道全等共一十三人,占参加会议员工代表总数(二十一)人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九。在当时的形势下,由于他们的活动能力较大。基本上掌握了员工互助委员会。(以下简称互助会)
  管永清、谭汉卿在去萍乡参加会议前,路经泉江电厂时,郭昌荣要求他们在会上注意斗争策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并针对矿局的实际情况,具体交待三点;一、目前矿山当 局经济困难,如以此提出遣散工人,就要他们公开帐目,清理财务和仓库,把能维持生活的物资和存款拿出来,有饭大家吃,决不离开矿山;二、要求矿局派出人员一面向用煤单位催还欠煤款;一面向资委会请求拨款救济,以便渡过难关;三、对矿山当局负责人把自己家小从高坑迁至萍乡,并派矿警队保 护这一举动,应提出以保护矿山财产和全体员工及眷属的生命 安全为重,促使他们成立护矿组织。会上唇枪舌剑。工人代表据理力争,矿山当局理屈辞穷,对原来决定遣散工人一议,改为“在此艰难时期,同人(仁)中如愿回家或另有出路而暂时离职者,听之”(注3)。代表们还认为“听之”不妥。在第二次员工互助委员会的会议上,又把“听之”两字修正为“可予停薪留职” (注3)。而且对“留矿之包工在维持期内,一律暂改为临时里工 (临时固定工)”不予以遣散,“以俟能正常开支,即改为包工”(注3)。对其眷属亦按里工眷属同等对待,发给维持费。在会上还决定向资委会和交通部发出请求救济与拨还煤款的电报。以及在“各区域单位员工,为维护本矿资产,暨全体员工安全起见,特分别组织护矿组,并随时协助矿警队处理应变事项” (注3)。
  五月七日,在参加互助委员会员工代表提议下,以互助会的名义,向全局各单位发出了 “告员工书”。告诉大家“我们要争取生存,必须维护本矿,让它安全的渡过难关,从现在开始 大家要咬紧牙根,团结一致,共同甘苦,群策群力,相信一切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我们最近组织的员工互助会,其目的即在此。” “更要紧的是如何发挥我们整个的力量,来保护矿厂的安全”,“为了维护国家资产,为了争取个人生存,一定要保护我们的矿厂,不使它受一点损失和破坏”。并提出为了尽到每个人的责任,大家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本矿一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及井下巷道的完整;
  2、保护材料、工具、车辆及其它公有财产,档案、簿册的完整,并严防窃盗;
  3、维持矿区秩序,不论在任何状况之下,均保持宁静, 严守岗位;
  4、忍受艰难,埋头苦干,决不做有害无益的举动。
  告员工书还特别说明:“唯有精诚团结,才能发挥整个力量;步调一致,才能保护矿厂安全。如果它遭遇了破坏,不但使国家损失,就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也要蒙受重大的影响,也可说是打毁了我们的饭碗”。因而提出了 “保护矿厂安全,即是保护饭碗”的口号。最后指出:“赣西煤矿(抗日胜利后,资委会除接收原安源的萍乡煤矿整理局和高坑煤矿局外,并计划开发江西西部各煤田,于一九四六年元月,成立赣西煤矿局。解放后,一九五〇年三月一日,改为现今的萍乡矿务局。)是江南唯一大煤矿,是国家的无价之宝,是我们的终身饭碗,维持其生存,保护其安全,是我们的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争取生存 的唯一途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注8)
  开展索银斗争。五月十三日,矿局召开了员工互助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开始时,郭象豫根据上次会议的决 议,报告了“本局财务收支状况,暨库存物资情形。”(注3)可说是“罗掘俱穷”(注9)预计每人每天二斤米的最低水平,仅可维持至六月十日,在此四十天之内,如得不到解放,对数千员工和眷属的生活,本矿的生存,仍不堪设想。为此,矿局曾“一再打电报给大会(指资源委员会——编者注)请求拨款,并派高处长 济民到广州去谒见孙委员长”(注9)陈述困境,请设法援助,而且又向交通部发出了请求拨还浙赣铁路所欠煤款,以救燃眉之急的电报。
