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绿色”“古色” “红色”工程,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莲花福地”、“国内知名的四季花海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绿色”点亮莲花秀美风光
莲花县是宜居宜游的绿色福地,生态优美的名县。县内荷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丘陵起伏,河流、密林众多,呈天然之秀,森林覆盖率达72.14%,拥有玉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寒山省级森林公园和高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现在的莲花,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森林城市、省园林县城、省卫生县城,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省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莲花县大力推进“美丽宜居庭院”创建活动,破旧危房变成了绿化带,塌废空房改成了健身场,荒芜的犄角旮旯栽下了“摇钱树”。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改水7033户,改厕7000户;安装路灯3345盏,新建休闲场所110处;新修通村主干道42.63公里,新建村内主干道52公里;栽种各类绿化苗木13万多株,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残垣断壁”230余万平方米。一个个美丽整洁的村庄坐落于莲花县的青山绿水之间,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理念,展露着秀美的面貌广迎八方来客。
“古色”展现莲花历史底蕴
莲花位于赣西边陲的安成古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秦汉年间设立安成县,晋太康元年置广兴县,清乾隆11年设莲花厅,1912年改为莲花县,是江西省十大文化古县,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元朝名僧、诗人释惟则,明朝文学家、理学家刘元卿,清朝帝师朱益藩,现代沙漠学家李鸣岗,中科院院士、“世界地震工程之父”刘恢先堪称莲花人的骄傲。
莲花县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注重深入挖掘历史,结合莲花厚重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美的生态资源,将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依托生态优势和历史底蕴,莲花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辐射带动群众通过办农家乐、开民宿、卖农特产品等方式增收。目前已连续举办十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八届莲文化旅游节,还成功举办了百合花节、栀子花节、西瓜节、美丽乡村音乐节、农民丰收节暨“莲花血鸭”千鸭宴等,吸引100多万名游客前来莲花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通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格局,让历史古县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崭新的光辉魅力。
“红色”铸就莲花文化之魂
莲花是引兵井冈的决策胜地,一个传统光荣的红县。这里是毛泽东引兵井冈决策地,是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方志敏、彭德怀、陈毅、胡耀邦、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革命战争期间在莲花的土地上牺牲的烈士共3486名,在刑场上用脚趾蘸着淌到地上的鲜血,写出“革命成功万岁”的莲花第二任县委书记刘仁堪就是其中伟大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之一;建国后授衔的将军有13位,“莲花一枝枪”“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老阿姨”的故事闻名遐迩。
2019年,莲花县着重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相结合,以高洲乡高滩村、坊楼镇沿背村为红色旅游线路主体,将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弘扬革命斗争精神,结合新时代具体要求,大力推动全县范围内的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了科学、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农民移风易俗,传统落后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明显转变,农村乡风和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来源:江西农业杂志社 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