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咱们学过的课文《飞夺泸定桥》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中的一场艰险异常的战斗。今天,《大渡河上的安源兵》主要要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安源的战士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强渡天险的战斗过程。本文历史背景: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境内,是岷江最大支流。红军横渡大渡河时,曾横跨了安顺场渡口和泸定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诗篇,而安源工人在横渡大渡河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也是安源兵用鲜血铺成的道路。 强渡安顺场渡口1935年5月24日,先头部队王耀南带领的工兵连来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按照上级首长指示去找船只或搭建临时桥梁载红军渡河。只找到一艘小船,他要战士继续找,船工帅仕高告诉他,其他的船已被烧掉了。又要伐竹木造桥,大渡河宽300多米,水深湍急,两岸壁立万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十万人就曾全军覆没于此。河对岸的敌人凭借安顺场天险和坚固的堡垒,想把红军消灭在这里,要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刘伯承、聂荣臻决定强渡。安源工人杨得志团长作了战前安排,派了全团最好的射手李德才和迫击炮手赵章成阻击敌人,选派了17名勇士渡河。李德才是萍乡宣风人,他还有一个别名叫“土老”,是毛主席“钦定”的。他曾卷着喇叭筒对电灯泡取火,又把西装裤子穿翻了,却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他构筑了临时工事,杨团长配了两挺机枪和两个装弹手给他。下午1时,杨得志发出命令:“强渡开始!”为了壮军威,十几支军号一齐吹响,帅仕高掌舵,船工和战士们划着小船如离弦的箭朝对岸冲去,在波谷浪尖沉浮。敌人的子弹“嗖——嗖——”从耳边擦过,炮弹炸起数丈高水柱。眼看勇士们就要靠岸了,忽然窜出3个敌人来。“李德才,打掉这3个坏蛋!”杨团长喊道。李德才牙关一咬,两眼一瞪,“叭叭叭”一梭子,3个敌人倒地了。战士们如出山的猛虎飞奔着朝岸上登。就在战士们要占领东岸时,从一间茅屋里跳出三四十名敌人,他们妄图夺回滩头阵地,朝战士们猛烈开火。“赵章成,消灭他们!”杨团长手往下一按。赵章成连发三发炮弹,颗颗命中目标,炸得敌人身首异处,溃不成军,抱头鼠窜,红军战士喊声“缴枪不杀”便乖乖成了俘虏。勇士们占领了河对岸。杨团长又组织了两次、三次强渡,扩大战果。这时,战士们又在下游找到了两只船,3只船在大渡河上开展了竞渡,载着红军战士飞快地奔向东岸。刘伯承司令员高兴地说:“安顺场是石达开北渡未成而最后失败之处。”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旧辙于此”。而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强渡了这一天险。
飞夺泸定桥这时,大部队已经到达了安顺场渡口,尽管三条船往来如梭,而数万人都急着要过河,光凭这三条小船渡河,确实困难。如果被敌人的追兵赶到,后果就很严重了。为此,先遣部队首长果断决定:除红一团继续在安顺场渡口过河外,其余部队沿大渡河西岸溯江北上,在泸定县的泸定桥过大渡河。泸定桥离安顺场有150公里远。工兵连在途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耽搁了一些时间,到了桂花坪,为了赶路,战士们晚上举着火把前进。这时,河对岸也有火把。为了弄清敌友,号手先用敌人的号谱吹了一遍,对岸是增援泸定县城的敌人。为了赶在敌人前头,战士们举着火把跑步前进,于30日凌晨到了泸定桥边。廉臣在《随军西行见闻录》对大渡河和泸定桥进行了描绘:“为四川通西康、西藏之桥梁,泸定县城即在河之北岸。此处之大渡河,河面虽较狭,但两旁绝壁,水势更急。泸定桥为铁索桥,以13根铁链为之,铁链之两端,系于河之两岸。9根铁链并排于下,4条则为两旁之把手,下面并排之9根铁链铺木板,再在横木板之上铺长条直板,人马即由桥上过去……泸定桥长有9丈,阔约一丈,13根铁链,系中国十三省募捐造成。”可谓惊心骇目!然而红军要度过的铁索桥还更困难,因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敌人将木板抽走了,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链。前卫团在桥头附近的天主堂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动员会,团首长从全团中挑选了22名敢死队员,由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爬铁索桥,这其中有安源工人孙增元和萍乡桐木人刘梓华。王耀南和另一名安源工人韩联生等工兵负责在前面铺门板。得到任务后,王耀南即去老乡家借门板,因附近居民少,门板并未借齐。第二日早晨,工兵连和敢死队在我方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迎着枪林弹雨,冒着随时有可能掉下河的危险,朝河对岸挺进,工兵连在前面铺门板,敢死队员每人执一把冲锋枪,背插亮晃晃的大刀,腰挎十几颗手榴弹,由廖大珠带领,遂紧随其后,踏着刚铺上的门板,扶着铁索前进。门板铺了不到五分之一,廖大珠焦急难耐,令突击队员分成左右两路纵队,脚踏铁索,手攀桥栏,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随时有掉进激流的危险,迅猛地向敌岸冲去。站在桥头指挥战斗的王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为勇士们助阵,扯着嗓子喊:“勇士们,现在正是立功的时候,你们要团结一致。”“要当心,要把紧手!”一丈、两丈……敢死队员们离对岸越来越近了,忽然,孙增元中弹掉下了河谷,继之又有3名铺门板的战士掉下了河谷。勇士们快接近桥头时,疯狂的敌人用煤油浇到桥板上,点燃了桥板,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铁链都烧红了。可是敌人怎能阻止英勇的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战士们踏着熊熊烈火前进!工兵连也加快了铺门板速度,紧跟在敢死队员后面把门板铺就。因门板与实际要求差距巨大,王耀南就分了几个战士去沙坝寻找,可是还是不够,有个战士在桥附近一间屋子里找到了三四十块修桥时剩下的木板,大家喜出望外,赶忙背着木板往铁链上摊。这时朱德总司令来了,问王耀南:“王耀南同志,桥板铺得怎么样?”“还有三四丈。”“我们现在可以过去吗?”“还不行。”王耀南指着对面说,“你看山上的残敌还在打枪,战斗还没有结束。”“那有啥子。”朱老总边说着边踏着坚实的步伐朝桥上走去……
◆来源:萍乡日报全媒体 作者 李小建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