  孙越崎鉴于萍矿上述之困境,答应要求,拨给黄金五百五十港两(合市两六百六十两),银元三万二千元(其中两万元由广州汇湖南省银行,一万二千元由管敬伯带回萍矿),黄金由徐桂芳、管敬伯二人在长沙兑换为银元三万八千六百元,连同汇入湖南省银行银元二万元,共计五万八千六百元。于五月二十九日晨,运至长沙火车站上车,准备运回萍乡。十一时许,被湖南省稽查处盘问,他们不顾押运人所出示的证件和申述的理由,强行将全部银元运到长沙警备司令部,把银元和押运人员 及枪支一并扣留。三十日晨,这批银元又由警备司令部转运到 湖南省政府,说是奉湖南省政府程潜主席的批示:“扣留银元送 湖南省银行保管,押运员警交保释放,押运枪支由警部保管。”(注9)押运人员无法拒绝,只好一面给郭象豫打电话,请他速赴长沙交涉;一面给在广州的孙越崎委员长发出电报,请其电程潜速 予发还萍矿员工生活救济费。三十一日,孙越崎给程潜电报已到,郭象豫也赶到长沙。但被扣银元,据说被湖南省政府动用了。 一场向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的索银斗争开始。
  郭象豫到长沙后,适逢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武汉行辕主任白崇禧由武汉窜来长沙。郭象豫以萍矿总经理的身份,拜会了白崇禧和程潜,面述这批银元的来源和全局员工的生活困境,急待这批银元维持生计等因。并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即时发还。 但湖南省政府杨秘书长却藉口 “资委会欠湘省府款甚多,虽然承认这笔银元是本矿公款,但是要用以抵帐。”(注9)经郭象豫再三据理力争,也无结果。
  这时萍矿工委掌握这一情况后,一面以全局四千多员工的名义,向湖南省有关当局发出:当前“矿局存米已罄,万口嗷嗷不可终日,待款救济不啻大旱之望雨”⑩请迅赐发还被扣银元的呼吁电报;一面在萍乡当地和长沙疏通关系,大造社会舆论,争取社会的广泛同情,湖南省旅萍同乡会、萍乡县总工会、萍矿产业工会等社会团体和地方机关,也陆续纷纷向湖南省各有关当局发出声援电,希望早日发还这笔银元。湖南长沙《小春秋》、《中兴日报》和《中国劳工日报》等报社也分别多次发表萍矿银元被扣的声援消息。六月九日《中国劳工日报》,在“资源委员会赣西煤矿局酝酿总罢工,原因是政府扣留救济费,员工无法生活”的报导中还指出:“现矿局米款俱罄,万口嗷嗷不可终日,待款救济不啻大旱之望云霓……,请省府当局迅予发还以救眉急,事关四千职工生死关头”,“如无圆满答复……全体罢工在所不惜”的消息。并就此发表了题为:“被扣银元宜速发还”的社论。经过反复交涉,程潜才答应先付一万元。(注11)
  为了索回全部被扣银元,萍矿工委又派安源矿厂党总支书记易迪楼、泉江电厂党支部书记沈权随同矿局副工程师黄筱山、郭桂茂,副管理师涂赓苍和工头冯约伯等人组成请愿代表团。代表全局四千员工到长沙,向湖南省政府请愿,要求早日发还被扣的员工生活救济费。而且抱着不达目的决不干休的态度,每日到湖南省政府座催,加之解放军南下势如破竹,武汉三镇和江西省会南昌均于五月中、下旬相继解放,对长沙已构成包围之势,湖南各界人民要求和平解放的呼声日高,对扣押萍矿员工生活费舆论压力亦不容忽视的情况下。最后,湖南省政府迫于形势所逼,终于不得已允许分批发还萍矿,索银斗争取得胜利。
  二、组织护矿团,掌握护矿护厂武装。
  五月七日,员工互助委员会发出了 “告全体员工书”,要求 全局员工组织起来,保护矿山,各党支部名正言顺地在本单位相继公开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护矿(厂)队。为了便于对各区域护矿(厂)队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在五月十三日,第二次矿局员工互助委员会上,同时宣布正式成立矿局护矿团。在会上并讨论修正通过了护矿团的组织章程,具体重申了 “告员工书”提出的四项工作任务:
  1、保护本矿一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及井下巷道之完整;
  2、保护材料、工具、车辆及其它一切公有财产暨档案、 簿册之完整,防止窃盗;
  3、矿区秩序之维持;
  4、员工及眷属生命财产安全之保卫。
  根据护矿团章程规定,在高坑、安源、王家源、泉江、萍乡及株洲(办事处)六个地区设分团。分团按所辖单位分别设立护矿(厂)队。对分团和护矿(厂)队的任务,都作了明确 的规定。矿山财产保护方面:凡属个人使用的机器、工具由专门使用人保管;五金器材由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保管;关于文书 档案、帐目簿册和财物由原典守人负责保管。对井下巷道及设备,地面轻便运输路线和高压输电线路,指定若干人组织专门队伍,分区域、分班次担任巡查,如遇有意外和特殊情况,除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外,应立即就地采取措施进行抢护;对房屋建筑、物资仓库和料场等场所,除原有管理人员外,并指定专人负责守护。对于矿区治安保卫方面,所有工作 场所、员工住宅和宿舍,以及矿区所辖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人身安全,都有责维持和保护,如遇有盗贼偷窃或发生匪警和火警,都应进行捍卫、缉捕和制止。
