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这个老师名字牛,本事人品更牛,两个“第一”可不是吹的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024|回复: 0

这个老师名字牛,本事人品更牛,两个“第一”可不是吹的!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12-3 1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12).webp (15).jpg
    初闻丁顶天之名,多见于其发表报端的诗词曲赋文章;立冬前一天,在麻山中学得见其人,没有想象中的身高八尺大汉,身材适中、白发清癯,却是一介书生。
    一席话后,觉得丁顶天老师“顶天”之名不虚,其自小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研习诗书多年,善养浩然之气。今年10月,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作品展评选中,丁顶天荣获诗书一等奖(全国唯一);
   
640 (12).webp (16).jpg
   丁顶天在文化人格上追求“顶天”,更难能可贵的是步入寻常百姓家的“立地”。2017年在麻山中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丁顶天书法工作室,义务免费教授学生书法,今年10月,湘东区“丁顶天书法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是为全市第一家。
640 (12).webp (17).jpg
湘东区“丁顶天书法名师工作室"于10月30日举行启动仪式
   丁顶天能“顶天立地”的背后,有何等地曲折心迹,且让我们细品他的笔墨人生——
         
              
父爱如山  “顶天立地”学成人


    东桥,绿水青山、人杰地灵,贾岛、黄庭坚、密老、刘凤诰等历史文化名人曾驻足流连,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滋养了晚清书画家汤宝城,毛泽东的老师汤增壁先生等书画名家,书香清韵泽被后世。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丁顶天出生在湘东东桥一个叫厚田的小山村,父亲旧时曾教过私塾,解放后成为人民教师。


    跨越两个时代的印迹,也在丁顶天数兄弟的名字上有着鲜明反映。大哥二哥生于解放前,取名“立人”“本仁”,浓郁的四书五经味;生于解放后的三哥四哥,大名“战天”“胜天”,取法毛主席语录里“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寓意又红又专;俟丁顶天出生,父亲从“顶天立地”一词中找到灵感冠以“高大上”名号,从此丁顶天压力山大。


   和旧时代的文人一样,丁父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在丁顶天印象中,文革“破四旧”后,父亲的旧书中烧得只剩下一本残破的赵子昂的字帖《寿春堂记》,三哥及三哥的女儿就是依此帖学的赵体。父亲略通诗书画,乡间的红白喜事常由他提笔坐柜房,负责写礼。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还在家具上画漆画,青菜黄瓜、大蒜萝卜,淡淡数笔,恬淡情怀油然其中。那个年代流行写类似“农业学大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口号标语,丁父在教书时经常在墙上写宣传标语;在东桥界头,他曾爬上高高的山坡,用锄头在山坡挖开柴搂出字样再洒石灰填满,赫然大字数里之外都能看清,不过现在早已销声匿迹。


   父亲严谨甚至严厉,使得丁顶天几兄弟心生敬畏。但父亲的爱是静水流深的,往往经年以后他们才能深切体会。丁顶天四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经过厨房,母亲在炒菜,父亲架烧柴火,父亲突然问起他的学习情况,母亲笑说:“你又从来不管他,问咋个哦”,父亲叫他拿语文书来,翻到《十三陵水库》的文章,里面有句“打夯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父亲问“此起彼伏是什么意思”,丁顶天回答不出,丁父生气地边敲他的头边说:“个里停了那里起,那里停了个里(这里)起,就是此起彼伏”。小时这一幕,丁顶天记忆犹新。

    让他永生难忘的是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书信。那是丁顶天进入高中不久父亲写给他的,父亲在书信中起首称呼他“顶儿,你好!”,平时非常严肃的父亲此前生活中从没这样亲昵叫过他们兄弟。当读到“顶儿,你好!”,丁顶天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此后,父亲在和他的书信往来中,一般都会修改一下字词、语法错误,然后夹在书信中再寄回给他。

