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娥带着邓荣最爱的烤鸭去看望他
袁乾晰报道:“邱姨,您又买烤鸭去看邓荣啊?”“是啊,这孩子最爱吃烤鸭!”“这个月您都跑三回了,邓荣有专人照顾,天这么热您就别亲自跑了!”“这孩子跟我亲,多见见他也省得我总是记挂。”这位提着烤鸭匆匆赶路的,正是安源区后埠街勤俭社区74岁的居民邱月娥,她急着去看望的邓荣,是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一位邻居。 22岁小伙突患精神疾病 自理能力近乎丧失 1946年出生的邱月娥,1998年跟着大儿子一家乔迁至前村巷23栋的新居,在她家前一栋住着一个叫邓荣的小男孩,每回见着邱月娥都会主动打招呼,很招人喜爱。可天有不测风云,在邓荣10岁的时候,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含辛茹苦供他上了大学,却抵不过疾病缠身,溘然长逝,这一年邓荣才22岁。 当大学同学都蓄力拼搏,奋斗美好人生时,邓荣却在这一刻成了孤儿。这以后,邓荣不愿出门,更不愿与人交流,把自己深锁在封闭的环境里。 2010年初夏天的傍晚,邱月娥在散步时诧异地发现一位在垃圾箱旁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不停翻找塑料瓶的小伙子,竟然是邓荣! 邓荣母亲去世后,邱月娥总是寻找机会照顾宽慰邓荣,但他却一蹶不振,独立生活的情况越来越糟糕。邱月娥带着邓荣去了医院做检查,竟查出邓荣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痊愈的可能性不大。这让看着邓荣长大的邱月娥心疼不已,她暗下决心,悄悄承担起照顾邓荣的重任。 “囚禁”在自己世界里的邓荣,拒绝和其他人交流,生活自理的能力近乎丧失。2010年深秋,邱月娥去外地赴亲戚的喜宴,在她离开的这五天,邓荣竟然滴米未进,滴水未喝。看见蜷缩在床上奄奄一息的邓荣,邱月娥脑海中浮现起从前那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从那以后,邱月娥再不轻易出远门,遇到非走不可的时候,她总是一再嘱咐大儿子要妥当安排好邓荣的饮食起居。
邱月娥与邓荣 辛勤11载 为其饮食起居费尽心力 每天的一日三餐,是邱月娥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叩开邓荣的门,协助他洗漱用餐;每周的双休,是邱月娥帮邓荣清洁整理居住环境;一年四季,也是邱月娥为邓荣替换被褥,增减衣物。
为让邓荣的生活能有基本保障,邱月娥姨忙前跑后帮他申请了低保,拦不住外出拾荒的邓荣,便分类整理好他拾回的荒物,换回的钱分厘不差贴补进他的生活所需。逢至过节或是邓荣稍有好一点的表现时,邱月娥总是会自掏腰包买烤鸭鼓励奖赏他。 一晃5年过去了,邓荣的情况并没能好转,唯一不同的就是在见到邱月娥时,他目光里会流露出就像见到妈妈一样的依赖和信任! “妈!你也68岁啦,费尽心力照顾了邓荣5年,您也该多关心爱护自己呀!”心疼邱月娥的大儿子忍不住道出心声。 听了儿子的话,邱月娥犹如醍醐灌顶!是啊,我百年之后,谁来照顾邓荣? 为解决这个问题,醍醐灌顶和社区干部几经奔波辗转,终于把邓荣安置到了开发区现代精神病院,并成功为他申请到免费治疗的权限。除去每个季度交给医院的住院费用,邓荣的低保金还能剩下一部分用于生活。这一刻,邱月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担心邓荣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邱月娥隔三差五就拎着邓荣爱吃的水果、零食去看望他,带他散步聊天,缓解他的压力。遇到节假日,邱月娥总不忘挑选几样新鲜优质的好食材,为邓荣炒几道他爱吃的菜,再掐着表赶上11:30的那趟公交车,就为在正点午餐前给邓荣端上这热气腾腾的加餐菜! 邱月娥在这来来回回的奔波中又度过了6年!今年开春,她因家事,隔了半个多月才抽出时间去看望邓荣,没想到邓荣见到她,竟主动说了句“邱婆婆,我想你啦!” “希望他能完全康复,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简单的一句话,邓荣用了10年才说出口,邱月娥眼里泛起了泪花。一旁的护士激动地说道:“邱阿姨,培养出主动社交的意愿是恢复他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步骤!没有深厚的感情积淀他是不可能说出这话的啊,真不敢相信你们之间没有血缘之亲!” 邓荣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邱月娥比谁都高兴。左邻右舍便劝她:“邱姨,邓荣现在越来越好了,您都74岁了,照顾邓荣也有11年啦,就别再为他操心,安心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吧!”邓姨爽朗地应着,却一如既往的备着吃食和衣物去看望邓荣。她跟大儿子说:“今年,邓荣也才33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他能完全康复,过上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