  在这次员工互助委员会上,员工代表有意识地推选郭象豫为护矿团的主任委员,地下党员谭汉卿、管永清、沈权等人当选为委员。会后,各单位在党支部领导下,调整充实了以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为基础的护矿分团或护矿(厂)队的力量。 就这样使萍矿护矿团,实际上成为当时萍矿工委领导的一个合 法的护矿组织。
  各单位的护矿(厂)组织成立以后,并以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为骨干,相应的成立了巡逻队。队员佩带袖标,手执木棒或铁棍,在矿区周围所辖地段,分日夜轮流值班放哨巡逻。未成立护矿组织和巡逻队以前,在高坑火车站,从进站的右侧到仓库一带,堆放着一批整箱的设备器材和成堆的木料。每到夜深人静,月黑风高之时,常有地方流氓、乡丁借查夜为名,进行盗窃。护矿团成立后,巡逻队加强了夜间巡查。料场的护场队员,为整治这批不敢明抢,只能暗窃的家伙。一次预先联络了汽车站、木工厂和瓦厂的护矿队,在这一带地方暗中设伏,约定如发现行窃,立即点燃灯火,齐呼捉贼,以壮声势。布置就绪,专等蛾扑。临近深夜时,料库地下党员胡效铨等人,带领工人黄步强、刘广生,就曾潜伏在离汽车站不远堆放一批装有设备木箱,不易发现的缝隙之间。他们不顾蚊叮虫咬,不出声息静伏至凌晨三时左右,从长塘尾方向来了十多人,至设备和木料存放地点,有的撬箱,有的抬木料,视若无人。胡效铨不顾势力单薄,猛然高喊捉贼啊!捉贼!这时突然冒出一股强大光束,直逼胡效铨脸上,胡也不示弱,避开强光,也用手电逼射对方。就在此同时,忽然窜出两个乡丁手执步枪大喊“不许动”。随着高岗埠的保队附李德全,一手拿着三节大电筒,一手握着驳壳枪,逼问胡效铨他们是干什么的?并诬蔑胡不是好人,是多日要抓的一名在逃壮丁。这时刘广生走了过来,赔着笑脸,倍加恭维,亲热的说道:“李稽查长,你们辛苦了,这么晚还带弟兄们在这里查夜,对矿山财产如此关心,我们实在是感激不尽哪!我和小胡也都是在这里为矿山守夜的。”胡效铨乘机说道:“李稽查长,你看站台上有人偷东西。”并又高喊捉贼,一时喊声四起,周围灯火齐明。李见势不妙,借梯下楼,带着乡丁溜之大吉。从此以后,这一带再也无人敢来问津。其它护矿组织,并查获了一批被盗钢材、木材、炸药、小型电动机和缆道铸件。在局互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还决定:对“最近高架缆道铁塔铸件被窃,经高坑一分井巡逻队查觉,因而破案,对维护公物贡献甚大,应请本局酌发奖金,以示鼓励。”(注3) 在当时为推动大家齐心协力保护矿山财产,起了一定作用的。
  萍矿工委在推动与争取矿山当局出面组织护矿团的同时,还注意到争取与掌握护矿武装。根据湖南省工委关于加强策反工作,搞两面性武装的指示精神。萍矿工委利用互助委员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护矿组并随时协助矿警队处理变应事项”的决定,派地下党员渗入到矿警队开展党的活动。矿警总队设在萍乡,下有一个大队,大队下设中队、分队,共有官兵 四百二十五人(其中官佐二十五名〉,分驻在高坑、安源、泉 江、萍乡、株洲(办事处)等地。泉江电厂驻有一个分队,有三十 多支人枪,分队长由中队副李其全兼任。李其全是上栗桐木人,在前局长王野白任期内,就在矿警队任职。因而受东北调来的矿 警总队的排挤。李比较年轻,能接受进步思想,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表示不满,在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影响下,引起了与工人的共鸣。郭昌荣认为通过教育,做好策反工作,可以把他争取过来,在矿警队内部扩大影响,逐步使矿警队成为我们护矿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一看法,在李其全的一次实际行动中得到证实。同年四月二十五日,湖南省工委委员罗正坤来萍矿检查工作返回长沙时,在泉江电厂住了一夜,就在这天突然有一营国民党反动军队,将泉江火车站和电厂包围,一时谣言四起,说“电厂有共产党,在安源也发现了共产党的活动”等等。郭昌荣认为形 势紧急,情况严重。在势情未弄清以前,首先由沈权把罗正坤 转移到地下党员李祥光家里,扮称李的妻兄,与他们夫妇睡在同一张床上,进行掩护。同时,找来李其全分析情况,说:“国军来这里有两个可能,1、有可能夺取电厂枪支进行骚扰;2、刚好有个朋友来找我,是否怀疑我们这里有进步人士,加以搜捕逼害。为了电厂安全起见,我们是否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他们的骚扰和搜捕”。(注13)李其全同意郭昌荣的意见,立即出动全部武装矿警设岗戒严,不许任何人冲击电厂。并亲自出面与 该营带队负责人交涉,说:“贵部来此不知执行何任务,这里系萍矿电厂,在此动乱时期,由我矿警队在此驻防警戒保护,贵部有事应事先联系,以免双方发生误会。”