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张学良在萍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648|回复: 0

张学良在萍乡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19-6-21 14: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起张学良将军,大家都会联想起“西安事变”。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发生前的头一年,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及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十七路军,因受中国工农红军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人民公敌蒋介石仍坚持反共卖国政策,并亲自到西安布置“剿共”,残酷镇压抗日运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七日,张学良到临潼,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向蒋痛切陈辞,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声泪俱下,蒋介石不听“哭谏”。张学良回到西安后,与杨虎城商妥,实行“兵谏”。于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八时,在骊山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到南京立即被扣留起来,进行软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开始了全面抗战。同年八月十三日上海沦陷,十一月下旬南京失守,在此战局紧急时候,大约在一九三八年二月间,张学良在宪兵(一个连)的监护下,从安徽黄山来到萍乡。首先住在赣西饭店(即解放初期的昭萍餐厅,现在的萍乡镇税务所所在地),以后住在李子园一座官殿式的 楼房“绛园”里(即现在市人大的办公楼房),他身穿学生装衣服,外出时有两个穿便衣的宪兵跟随着。张有余同志 (二中老教师、市政协委员)有一次看见他在土冲里(现在江西煤炭学校所在地的柑子林里)打猎。熊痕戈同志(赣中报编辑主任,省政协委员)还看见他与赵四小姐在鳌中(当时萍乡南门石桥头的乐英堂内)打乒乓球。据钟石麟先生(城关区政协委员)回忆:“张学良在‘绛园’时,了解到黄道腴先生 (清朝秀才、曾任中山大学史地教授,解放后一九五四年任萍乡县副县长,五五年又兼任萍乡县政协副主席)住在对面的一栋楼房里,便写了一张便条送给黄道腴,便条上写着:“黄道腴先生:有事相商请即来,毅庵启。相商什么呢?他要向黄道腴先生借《明史》看。”五十年代中期,我在县政协与黄道腴先生在一起工作时,他说:张学良住在“绛园”时,多次要我去他那里坐,谈谈话。谈的是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他在萍乡逗留了两个多月,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意是 说:“现在我要离开萍乡到别地去,后会有期。”

  最近查有关资料,张学良离开萍乡后,到了武汉,以后又转到长沙岳麓山。一九三八年十月又被转押到湖南沅陵县的凤凰山,在一座古庙里住了一年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被押去贵州时,他在那座古庙的墙上写了一首诗: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鬓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我们不难想到,诗中那种“孤影远”、“路漫漫”,是感叹自己和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全国形势急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抗日烽火燃烧了大江南北,大好的信息如万里春风,吹遍神州,“惟有春风今又还”,这充分体现了张学良将军坚定乐观的情怀。

  西安事变距今已四十七年了,然而神州早已换了人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欢迎张学良将军旧地重游。(本文写于1983年)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