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兰(左一)一家
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袁乾晰报道:她,七年如一日,细心照料已过耄耋之年的半瘫婆婆直至其离开人世;她,1219个日夜操劳,书写了瘫痪丈夫重新站立的奇迹;她,年逾古稀还身兼数职,关爱邻里帮贫扶困最积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她对儿女们常说的一句话,叫王芝兰今年77岁,是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勤俭社区前村巷11栋的一位普通居民。 最受婆婆喜爱的好媳妇 “王芝兰比我亲闺女还亲!”说这句话的正是王芝兰的家婆。 2009年初春,一起生活40余年的家婆不慎摔倒在地,后遗症导致老太太的大半个身子没了知觉,往后的日子只能瘫在床上渡过。 92岁的家婆便对67岁的王芝兰说:“我这岁数是活一天挣一天啦,如今生活不能自理,我不想的拖累你们啊!”“妈,您老放宽心,有我在一天,就保您能舒舒服服地过一天!”王芝兰说到做到,每天给家婆按摩、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就成了她的必修课。 怕家婆营养跟不上,王芝兰就变着法做各种香软可口的营养美食喂给她吃;怕家婆生褥疮,王芝兰便在手机上设定时段闹钟,定点帮家婆擦身翻身;每天睡觉前,王芝兰必给家婆烫脚按摩,夜里至少起来两次在家婆床前悉心照料……心疼王芝兰的老伴说:“你年纪也不小啦,还是让我的兄弟姐妹们搭把手,把老母亲接过去轮流照料吧!”“妈跟着我们几十年啦,换个环境她哪能适应!”王芝兰一口回绝。 2016年,99岁的家婆还是没能抵过岁月的蹉跎,离开人世。弥留之际,她紧紧拉着王芝兰的手,眼里泛起点点泪光,那是对王芝兰7年2600多个日夜照顾的感激,更是对这段婆媳情缘的深深眷念。 王芝兰与老伴 最令人动容的是余生有你 2017年,家婆离开才短短一年,80岁的老伴陈希志突发急性颈椎病,瘫痪在床。 这一年王芝兰刚好75岁,不能自理的生活让生性要强的老伴性情大变,一会因王芝兰回应自己不及时而雷霆大怒,一会又因拖累了王芝兰而内疚得低声抽泣。 此时,言语不多的王芝兰,笃定地把准备请假照顾父母的孝顺儿女赶了回去,再次默默地挑起了照顾病人的重担。三年间,她带着丈夫从南昌、长沙到武汉、上海再到南京、北京四处求医问药,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无论是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里调养,她总是变着花样变着口味给老伴做饭菜,遇到老伴顽固性便秘,她便用手帮着抠。担心老伴卧床时间长易生褥疮,她便每天定时为丈夫翻身擦背;知道老伴生性爱干净,她便隔天帮他洗一次澡,一周为他换洗一次被褥;遇到老伴因疼痛拒绝做康复训练,她便推着老伴到户外开导劝解,想方设法帮他坚持完成康复训练。 奇迹真的出现了,在王芝兰1000多个日夜的精心照料下,83岁的老伴康复如初。如今,在老伴望向王芝兰的眼神里,总是写满了余生有你的庆幸和感激。 超高频的邻里昵称“王阿姨” “王阿姨,您给我们评评理!”“王阿姨,上回你送来的糕点,我妈一直念叨着爱吃,您受累教教我呗!”“王阿姨,我去下菜场,麻烦您帮我照看下我们家老爷子”......在勤俭社区,呼叫“王阿姨”是一个高频现象。 这位人人口中亲昵的“王阿姨”就是王芝兰。生活的艰辛反而将王芝兰磨练地更加坚毅柔和,热心善良的她在勤俭社区身兼数职:居民小组长、调解员、宣传员等等。 2016年夏季,几场连接不断的暴雨,让老旧小区前村巷11栋院内环境更加破败不堪,积水、洼路无一不困扰着入住的居民。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王芝兰和社区干部们谋定了“街道+社区+居民”联合改造家园的方案。 为尽早实现改造,74岁的王芝兰不顾39度的高温,来回奔波在3个6层高的单元楼内。一周的时间,王芝兰收齐了36户的工程改造款,3个月的时间,家园改造项目竣工。 如今,树下是纳凉的老人,花圃前是嬉戏的孩童,空旷地上是律动的广场舞蹈队,在这温暖如画的时刻,时不时会传来那声亲热的称呼“王阿姨”! 在婆婆眼里,她是最贴心的亲闺女,在丈夫心里,她是不离不弃的好爱人,在邻里之间,她是和蔼可亲的知心人,可在她自己看来,她只是一个平常普通的妇人家。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