?这种相峙局面,维持 一个多小时后,国民党军队才自动撤走。因此,萍矿工委在做 好士兵工作的同时,以李其全为基本对象,对矿警队的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和总队的负责人,分别开展政治攻势,层层争取。除地下党员刘湘屏掌握安源矿警分队武装外,并通过李其全,以交朋友的形式,分别向他们讲形势,交政策,指出路的办法,使高坑矿警大队队长董连城和萍矿矿警总队的副总队长 刘葆国,逐步地改变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看法,靠拢地下党。 使他们做到:平时协助驻地做好护矿工作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遇有国民党反动军队要对矿山进行破坏时,配合护矿队,进行武装保护,不使矿山遭受破坏。临近解放时,萍矿工委又指派 萍乡城关党支部书记周以存,化装潜入矿警队,秘密指挥矿警队 的护矿工作,使矿警队成为地下党掌握的一支护矿武装力量。
  为了使矿区附近的地方乡保武装不至于乘机骚扰,靠拢人民,而为地下党所掌握。萍矿工委又指派有活动能力的地下党员,疏通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加强地方武装策反工作。当时,曾派高坑矿(厂)党总支书记谭汉卿,以萍矿产业工会理事的身份,争取了高坑十一保自卫队人枪十余枝,常驻高坑一分井,一切开支由一分井负担,协助护矿队进行护矿,还掌握了高坑十保的枪支维持地方秩序。泉江农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吴文瑞,利用社会关系,策动了泉江乡公所、芦溪商会的枪。配合泉江电厂护厂。安源矿厂党总支的谭万春,又掌握了安源乡公所的武力,协助保护安源矿山与地方。
  三、全力保护电厂,胜利迎接解放。
  进入七月中旬以后,萍乡临近解放。这时萍矿工委对当时 形势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萍矿曾是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在华中煤矿建设的重点,矿存各种物资较丰富。在白崇禧空室清野的恶毒伎俩下,溃退时为了抢劫物资,他们可能把器材物资强迫运走,对矿山实行疯狂破坏。一面要动员全局员工和矿山当局,必须竭尽全力保护好一切器材和物资,反对拆迁。并对矿山 当局提出:如奉命拆迁,可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郭象豫 接受了地下党的意见,并遵照孙越崎提出的“人不走,机器不动”的作法。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广州一再电催向“后方”搬运器材时,“贯彻了 ‘置之不理’的态度”(注7)。一面保护好矿山, 反对破坏。而保护矿山,又应以保护电厂为重点。因为电厂地处浙赣铁路的泉江车站,目标显露。泉江电厂当时有职工二百余人,总装机容量为4000KW,不但是江南煤矿一个较大的电厂,而且是萍矿的总动脉,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威胁整个矿山,一切机器就要停罢,矿井就要被水淹没,以后要恢复生产就相当困难。萍矿工委有鉴于此,还提出了保护电厂的三条具体措 施。 1、如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即与他们谈判,条件是用金钱收买;2、从现在开始,紧急拆卸重要机器设备,转移隐藏;3、上述两点无法实行时,就用武力保护。并将三条措施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赣边区先遣支队政治部”的名义,通告矿山当局,认清形势,权衡利弊,斟酌办理。七月十五日,对驻在电厂的陈邦枢协理,通过田承善,向他转述了提前拆卸电厂主要设备的零部件的建议。陈邦枢同意并支持这一作法。于七月十六日开始,动手拆运小型发电机三部、锯木机一部,以及一些重要零部件分散转移隐藏起来了。(注14)于是, 一场惊心动魄的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即将在泉江电厂迅猛展开。
