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那一声“卖豆腐”的吆喝,是多少新泉人的温暖记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499|回复: 0

那一声“卖豆腐”的吆喝,是多少新泉人的温暖记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8-12-13 1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时,卖豆腐的人,常常是一根扁担在身,挑着豆腐走街串巷一路叫卖。在干净的纱布覆盖之下,白生生的豆腐安静地躺在上面。

640 (2).webp (69).jpg

现在,这些美好的记忆虽然很难再重现,但这样的味道依然能在新泉的角角落落被找到。在新泉乡市上村,就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豆腐作坊,30多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一些常客还会开着车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品尝。这里的豆腐,用的是家族传统老手艺,一块小小的豆腐,让食客们大饱口福,也让一个家庭挺过了那些最艰难的日子。

做豆腐的是一对夫妻——新泉乡市上村陈华萍、王冬香夫妇。从1981年开始,38年来,他们靠卖豆腐挣的微薄收入供三个孩子念完书,老二在江西财经大学后在广州的一家银行工作,老三从西安美院毕业后从事美术行业。在小儿子陈皇亮的记忆里,天蒙蒙亮,满村小巷里,就可以听到父亲那厚厚的长长的卖豆腐的嗓音。“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黄土地上生活,与庄稼,与豆腐打交道”,陈皇亮说。

640 (2).webp (70).jpg

凌晨两点,人们还在睡梦中熟睡时,陈华萍夫妇已经起床开始忙活了。市上村老村委会旁边陈华萍的家里,正房后面的一间屋子,就是“豆腐坊”。一口水井,一副石磨,一个特大号的锅,几个勺子,这些就是他们做豆腐用的工具。

640 (2).webp (71).jpg

将豆子磨成豆浆后倒进锅里,点燃锅底的柴火,开始烧豆浆。几十分钟后,煮沸的豆浆热气、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将煮沸的豆浆倒进大缸里,准备用卤水点豆腐。点好卤后,陈华萍夫妇俩在豆腐箱里铺好纱布,将豆花舀入,用纱布裹好豆腐花,铺上木板,压上石块。

640 (2).webp (72).jpg 640 (2).webp (73).jpg

凌晨四五点,揭开纱布,雪白的豆腐展现在眼前,一板板传统豆腐做好了。抄起豆腐刀,朝着白玉坨般的豆腐横切竖划几刀,顿时豆腐块顺着刀拉开一条白生生的细逢,几滴晶莹的水珠从细缝中冒了出来。把豆腐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后,陈华萍夫妇二人各自挑起扁担,担着豆腐刚走出门口就大声吆喝“卖……豆腐嘞……”,声音很是响亮。


“他们家的豆腐好吃,吃了很多年。”一位村民笑着说。卖一板豆腐能挣多少钱?到今天也就十来元。“以前豆腐卖得便宜,勉强才能凑齐学费。”陈华萍称,孩子们都很懂事,读书时还勤工俭学自己挣学费,“我没有啥本事,只能靠做豆腐帮他们”。

640 (2).webp (74).jpg

“陈华萍就是这样一个人。”村支委陈水冬说,他们夫妇俩很朴实,乐观开朗,一生和和气气,善从心底发出。

640 (2).webp (75).jpg

陈华萍夫妇俩的早上是从凌晨2点开始,38年风雨苦累,没有听到过一声抱怨。上午10点的早饭,下午4点的午饭,下午5点至凌晨2点是他们的睡觉时间,雷打不动,维持了三十几年。在做豆腐之余,他们还养五六头猪,种了十来亩地,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的这种豆腐工匠精神,恒久的朴实勤劳,为豆腐小镇增添了一份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现在,陈华萍一家早已渡过了生活的难关,还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房,但是这门老手艺还在继续着。如今妻子王冬香只是挑着豆腐在市上本村叫卖,满足周围邻居们的口福。而同样闲不住的陈华萍,则是一天都不耽误,骑着摩托车往整个山乡跑。


640 (2).webp (76).jpg

“卖——豆腐嘞——”每日清晨,方圆十里以内的几个村子,不定在那个村头就会传来一声昂长的叫卖豆腐的吆喝声,那声叫卖,叫得是那样的清澈洪亮,穿透了整个清晨寂静的村庄。吆喝声绵长迂回,荡起悠远的山梁,连接着大街小巷,和早晨新泉集市纷纷扬扬的叫卖声汇成一片沸腾激荡的海,声声相连到天边。

来源:魅力新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