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1400多年历史的萍乡孔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094|回复: 0

1400多年历史的萍乡孔庙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0-1-13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这里走进萍乡
在这里找到一座城市的底蕴和亮色
在这里——



来源:《阅读萍乡》编委会
作者:漆宇勤    朗读:童小慧

1400多年历史的萍乡孔庙

孔庙, 俗称文庙, 是祭祀孔子及其门生的地方, 也是古代的一个教育机构。

萍乡孔庙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曾更迭八迁, 择建六地, 重建12次, 大修14次。至今依旧在延续着萍乡的文脉, 也是江南保存较好的孔庙之一……


640 (4).webp (7).jpg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灿烂辉煌,崇文重教的传统一脉相承,兴建孔庙就是实证。孔庙,俗称文庙,又称之为学宫,是祭祀孔子及其门生的地方,也是古代的一个教育机构。世界上可能找不出另外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为一位历史上的文化伟人,在全国普遍营建纪念性的建筑,而且历史竟是如此之漫长。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孔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史载,萍乡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当时萍乡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现在市治所在地,在城南兴建第一座孔庙。从始建至今,历经六朝风雨,更迭八迁,择建六地,重建12次,并大修14次。今日之孔庙,展示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建之风貌,成为江南保存较好的孔庙之一,并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冠名与孔子有关,因此历来格外重视孔庙的建设。孔庙在萍乡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萍乡文脉的所在。宋代刘清之《县学记》载,当时萍乡孔庙有房屋一百多间,设礼殿、明伦堂、经阁、斋舍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于绍煕五年(1194)来到萍乡,士人请他参观孔庙并请他写记。他称赞萍乡孔庙规模宏大,并看了刘清之所写的《县学记》,叹曰:“美哉子澄(指刘清之)之言也,请君日诵时省之,则亦无以吾言为矣。”他认为刘清之所言很好,诸位只需日日诵读时时省悟,他没有什么话要说了。
640 (5).webp (1).jpg

明代简迪《重建县学记》载,当时萍乡孔庙建有大成殿、明伦堂、棂星门、东西二庑,还有讲堂、斋舍、筑、圃、司、教之宅。清康熙年间萍乡知县孟宗舜《重建萍乡县学记》载:“孔庙规模壮丽,栋宇峥嵘,圣贤昭布森列。”现存的孔庙,虽然历经两百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雄伟壮丽,布局严谨,保留我国宫廷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均属四阿重檐式木架建筑。从老街来到萍乡孔庙,首先见到的是四石柱的棂星门,过门而入为大坪,坪中一排郁郁葱葱的绿树似卫兵守护着戟门(大成门),戟门由三组大木门组成,显得那么庄重、威仪,戟门的左边为名宦祠,右边为乡贤祠。大门之上挂有“道冠古今”大匾额。大成殿之前是拜坛,拜坛四周有石栏,石栏板上雕有梅花、菊花、牡丹花及鸟类图案,拜坛前阶中间石雕蟠龙盘踞。
640 (5).webp (2).jpg

皇皇萍乡孔庙,不仅表明先人对孔子的礼赞,也体现了先人对文化的尊重。孔庙起到对民众的心灵关怀、导向着民众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作用。由此,萍乡历来崇文重教蔚然成风,传承不息。先人兴建孔庙,既有对孔子膜拜的精神层面的因素,更有传业授道培育人才的实际功能。萍乡由孔庙到宋代设立书院,后又大兴私塾,直到清末在全省率先开办新式学堂,一脉相承,教育发达。仅仅在宋代,萍乡就出了进士61名。据志书载,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萍乡人口不过五万出头,由此推测,整个宋代萍乡区区几万人,却出了这么多科举佼佼者,可见萍乡文气之重,文脉之旺。故此,宋代刘清之《县学记》中说:“袁州之西南有县萍乡,山水淑清,罗霄杨岐秀气,所挺硕儒鸿生。”
皇皇孔庙,悠悠文脉。20世纪80年代省市政府拨款维修,90年代中期省市政府再次拨款进行抢救性大修,萍乡孔庙焕然一新,琉璃溢彩,凤尾生辉,铜铃声播弄风,葫芦高耸揽云,木格门窗透亮,红粉砖墙呈幽……市民无不称道,孔庙成为市区内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伴随着南正古街改造,作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孔庙得以再次修缮,将重新绽放光彩,出现在世人面前。
640 (5).webp (3).jpg
▲图为:改造后的南正街

走进萍乡孔庙,走进文化的殿堂、精神的圣地,那种沧桑古典的气息,那种文意充沛的气息,那种肃穆宁静的气息,在胸间充塞着、涌动着令人心生敬畏之感、推崇之情。一千多年了,文庙就这样默默矗立于赣西部一隅,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座希望工程。在文庙中徜徉,感觉孔圣人就站在前方的讲台上,正滔滔不绝地讲授哲学、历史,讲授忠孝智勇仁义,讲述温良恭俭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