  七月十八日上午七时半,国民党反动派的四十六军工兵营第三连少校连长赖在民到泉江电厂,口头通知协理陈邦枢,声称:“奉令于即日二十四小时左右破坏电厂,并请陈协理转嘱电厂各员工及员工眷属立即疏散,以免无谓牺牲”等语。陈邦枢于赖连长走后,除电话通知矿局和髙坑工程处外,并转告郭昌荣与之商讨应付办法,这一消息传出后,整个矿区为之震动,全局上下,人人对电厂安危极为关注,情况万分紧急。郭昌荣马上与罗新民商议决定,在做好矿局上层和全局员工工作的同时,立即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谭汉卿、管永清组织以地下党员为骨干的员工谈判代表团,找郭象豫重申保护电厂的上述三项措施,要他认清形势,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在金钱物资和道义上均应大力支持,为谈判用金钱收买作好准备;二路以罗新民为首,把一、三分井、王家源和安源矿护矿团中的地下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并从中抽出八十名 年轻力壮,斗争性强,不怕牺牲的同志,到矿警队借八十枝枪,把他们武装起来,组成武装便衣护厂队,立即开赴泉江电厂, 埋伏厂内和隐蔽在电厂附近。潜入矿警队的城关党支部书记周以存也接到通知,带领矿警队三百余人枪,分别潜伏在电厂四周,为万一谈判失败,作好武力护厂的准备,用暴力解决赖在民带来的武装;三路由郭昌荣坐镇电厂,统一指挥部署一切应急措施,将电厂全体员工和小冲机厂、高坑汽车站抽调的八十多名机电技术工人骨干,以及在高坑各矿井动员三百名矿工。要他们迅速赶到泉江与电厂员工,一道抓紧时间拆卸转运机 电设备和重要器材;指派髙坑汽车站党支部组织破路队,开赴 泉江火车站的前方站——芦溪车站,作好破坏铁路的准备。一 旦接到谈判失败的通知,立即破坏铁路,阻止敌人铁甲车通行 和切断敌人的增援。还布置电话总机的地下党员王澍,控制电话总机,随时注意情况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为了赢得时间,以用金钱收买为条件,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郭昌荣又亲自与李其全到萍乡矿警总队部,以电厂值班技术人员的合法身份,直接向副总队长刘葆国提出保护电厂的上述三项措施,并向他申述利害,要他转告郭象豫总经理,身负重任,时处危难,电厂之安危,关系到萍矿存亡,千秋功过在这一举,望总经理果断行事,勿负众望。并要刘葆国派得力人员先与敌连长周旋,一面拖住他,争取更多时间,便于电厂拆卸机件、器材;一面疏通关系,试探口气,为金钱收买铺平道路,并告之必要时矿警队可派人化装为工人代表参加与协助谈判。一切安排就绪,郭昌荣才返回泉江电厂。
  电厂全体员工与其它单位赶来支援的技工和矿工,不顾伏天炎热,挥汗如雨,抓紧时间,抢拆急运机器设备和贵重器材,特别是地下党员沈权、李祥光、蒋宝寮,青年工人刘丹、刘金铸、 徐富环等,更是昼夜粒米未进,在其他人员配合下把车床、刨 床等工作母机运到冷却池中水里淹藏。就连陈邦枢协理的太太 和桥梁公司的李工程师,也为这种激烈场面所感动,自动加入拆卸搬运机件,保护电厂的行列。十八日上午,电厂的主要机 件设备及重要器材,全部拆卸搬运转移到秘密安全地点,妥善隐藏。为防止敌人行使炸毁电厂与护矿的武装发生火力冲突,威胁员工和眷属的人身安全。下午七时,大部份员工和眷属均撤离电厂,转移到安全地带,只留下少量的护厂队员和矿警在厂内巡逻放哨,监视敌人动向。罗新民组织的八十名便衣护厂武装和周以存统一指挥的三百余名武装矿警,也都分头进入设伏地点,严阵以待。高坑汽车站党支部,抽调地下党员席坤、邓乃如和十余名工人骨干组成的破路队,在党支部书记王正林的率领下,已从高坑出发到达芦溪待令。谭汉卿、管永清等 工人代表与郭象豫交涉时,要郭出面与赖连长谈判。郭面露难色,迫于自己是矿山负责人,如自己出面,就代表了矿局,怕赖以公事公办,抗拒破坏、以私通“共军”等话语压人;再就是怕赖在金钱上故意刁难,如漫天要价,不便讨价还价。认为自己出面谈判不妥,故多方与谭汉卿、管永清等工人代表推托,说还是工人选出代表去谈判最好。最后,代表们指出:“你是总经理,解放军来了,有半个螺丝钉遭到破坏,都由你负责” (注16)!郭象豫语塞,同意由局方支出银元二千元,作为谈判收买 经费,由代表带至泉江电厂。而且郭自己在高坑工程处暗中指挥 矿警队配合护厂谈判。这时,李其全与刘葆国派出的魏子卓,也有消息从萍乡传来,说:“在萍踪饭店与国军连长面晤,经磋商结果,似有机可乘,并约定午后再偕工人代表辛某前来具体洽商。”(注13)一切进展颇为顺利。
  傍晚,敌人三列军车开到泉江。据泉江火车站告之,尚有一列在芦溪,可能为破坏列车。萍矿工委认为,电厂已处于万分危急情况之下,敌人破坏电厂,可能在夜间进行。这时,负责破坏的赖连长在萍乡县城,直接执行破坏任务的潘连副又在离萍乡约五十华里的芦溪,两人各处一方,联络困难。如果谈判成功,赖在民一旦接收了金钱,而在芦溪的潘连副还不知道,对夹在中间地方的泉江电厂,仍然遭到破坏,不但财物俱空,且徒费心机。若反手为云,行使欺诈,钱一到手,一面扣押谈判人员,一面又指使潘连副破坏,这样危险性就更大。经再三考虑,认为一定要赖连长亲自来泉江谈判和受款,这是万全之策,主动权也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于是又要刘葆国仍派李其全、魏子卓前往商请,并告以措词:“承连长答应维持电厂,各厂员工万分感激兴奋,本邀辛代表来城与连长接洽,因辛代表正在各矿厂召集各工友凑款,准备慰劳贵连官兵,现拟集现款数千元,拟请连长亲赴泉江一次,本局派专车相送。一面到泉江亲自关照潘连副,顺便将工人慰劳款带回”(注18)等语,看其如何。不久,李其全和魏子卓陪同赖连长到达萍乡矿警队总队部,刘葆国和总队副郭壁臣接待,经过寒喧,倍事奉承,赖也坦白表示,在可能范围内绝对帮忙成全。随后,旋即又由李、魏陪同至高坑,到达高坑矿警大队部时,已是晚间十二点,当即由大队长董连诚款待,赖以深夜疲劳,拒赴泉江,说留一张命令与潘连副即可。董、李、魏三人恐功亏一篑,经再三坚请,赖以盛情难却,仍由李、魏陪同前往泉江。
