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我当时打下了两架飞机...”致敬!萍乡这位94老英雄的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595|回复: 0

“我当时打下了两架飞机...”致敬!萍乡这位94老英雄的本色人生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19-8-19 1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9年前
      他是东北军区高炮部队的观测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击落敌人两架轰炸机,与战友一起,粉碎了敌军轰炸鸭绿江大桥等一系列计划,保证了志愿军物资的运输。
64年前
      他退役转业,回到家乡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洞溪小学教书,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37年前
      他55岁,原配早逝,经人介绍结识了同样丧偶的易海珍,又凭一己之力,支撑起了一个濒临倒下的家庭。

风雨人生90余载
      有荣光、有艰辛,但他从未炫耀、从未抱怨,战功和委屈都深埋心底,英雄无言。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748.jpg
他就是原东北军区
高射炮部队战士杨树佳

战斗英雄 大隐于市
      湖南醴陵枧头洲,古镇里老宅与新房交错。
      低矮的老宅内,94岁的杨树佳老人虚弱地躺在床上。床沿摆放了几张发黄的奖状和证件,寥寥数字记载了这位老人的戎马生涯。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756.jpg
      杨树佳是湘东区东桥镇人,幼时因家境还算殷实,读过一些书。初中毕业后,他外出自力更生,并于1949年9月考上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次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沈阳某部队担任文化教员,留下妻子与刚满3岁的女儿在家。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同年12月,原本是文化教员的杨树佳被编入东北军区高射炮部队任观测员,赶赴一线。“前苏联的教官简单指导了一下,就开始实战了。”在杨树佳的回忆里,大家全凭着一腔报国的热血和勇气,便毅然上了战场。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800.jpg
      在战场上,杨树佳先后所在的原东北军区高射炮第17团、第503团担负了保卫鸭绿江大桥、清川江大桥以及永柔机场等重要任务。期间,面对敌军的密集轰炸,杨树佳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奋勇击落敌机,圆满完成保卫任务,保证了志愿军物资的运输。
      “我当时打下了两架飞机。”老人虽然身体抱恙,但回忆起赴朝作战的日子,依然精神振奋。只见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兵颤巍巍地用手指比出一个“二”,笑得像孩子一样纯真。
      战争接近尾声,杨树佳又做回了文化教员。后因表现优异,他还收获了一次三等功荣誉。“外公很少和我们说他在部队那些年的生活。”杨树佳的外孙康健告诉记者,战场上吃苦是常事,但杨树佳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解甲归田 耕耘教坛
      1954年的冬天,杨树佳退伍回到萍乡。“当时我回到家,看到母亲在与一个陌生男子谈话。”杨树佳的女儿杨菊屏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我3岁以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
      回乡后的杨树佳在东桥镇洞溪小学任教,成了一名语文老师。退伍不褪色,在近30年的教书生涯中,他继续保持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格执教。
      当时洞溪小学共有50多名学生,其中就有杨树佳的女儿杨菊屏。“父亲对待学生特别严格,哪怕是我也不例外。”杨菊屏说。有一次课堂上,杨树佳要求学生复述《英雄打通雀儿山》的课文,却久久没人举手,他便点名女儿杨菊屏来背诵。“我以为背出来便不用挨骂,没想到背出来了,他还是批评我,说我不够积极主动。”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杨菊屏的成绩几乎一直都是全班第一。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805.jpg
      “虽然父亲严厉,但也是真心对学生好。”有一回,一个学生因为调皮被班主任判定为“品性不佳”。杨树佳知晓后,气冲冲找到当事老师理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品性不佳了呢?”“你这样轻易下定义,一不小心就毁了孩子一辈子。”哪怕得罪同事,也要维护学生。就这样,杨树佳靠着一颗赤诚之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其他老师的尊重。
      后来,时代动荡,杨树佳几经坎坷,辗转几所学校任教,但他初心不改,辛勤耕耘教坛。女儿杨菊屏长大后,从父志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并与父亲共同在当时的下埠公社长春学校任教。在这里,父女二人双双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老师们都风趣地说:“朱家天子杨家将,我们学校教师中的杨氏父女不愧于‘杨家将’之称。”

年过知命 再挑重担
      艰辛岁月里,杨树佳总是任劳任怨地接过一个又一个重担。
      1981年,原配病逝几年后,杨树佳经人介绍,结识了同样丧偶的易海珍。易海珍家住湖南省醴陵市枧头洲,前任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三女一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一个女人养4个孩子,她需要我的帮助。”抱着这样的心思,杨树佳接下了这个别人眼中的“烫手山芋”,与易海珍结为夫妻。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810.jpg
      初来新家庭,眼前尽是破旧的景象。一间不足70平方米的土坯房,是一家人的容身之所,手一摸,全是灰。“父亲来之前,我们过的是有这餐、没下餐的日子。”继子林育春回忆道,靠着杨树佳微薄的工资,一家人才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819163813.jpg
      为了让一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杨树佳还利用业余时间带着继子做起了木匠活。“他会画画,会雕刻,会很多东西,仿佛一个魔法师。”在所有人还没有弄明白杨树佳是如何学会木匠手艺的时候,他就早已靠着雕刻屏风、墓碑等活计支撑起了一个濒临倒下的家庭。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家中的土坯房得到了修缮,4个继子女也相继成家立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致敬老英雄 建功新时代

来源:江南微萍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