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首页
正能量
资讯
民生
楼市
装修
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
论坛
›
城事社区
›
本地旅游
›
安源温盘村: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嬗变之路
返回列表
查看:
6880
|
回复:
0
安源温盘村: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嬗变之路
[复制链接]
小七爱旅游
小七爱旅游
当前离线
积分
1515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积分
151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8-27 16: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盛夏时节的阳光照射在脸上,热烈且明媚;夏风习习,绿树葱葱,花开正灿烂时,走进安源区的温盘村,整齐的房屋,干净的水泥路,交相辉映的果树和花朵,醒目的宣传标语,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走进温盘村,就像走进了一幅祥和的“乡村田园画”。昔日贫困村,如今大变样。从崭新的村容民风里,不难看出,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过去提起温盘村,总是绕不开那一个“一下锄头向天,一下锄头向地”的形象。
温盘村,地处安源区青山镇之北,四面环山,中间千亩田土形成大垅。22个村民组,2800多温盘人,就是在这田垅中,勤劳耕作、维持生计。如今,这个出了名的省定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美丽乡村。
1.从前到现在 翻天覆地变化溢满谈笑间
从安源区中心城市出发,于城区向乡镇,驱车前行,但见道路两旁,果树飘香,民居散落,干净整洁。难以相信,一年前,这里还是省定贫困村。
顺着村委会门前的水泥路,边走边看,知道了温盘村的“前世今生”。
“以前一打开门全是灰,一下雨路上全是泥,现在好了,新修的马路又宽又干净,下雨天可以穿皮鞋出门,出村也方便多了!”青福公路改造通车后,许多村民喜笑颜开,“平整的水泥路遍布全村,通组公路联家串户,小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以前,村集体经济为零,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温盘村成了“留守村”。如今,经过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盈利50万元左右,年轻的面貌逐渐增多。
以前,天黑,村民便关门闭户,早早地入睡。如今,全村路灯亮化工程点亮了每一个人夜间回家的道路,村级文化广场上,跟着音乐跳起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嬉笑打闹。
2010年以前,这里是典型的贫困山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22个村民组,2800多温盘人,就是在这田垅中,他们“一下锄头向天,一下锄头向地”,勤劳耕作维持生计。2011年,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春风吹进了这里,吹活了温盘人的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温盘村被列入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一年又一年地变化、发展,温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如今,温盘村的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515人,变为2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
“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共投入600多万元着力强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温盘村村支书林伯宪介绍,温盘村投资155万元用于水塘改造、排水沟整治、道路拓宽、白改黑、贫困户“户户通”及“组组通”工程;青山镇投入1100余万元将青福公路温盘段进行拓宽升级改造,并于2018年10月1日顺利通车,彻底结束了“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的历史。此外,温盘村还投入88万元建成一个村级文化广场、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一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完善了文化设施建设;40万元用于完成全村路灯亮化工程,安装了光伏路灯150盏;投入资金约180万元,完成了彭家屋场等五个组的新农村建设;投入18万元,用于河道改造、亮化、绿化工作,让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温盘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先进集体的嬗变之路。
2.凝心聚力谋发展 整体走上脱贫致富路
温盘村,地处安源区青山镇之北,四面环山,中间千亩田土形成大垅,交通非常不便,村级经济薄弱,农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再加上村里因病因残致贫的现象也较多,这个一直被贫瘠围困的村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少了些许颜色和活力。
2015年,温盘村被定为江西省省级贫困村,也是安源区仅有的2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梳理温盘村概况,经济基础薄弱,扶贫力量分散是脱贫的一大难点。凝聚全村干部的向心力,是温盘村脱贫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脱贫!脱贫!在一声胜过一声的呐喊中,驻村“第一书记”彭盛辉提议,在温盘村组建一支扶贫队伍,并建立每日碰头会,搭建交流平台。
晨起,炊烟袅袅,鸡鸣鸟叫之时,扶贫小组的成员们也早早来到村委会,碰头,通过会议形式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要因地制宜找准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并且要确保措施精准到户,扶到点子上,才能真正取得脱贫实效。”在工作碰头会上,村干部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温盘村还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民主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释疑解难之道;建立健全分工合作机制,根据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和自身实际,做到工作各有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影响村扶贫规划的难题就逐渐化解了。
“只要心里装着村子的前途,心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村里面的艰难状况、局面就一定能得到改善。村干部就是要走群众路线,解决群众疾苦,帮助群众发展,秉持这一理念,村里人齐心协力,我们的努力最终也能得到回应。” 林伯宪这样说。
在温盘村,有一条4米宽的小河塘,后来增宽了2.5米,这条河道有2.4公里,村委会想利用堤岸种植柳树,形成绿柳成荫、绿树绕村的现代化新农村新面貌。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结合该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经过认真分析,反复商议,并充分征询民意后,最终确立了以“一头一尾一中轴”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经济带,规划了一张温盘村脱贫致富的蓝图。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未纳入贫困县之前,温盘村几乎都是老房、危房,随时可能威胁到村民的生命安全。在推进整村脱贫摘帽方面,该村利用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政府各部门倾斜扶贫的项目专项资金,对整村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除了道路,温盘村的饮水、住房安全,用电、通讯保障及住厕改造、垃圾集收、环境整治达到整村全覆盖。建设了村卫生室、文化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和多个村民活动广场,村容村貌变化翻天覆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好。