  时值十九日凌晨,一场紧张的谈判开始。各厂、矿、处代 表王肇农(高坑工程处助理管理师)、张守仁(高坑矿厂技工 )、辛鸿信〔矿警队督察队〕、管永清(小冲机厂车工)、 贺六生(三分井采煤领工)、谭汉卿(一分井普通领工)、杨锡开(高坑矿厂石工〉、熊桂元(一分井工人)、刘紫恕(三 分井矿工)、唐尊亲(泉江工电厂钳工)、沈权(泉江电厂钳工)等十一人,从十八日下午五时半到电厂商量对策后,并随时与萍乡、高坑互通消息,掌握动态,以便采取更加枳极的相应对策。但至深夜对赖连长迟迟不来电厂感到焦急不安,十九日晨一时许,高坑来电谓赖在民已动身赴泉江,要代表作好一切准备。将近三点,矿警队李其全、魏子卓陪同赖在民到泉江电厂,众代表出迎。赖如临大敌,布岗设哨,只允许直接谈判代表入内接触。为了避免意外和不至引起敌人不必要的猜疑, 以及表示谈判的诚意,代表们推选王肇农、张守仁为直接参加谈判的代表。要张守仁(广东东莞人)充当粤语翻译,从攀乡搭故着手,逐渐涉及实质;王肇农则介绍电厂在本局地位及全局员工生活的利害关系,望赖在民体贴民情,破格成全。二人 配合默契,赖始有所动,但口味甚大,要价一万元。真是漫天要价。双方正在讨价还价,僵持不下之时,忽窜进一士兵,对赖耳语数句后,赖在民神色灰暗,显示烦燥不安,王抓住其瞬息变化,申述员工生活的困境,筹集款项之艰难,请留余地等等。此时,赖的要价才大幅度下降。经再三商量,似有成功之可能,王当即外出与众代表互相磋商,最后终以一千二百元谈妥,并要求天亮交钱,代表们认为交钱为时过早。因真正破坏者尚在芦溪,万一将银元交出,电厂又遭破坏,用金钱收卖的计划还是要落空。于是又由王肇农提出交钱以后如何采取保证电厂安全的措施。赖答应留下他的名片,写明因情况变化,决定泉江电厂不予炸毁。
  正当谈判代表和赖在民再次商谈确保电厂安全的合理措施时,辛督察长以工人代表身份出面,巧与周旋,赖同意留下二名持枪士兵,手执其命令留守电厂,待后续部队撤走后再离开电厂。十九日清晨五时后,代表将一千二百银元如数点交赖连长收讫,换取“泉江电厂奉命免予破坏”之命令一纸。同日下午,敌工兵营最后一列铁甲车经泉江向萍乡驶去,留守电厂的二名国民党士兵也随即撤走,电厂安然无恙,谈判斗争取得完全胜利。代表们怀着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谈论着与敌巧妙谈判经过,胜利地回到各自战斗的岗位,准备迎接解放。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八日,宜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宣风、芦溪方面推进,萍乡县城解放临近。国民党反动派驻萍部队仓惶逃走。萍乡县的自卫队和警察总队闻风逃往四乡。萍乡县城一时处于真空状态。萍矿工委为了防止敌军回窜破坏和散兵游勇骚扰,在继续加强护矿护厂工作的同时,派周以存继续坐镇矿警总队指挥。将保护泉江电厂的矿警总队人员撤回萍乡,在县城四门设岗放哨,组织巡逻队在街道巡逻。并派矿警总队辛督察长联络县自卫队,警察总队回城,协助矿警队维持地方治安,保护城市,等待解放军进城接管。另外,还将护矿护厂中所掌握的乡、保地方武装,作了重新布署和调整,要他们在继续协助护矿护厂的同时,注意就地维持好治安。将泉江乡公所、芦溪商会人枪五十支调至泉江楠木塘附近,保护电厂和泉江火车站,并维持地方治安。对安源乡公所的武装,则拨归安源矿警分队,由刘湘屏统一指挥,保护矿区,维持地方秩序。
  为了使矿山财产不受丝毫损失,完整地交给人民接管,萍矿工委按湖南省工委有关护矿护厂、迎接解放的要求,利用护矿团合法规定的具体任务,发动党员和群众加强对机电设备、器材仓库、文书簿册、档案卷宗及其它物资的专门保护,积极作好交接的准备。解放后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各支部派出一百四十余名党员,协助萍矿军事接管部接管。在清点器材、档案、表册和库存物资过程中,查出未归档表册及未登帐物资多种,仅仪器图表就有十八大箱。其它还有变压器油、煤油、肥皂、毛巾、棉花、布匹与器材等未登记上册的物资。为解放后顺利地恢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料和必要的物资基础。
