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首页
正能量
资讯
民生
楼市
装修
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
论坛
›
城事社区
›
本地旅游
›
【湘东印记】十大文化记忆之四:赛龙舟
返回列表
查看:
5175
|
回复:
0
【湘东印记】十大文化记忆之四:赛龙舟
[复制链接]
小七爱旅游
小七爱旅游
当前离线
积分
1515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积分
151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6-9 14: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端午趣事,
还是赛龙舟最为好玩。
我家就住在渌水河边,
每年端午前夕,
天还未亮,
还在睡梦中的我便隐约听到了
窗外传来的密集鼓声。
咚咚 咚咚 咚!
这时,
这时,母亲总会轻轻摇醒我:
“快起来看划龙船,等下占不到好位置了。”
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爬了起来,
赶紧搬了凳子,
一边揉着惺忪的双眼,
一边打着哈欠往河边上跑……
湘东历来有“吴楚通衢”之称,
举办龙舟赛(包括旱龙舟)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传起源于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说起龙舟赛,
湘东的男女老少都会兴高采烈,
家家户户就像是要出席重大宴会一样
提前为全家老小添置好新的衣裳,
准备好粽子和便于携带的食物。
精壮劳力卯着劲等待候选当上参赛主力。
如果能有幸当上“踩头”船长
就是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旱龙船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前夕,
在外务工的人们都赶回家乡,
与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参与旱龙船巡演。
在我孩提时的脑海里,
那满大街的人群、喧天的锣鼓、
高亢嘹亮的歌声、逗趣搞怪的神话人物,
还有夹杂着浓浓粽香的街边小吃……
那便是旱龙舟的记忆。
旱龙船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
是在赛龙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
的一种带有表演和娱乐性的民间习俗
划旱龙船阵容庞大,
由旱龙船领队、司仪、龙船队和文艺表演队等
90至120人组成,
当嘹亮的龙舟号子响起,
众人齐刷刷地奋力划桨,
分开人海向前挺进,
这雄浑的气势比起水龙舟来毫不逊色。
大学毕业后重回家乡参加了工作,
再次目睹渌水河盛大的龙舟赛事,
心情还是那样激动。
到了端午当天,
只见男男女女穿着盛装
一个比一个打扮时髦,
涌向大河两岸。
人们早早地抢占着高地,
机灵的小孩找来了凳子。
人山人海。
十几条龙舟一起下河,
整装待发。
赛事的航道是湘东步行桥——昌盛大桥,
长不过500米,水道曲折,水流不一。
两船相争勇者胜。
一声枪响,两船如箭冲出。
两岸炮声连连,呐喊不断。
伊始,
划手的桡子出手有些凌乱,
在鼓点的催促下,很快调整为整齐划一。
“咚、咚、咚”鼓点如急雨,
划手青筋暴涨,憋红着脸,屏住气息,
桡子吃水更深,插水速率加快,
舵手夹直航线,冲刺撞线。
胜利者举桡欢庆,岸上喝彩声不绝于耳。
赢船绕彩船一周,
嘴里不停喊着“划赢船啊,嘿哟”。
鼓手接过裁判的“上红”,系在头上,
然后指挥船队来到本队的啦啦队方阵,
接受欢呼,补充水分。
比赛结束了,
观看比赛的人们还沉浸在刚才激烈的赛况中,
久久不愿散去。
我一步一回头地,
望见河边刚刚那些竞赛的壮年汉子站成两排,
托起龙舟两侧至肩膀处,
斜着脑袋,
一手扶着船舷、一手托着船底,
迈着一致的步伐前行,
嗨吆...嗨吆的喊着号子,
场面庄严而肃穆,不能不让人为之震撼。
激越的鼓点,野性的号子,
好似千年的风雷,掠过亘古不息的长河。
家乡这座小城历来多福,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所以积淀下了这千百年来厚重的文明。
今天,
赛龙舟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争渡,争渡,中流击水,
已经演绎成千百年来
湘东人龙舟竞渡的一种节奏、一种精神。
来源:湘东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