诗书俱佳  捧得全国大奖

    从小耳濡目染传统文化,在丁顶天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蓄势应物而发。

    高中时爱好数学的丁顶天,1980年考入宜春师专萍乡班数学系(后改名萍乡教育学院),1983年丁顶天毕业被分配到东桥中学教数学。为写得一手好板书,争强好胜的丁顶天,在寂寞难捱的乡间夜晚勤学苦练书法。一开始临摹颜体和隶书,后参加陕西西安的一个书法函授培训班,听过西安书学院院长钟明善授课。那时一年学费300元,而丁老师月工资仅48元,可谓下了血本。他的书法在校园渐有名气,学校的通知标语没有少写。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下海经商潮席卷校园,丁顶天也申请“勤工俭学”,去了东南沿海一珠宝首饰加工外企打工。在商海风诡云谲、涛走云飞的鹏城深圳,羁旅乡愁、别妻离女的丁顶天“长夜总难眠,帘卷窗前,独把星儿数”。孤独使人成熟,丁顶天的心在喧嚣中沉潜下来,“挑灯夜读”《论语》《史记》以及老庄等古文书籍,补上了古文底子薄这一短板。潮涨潮落,丁顶天2005年返乡继续任教,直到2012年辗转来到麻山中学,翻开了人生的新画卷。


    学然后知不足。回归教师岗位后,丁顶天又重拾毛笔开始练字,每天坚持习字一至两个小时。为求诗书更加精进,丁顶天拜我市著名书法家蔡正雅为师,系统学习诗书画,楷书学颜真卿,隶书临汉曹全碑,行书法王羲之、苏轼。经年之后,他的善工诗书之名,已盖过数学教学,并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全国及全省书法比赛中获奖。
   
   诗书俱佳行更远。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倡导诗书“双美”或诗书画“三美”合璧。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千年美谈文人神往。清人郑板桥的诗书画“三绝”已臻完美,为人所乐道。

640 (12).webp (18).jpg

家乡春日四题

之 一

金缕梅花斗雪开,寒山深处报春来。

休言高贵人难识,几度露容央视台。


之 二

吟成新句墨飘香,情注砚田春种忙。

笔下乡山风染绿,青缃覆野菜花黄。


之 三

爱听新篁拨节声,艾青蕨嫩在清明。

赤霞如熖山红遍,车往人来相送迎。


之 四

燕舞莺鸣初梦翔,云飞岚袅薄罗裳。

红黄橙绿留行色,细雨轻风带体香。

戊戌暮春记怀
春风自来去,莺燕各奔忙。万紫应无意,千红本有常。
皋兰终暗老,蹊树亦徒芳。闲我谢公屐,由他蔓草长。
己亥元宵随笔
寒雨经冬入早春,小楼愁煞爱花人。
柳梢不挂团圆月,陌上青黄调未匀。

学种二题

之一

农夫弃地在山巅,杂草丛生未计年。

着我浅锄闲撒种,餐风沐雨且由天。

之二

负锄翻地两三畦,何计平斜高与低。

不觉风中星月起,田园意好惹人迷。

水仙一首

含羞欲笑谁家玉,滴翠浮香水上花。

曾是深山幽谷草,今为雅室一奇葩。

咏油菜花(新韵)

株株清秀浴朝阳,占尽春光誉满乡。

玉叶托珠明聚露,金花吐蕊暗含香。

曾经雪覆三冬翠,今日蜂拥万亩黄。

岁岁临风迎客至,点妆村野好青缃。

咏白菜

一青二白缀花黄,化作佳肴满口香。
犹似山间岁寒友,等闲垅亩雪兼霜。



    10月15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丁顶天以其自吟诗一组十首,从六百多幅诗书作品中脱颖而出,技压群芳。评委评价:诗书一等奖获得者丁顶天先生的诗书俱佳,其自吟诗一组十首律绝好,书得也很好。如《家乡春日四题》之二“吟成新句墨飘香,情注砚田春种忙。笔下乡山风染绿,青缃覆野菜花黄。” 评品诗书作品,诗所占的分量是很重的。特别是在书法上难分伯仲时,诗的优劣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诗书一等奖作品,就是因诗的水平较高,从而摘得了第一名。  
640 (12).webp (19).jpg
丁顶天在自己的获奖作品前合影

   据悉,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从发布消息到截稿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收到八百多幅参赛作品。其中诗书作品六百多幅,诗书画作品近二百幅。年龄最长者已97周岁,最小的只有13周岁,大多为中国书协会员。经过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的初选初评、终审,共有57名作者的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诗书画一等奖空缺。