  解放大军渡江以后,萍矿当局各负责人,为了自身的安全,曾纷纷把家庭迁至萍乡城内。为了解决矿局当时经济困难,又说要遣散工人。高岗埠各行商店和居民误以为他们要逃跑,矿山办不成了,加上反动宣传的影响,对解放军和共产党的政策不了解,使一部份人认为共产党来了要“共产”,买卖做不成了。人们心怀疑虑,惶惶不安,有的还作下乡的打算。为清除顾虑,安定人心,迎接解放,这时,萍矿工委指示各党总支和党的支部,发动党员,在群众中认真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约法八章的内容,及党对工商业的政策逐步消除他们的顾虑,并动员他们制作红旗迎接萍乡解放,使解放军进驻时,做到“各商店照常营业”。
  郭昌荣为了迎接解放军早日进驻萍乡县城,尽快结束萍乡真空状态。七月二十一日,亲自向宣风方向进发。在芦溪找到解放军前哨部队,会晤李指导员,向他汇报了萍乡煤矿的情况 和不久前保护电厂的经过。经李指导员向上级汇报请示,约定第二天(二十二日)由萍矿工委派人和车辆协助解放军进城侦察,掌握情况,为解放军大部队进驻萍城作准备,郭昌荣回矿后,即与罗新民商定迎接解放军进城措施,通知高坑汽车站党支部马上派人检修车辆,为随时迎接解放军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告诉李其全要他在矿警队中挑选可靠人员作为向导,指派城关支部周以存组织暑假青年学生骨干,开展欢迎解放军进城时的各种宣传活动。二十二日这天,高坑汽车站党支部派地下党员司机席坤、韩大友、杨晴梅和青年司机陈迪民等人,分别驾驶四辆大卡车,向离高坑二十华里的芦溪方向进发,中途与解放军先头部队会合。部队战士乘车随同矿警队派出人员行驶至萍乡东门铁桥下车,步行进城。周以存组织的学生在城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街道居民燃放鞭炮,高呼口号,欢迎解放军。因大部队尚在离萍乡五十华里的芦溪,这次小部队进城系担负侦察任务。见此情况,部队随即穿城而过到城西铁桥边后,复至东门乘车返回芦溪驻地。这时萍城还处于真空。萍矿工委即指示各单位和矿警队要继续加强护矿护厂工作,及维持好地方治安,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回窜破坏和散兵游勇与地痞流氓的乘机骚扰。
  国民党反动军队溃逃时,芦溪至萍城的公路及沿途的桥梁多处被破坏。从七月二十三日起,萍矿工委指派髙坑汽车站党 支部与土木事所联系,组织抢修队,至二十五日赶修了萍城至芦溪的公路和大小桥梁七座。由于当时杉木条紧缺,汽车站党 支部发动党员想办法,提线索,结果在料库地下党员的提示 下,获悉前不久在芦溪有批木材曾要矿山收购,因当时矿山经济拮据,未能办理收购手续,只要派人去芦溪量尺验收,即 可通过领料手续把木料领出来。经料库主管同意,验收领取了部份木材,并连夜加工运至各应修地点。在修桥过程中,高坑至萍城之间,茶亭里的两座木桥,有一座工程较大,这座桥在月前,地下党为防止矿山当局把重要器材、设备运走,曾派胡发荣等人拆动了木挢下的支柱和斜撑的夹板螺丝,这次都一一扶正,拧紧加固。桥面的松木板全部翻换更新,使它更加平稳牢固(注12)。在此同时,还架通了髙坑至芦溪解放军驻地的专用通讯电话线路,准备情况万一有变,可及时与解放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以便随时派车迎接解放军赶来增援,迅速进入萍城和矿区,保护矿山和萍乡人民的生命安全。
  七月二十五日,进驻芦溪的人民解放军李指导员,亲自带领八名战士,化装重新进入萍乡县城了解情况,在高坑会见了郭昌荣。萍矿工委鉴于他们人员较少,加派了便衣矿警七名随同保护,并送至西门党员家里隐蔽。七月二十六日,解放军大 部队从芦溪经高坑,正式进驻萍乡县城,萍乡宣告解放。解放军路经高坑时,在萍矿工委事前发动和组织下,矿区广大职工和家属以及高岗埠的商店和居民,手执三角彩旗,怀着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纷纷自觉地涌向街头,夹道欢呼。一时鞭炮齐鸣,彩旗挥舞,欢声雷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中国工人阶级万岁! ”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萍乡煤矿工人“从前是牛马”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宣告结束,得到彻底的翻身解放,至此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萍乡煤矿全体职工,为巩固新中国政权,建设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注1:《全国解放战争简史》第24页  廖盖隆 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2:杨滴恩、孔季和等同志口述。
   
