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刘春华:安源是我的第二故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98|回复: 0

刘春华:安源是我的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19-7-24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147.jpg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153.jpg
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156.jpg
刘春华(资料图片)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曾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并以招贴画、邮票等印刷品发行9亿多张,创造了世界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迹。正是因为这幅画,让世界了解了安源。创造这个奇迹的传奇人物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原北京画院院长刘春华。2015年5月12日,笔者有幸见到了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并与他进行访谈,聆听他讲述他与安源的不解情。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159.jpg
2019年6月 朋友在刘春华老师家中做客

在安源养成的习惯保留至今
5      月12日上午9点,我和另外两位同事早早的在安源纪念馆的外宾接待室等待,期待一睹艺术大师风采的心情激动不已。大约9点半的时刻,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谈笑声,刘春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在一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接待室。一件水洗白的牛仔裤、黑色中式夹克外套,朴素的穿着一下拉近了大师与我们的距离,银灰的头发下搭配着一副黑色大眼眶眼镜,无声地透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和历史厚重感,足以让人敬畏和仰慕。“我又来给你们添乱了!”刘老师很谦虚地把他的到来看成是给纪念馆的“添乱”,并和蔼客气地跟大家一一握手,几句简单的寒暄后,刘老师直奔主题,开始跟我们畅谈他48年前的安源之旅。
      1967年夏天,为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的需要,当时年仅23岁的刘春华还是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大三的学生,他和其他几个大学生一道被选定到安源去完成画一幅油画的工作,刘春华接到的任务是画“毛主席第一次到安源”。7月1日,坐着老式的低靠背火车,车厢内闷热难耐,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得能拧出水来,刘春华等人来到安源采风,搜集创作素材。放下行囊,直奔主题。来安源的头三、四天,在当地老工人的带领下,刘春华参观了八方井、老后街、张家湾、总平巷等地,每到一处、每个细节他都仔细、认真揣摩,试图寻找毛泽东当年的足迹,同时访问了那些曾参加过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大罢工的老工人,也访问了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老红军战士。根据自己的采风素材,刘春华开始了他的创作。毛主席当年到安源时只有28岁,于是刘春华反复临摹主席年轻时各个角度的照片,来掌握主席的面部特征。刘春华对艺术创作有自己的高格标准,创作了多稿草图他都不满意,至今他依然清楚记得,十多天后,1967年7月15日在安源盛公祠,他画出了第一张油画草稿。那时正值盛夏,在大画布上笔精墨妙一天下来,常常都是大汗淋漓,为了不使汗水弄到油画上,刘春华每天随身携带着一条毛巾,“我用毛巾擦汗的习惯就是在安源养成的,到现在我也不用扇子,还是用毛巾擦汗。”刘老师用留念的目光微笑着说道,这似乎是安源给他留下的一个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愫。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203.jpg
刘春华创作《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时的原版照片
(摄于1967年)

很骄傲成为一名“荣誉矿工”!
      刘春华很清楚,要想获得最真实的素材,就必须像毛泽东当年第一次来安源时亲自下矿井调查一样,于是,刘春华用2-3天的时间下安源煤矿与矿工一同劳动。虽然出生在东北农村,也干过不少体力活,但下矿井这样的劳动还是头一回。“真的特害怕,害怕极了!”“黑咕隆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浑身一阵寒颤。”刘老师现在回忆起第一次下矿井的情景时心情仍有些紧张。他下井的时候矿上已经有了矿灯,但微弱的灯光根本不足以照亮深邃黑凉的井道,刘春华只能随着矿工摸索着前进。对这个东北大高个的小伙子来说,要下到井下又窄又矮的掌子面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刘春华以远处暗暗的煤灯为参照,照着这点星光一步一步往前爬,100米一个水平面,大概爬到了第三个水平面才下到作业的掌子面,更别说挖煤了,这一路下来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执着的刘春华还是坚持了下来,用岩尖一锤一锤凿煤,用铁撬一撬一撬铲煤,体味着工人的苦和累,待他出矿井时,除了一口雪白的牙齿和滚动的黑眼珠,全身都是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谁是真矿工谁是刘春华。在矿上刘春华见到不少老矿工,也说不上什么,他总觉得他们长得怪怪的,原来老矿工们几乎都没有了眉毛,因为这些矿工解放前下井时是将竹棍含在嘴上挑着油灯挖煤,油灯火苗紧挨着额头,眉毛久而久之就烧掉了。1967年的这趟下井体验刘春华至今感怀深触,“我下井的时候条件依然很艰苦,那想想40多年前安源工人大罢工时期的生产、生活条件,真的是太惨了!”因为刘春华当年在矿井下的优秀劳动,2002年萍矿集团的负责人来到北京,授予他为萍乡煤矿的“荣誉矿工”,还为他送去了矿工服、矿工帽及下井的工具。“我非常珍惜这个荣誉和这些装备,安源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将是我一生的怀念!”刘老师难抑心中的激动。遨游画海50余年,刘春华老师用饱蘸情感的笔墨绘出艺术生涯中的累累硕果,其中,他对自己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饱含着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情感。正因为如此,他的心中一直感受着萍乡人民的淳朴与热情,保存着对萍乡、对安源的美好怀念,2015年初,刘春华被推选为萍乡市首批“荣誉市民”。
微信图片_20190724101207.jpg

来源:汉治萍数字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