                  为育桃李   成立“名师工作室”
   深秋时节,走进麻山中学,菁菁校园,桂香浮动。

   书香萦绕的“丁顶天书法名师工作室”里,挂在两侧墙上的学生书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或圆匀端正,或气韵生动,让人不禁感叹:一所农村学校的孩子,在习字一年半载后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麻山中学校长黎志朝道出了其中缘由:“3年来,学校非常注重书香校园建设,利用丁顶天老师的书法特长,开设书法工作室,开展书法教学,义务指导学生书法,挖掘培养学生特长,让学生有伴随终身的兴趣爱好,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640 (12).webp (20).jpg
640 (12).webp (21).jpg
640 (12).webp (22).jpg
640 (12).webp (23).jpg
    2012年,丁顶天调入麻山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兼任书法教师。虽然书法被许多学生和家长视为“杂科”,但丁顶天对书法教学投入了满腔热忱。从备好每一节课到编撰校本教材《书法教程》,从开展课堂教学到组建兴趣班进行课外指导,无不认真细致。2017年,学校特意为丁顶天量身定做设立了书法工作室,丁顶天成为专职书法教师,除了担任全校书法课程教师外,他几乎每天都利用午休时间在书法工作室义务辅导学生一个小时,有时晚上也会集中上课。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职业。”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快乐,感染着学生们。不管是基本功训练还是临摹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认认真真。中午一个小时的习字时间,近20名学生集中练习,工作室内却非常安静,除了丁顶天轻声的指导外,只偶尔听到轻轻的翻页声。老师教得用心,学生练得认真,工作室成立仅仅两年,就有多名学生的多幅作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比赛中获奖。数名学生还将书法作为高考专业方向,希望长期学习书法艺术。

    赖周凯从2017年入校时开始学书法,在丁顶天的悉心指导下,进步神速。习字一年后,就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第八届“艺德杯”全省艺术作品征集中获高中组一等奖,在江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中学组书法一等奖。目前,他正作为书法艺术科艺考生参加集中训练,为明年的高考做准备。

    2018年底,麻山中学为2019届书法艺考生胡晓溪举办了书法作品展,获得了学校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开设书法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多少书法家或书法艺术考生,而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丁顶天说,不少学生因为专心习字,对文化学习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

    黄依今年读高二,练习书法一年多了,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练习书法让我更能静下心来学习,应对问题和困难时也更沉着冷静。”

    同样就读高二年级的黄堉玮则说,练习书法不仅有助于他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卷面书写整洁,而且在生活中还能学以致用。“今年春节我们家的对联就是我自己创作、自己书写的。”

扎根乡野  传播传统文化
640 (12).webp (24).jpg
   虽然所学专业是理科,但丁顶天一向爱好文学,且文采出众,诗、词、曲、赋作品常发表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九州诗词》《萍乡日报》等报刊,并成为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散曲研究会理事、安源区作协诗艺学会副会长。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丁顶天在麻山中学高三年级开展了“诗联进校园”教学活动。同时,他的眼光不只局限于所在的学校和书法工作室。近些年,他经常利用假期开展义务送春联进乡村、进机关和书法作品义捐义卖等活动。2016年,他与湘东书协另外两位书法家一道创办了“乡村书法苑”,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授书法知识,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目前,“乡村书法苑”已在全区开办5个工作站。今年5月11日,他还在市图书馆“萍乡文化大讲坛”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律诗基础知识讲座,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为100多位来自全市各地的读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爱此清幽境,山花四季香。云深留野鹤,水绿绕修篁。学子闻鸡舞,先生秉烛忙。闲来听鸟语,兴至习文章。”在《校园生活掠影》中,丁顶天这样写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因为这份热爱,他将所有的付出视为“最大的快乐”。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因为书法、因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而有所收获。

    翰墨丹青寄余生,丁顶天有三个心愿:一愿更多的学生成为书法名家,青出于蓝胜于蓝;二愿书法进校园后继有人,培养更多的书法老师,传承传统文化;三愿在诗书画上,努力补足画的短板。(文怡 龚婷)
来源:萍实桥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