注3:赣西煤矿局员工互助委员会会议记录(萍矿档3— 4 一231)

注4:中共中央统战部(83)695号文及《前资源委员会解放前夕弃暗投明的经过》孙越崎

注5:南京资委会来电(萍矿档3— 7 —479)。

注6: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本局第一次月会郭总经理讲话记录(萍矿档 3 — 7 —483)。

注7:《贛西煤矿在解放前的一般情况》郭象豫(萍矿档3— 7 一 458)。

注8:《告全体同仁书》民国三十八年五月七日(萍矿档3— 4一 231)。

注9:《告全体同仁书》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十八日(萍矿档3— 4 一231)。

注10:萍矿员工给华中军政长官白,绥靖主任程,警备总司令陈的电报。(萍矿档3 — 4 — 231)

注11:长沙《中国劳工日报》六月九日

注12:《冲破黑暗迎光明》“忆萍矿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片断”胡效铨。

注13:根据李其全回忆口述。

注14:《赣西煤矿工作委员会建党及工作报告》郭任前(昌荣)、 彭商南(罗新民)报告。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二日(湖档4—2—25)

注15:《报告》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王肇农、沈权等十一名代表。(萍矿档3 — 7 —479)

注16:《回忆礼陵、萍乡黎明前的斗争》。孟树德见《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一五八页。

注17:《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964年版第1346页。)

注18:《报告》刘葆国七月二十六日。(萍矿档3 — 7—479)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张振初 邢来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