村支书林伯宪表示,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地干部群众都从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现在,自从转变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之后,村里的情况逐年好转,通过与驻村企业的合作、党员干部发起创办种养合作社、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发动社会参与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确立发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业等,力推乡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现在从各种产业的收入累积起来一年达到50多万,从0到50万的跨越实现了村里经济产业发展的长效化、持续化,也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
3.治穷治到根本上 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
驱车数十分钟,走过村庄,弯弯曲曲地乡间马路,在一片鸡鸣鸭叫、树绿花红土地上,停车,这里就是萍温种养合作社。
2013年,温玉新机缘巧合接触到养殖产业,并逐渐爱上这个产业。“发现土鸡养殖的市场,就开始做这个行业,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温玉新介绍说,最开始,合作社的规模只有10亩多地,而今规模已扩大到80多亩,养了近8000只鸡,“主要是黑鸡、三黄鸡和贵妃鸡。”
正午时分,站在土坡上,身后鸡舍中,鸡群飞舞,鸣声不断。眼前是池塘和绿树,“我们坚持种养结合,主要是东方红、金兰柚、红州红柚子和柑橘。”温玉新说,坚持传统养殖技术,以五谷杂粮喂鸡,以保证鸡肉的品质。温玉新的合作社,带动了10余户贫困户就业。温玉新介绍说,合作社日常的工作就是喂食鸡群、打扫卫生等,“每个月每个人大概2000多元的收入。”此外,温玉新还给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教他们养殖技术,后期保底收购,保障贫困户们的收入。
不同于萍温种养合作社,萍乡金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坚持走现代化养殖道路。
驱车翻过山坡,就听见鸡鸣。走进一看,现代化、密闭式饲养模式,从饲料调剂、喂养、饮水、粪便清理到鸡蛋收取等过程全部为自动化作业。“现代化养鸡要求比较高,一个是灯光控制的比较严格,按照鸡的生长规律来要求设计的。整个现代化养殖通风系统,是比较合理性的,保证鸡舍里面的空气清新度。”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曾小英说。曾小英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两年多,“比较轻松,上午负责捡鸡蛋,下午打扫卫生。”曾小英说,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5点半是工作时间,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一个月可自由挑选两天时间休息,每个月的收入有2000多元,“时间自由,还能赚钱,以前不敢想的啊。”过去的20年里,曾小英一直围着家庭转,照顾老人和小孩,从来没有外出务工,“现在儿子读了大学,平时没事了,就来这里做事了。”曾小英熟练地分拣着鸡蛋,脸上露出的微笑,是满足,是感激,亦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林伯宪说,过去,温盘村几乎没有产业,村民守着土地,种植传统农作物,勉强温饱。村民们人人想致富,想改变落后面貌,但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
经过多方考察市场,召开村民大会,温盘村立足村情,规划发展商品蔬菜、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带领村民多业并举增收致富。
2017年,温盘村“两委班子”到安福、广西等地统一采购了丰县柚、金兰柚、橘子等果树苗,采购了20多万元的果树苗,并全部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在村里划分区域进行种植,果树的收益全部由贫困户所得,这也成为贫困户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非贫困户,每家每户的院子周围也都种上了果树,不仅美化了村里的环境,也弥补了温盘村生态旅游资源的不足。
曾小英说,两年前,她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了几十颗金兰柚树,如今已经挂果了,只等秋天收获,“种点留着自己吃,没有大规模,主要还是以鸡场的工作为主。”曾小英说。
如今,产业扶贫成为温盘村的扶贫亮点,村里以家佳红村级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果木基地建设,建成了包括红心柚集中示范基地在内的果木基地236亩,并为121户贫困户发放树苗款累计六七万元,安排贫困户16人在基地务工;将恒力养鸡场纳入温盘家佳红种养合作社,已解决彭新华、黄文兰等8户贫困户就业,给20多户贫困户共发放鸡苗200羽,带动每户每月增加收入500元;先后投入105万元建成159千瓦光伏发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后预计每年将有13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受益期可达20年。
林伯宪感慨道,自己自从2011年开始担任温盘村的村支书,一路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贫苦户逐渐减少,大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曾经笼罩在这座村庄的贫困阴云也逐渐消散,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4.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在村里当了多年的村干部,深刻感受到党的好政策让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们从省级贫困村已经脱帽成功,今年还被评为了先进集体村。名誉是对我们村的认可,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继续带领群众奔小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让国家的扶贫资金落空,让国家扶贫资金成为我们村输血、造血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林伯宪说。
目前,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该村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引进外来驻村企业、村干部党员发起创办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里产业主要有:260亩5万棵红心柚、东方红橘;蛋禽鸡15万只,日产鸡蛋13万余枚;生态土鸡集中养殖5万余只;300亩绿色蔬菜基地;220亩花木苗圃基地;500余箱的蜂蜜养殖;光伏发电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还有工艺手袋加工厂和正在建设可容纳500余人就业的制鞋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村民曾绍伟、李新辉、朱增义家庭,夫妻均为残疾人,但他们靠着身残志不残的顽强毅力,在党员干部的关怀支持下,积极行动拆除危旧土壁房,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砖混结构的新楼房,住得更舒适了。温盘村的上方,高铁穿村呼啸而过。与现代化交通枢纽相得益彰的是,高铁两边的新楼房整齐划一排列,且都戴上了清一色的“红盖头”,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年65岁的温盘村民李爱国说,“早些年,我爱人身患重症,为治病掏空了家底,本来富裕的一家陷入困境,后来,我爱人不幸去世,我家里雪上加霜,而我多年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在我一筹莫展时,帮扶干部、村干部来了,非常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家帮助,才让我家脱贫,现在,我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感恩党、感恩政府,我要努力回报村里!”
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脱贫以后的温盘村人,仍坚持奋斗,向更好的生活迈进。
“党的政策如清风,建房修路忙不停,小车开到家门口,一年四季好心情。”离开时,从后视镜看温盘村,一张张笑脸再次浮现,他们好像在唱着这首熟悉的自编打油诗。
来源:乐活青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萍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