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琴,是一名挂职干部。自2018年12月,市委选派到市红十字会挂职工作,任萍乡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会长。
(陈琴)
2020年2月13日,是我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第20天。很想记录下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期间有很多打动人心的小故事。 故事一 正月初十,一位陪着爸爸来捐款的小朋友,爸爸公司捐赠了123119元,很特别的数字,有两个美好的期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期待一切变得和谐,也期待119能快快将疫情消灭掉。太有心了。在办理完这个有特别寓意的捐赠手续后,小朋友在爸爸鼓励下害羞的拿出了一个红包,里面装着自己过年的2000元压岁钱。爸爸有爱,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爱可以传承,也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与爱心父子合影)
故事二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忙着接收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善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大考。这一天,正在与捐方洽谈捐赠事宜时,一位戴着口罩看似面熟的志愿者来到办公室,她说,红会需要志愿者帮忙吗?我招呼她先坐下。等忙完回到办公室时,她提了一个塑料袋给我,说最近红会事情多,送点自家的土鸡蛋给你加强营养,转身就走了。忙碌到都忘记说谢谢了。心中多少有点纠结,纠结着是否要把土鸡蛋还回去。于是怀着矛盾的心理发了一条朋友圈,有志愿者在下面留言,“收着!这是心意,更是最好的赞美!”。在与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相处的日子里,深深的被他们身上的善良、仁爱的品质吸引,心灵也得到了滋养。与志愿者交朋友、与他们平等对话,带着崇敬之心奉献之意来做工作,我想,这项暖人心、聚人气的工作一定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 (志愿者送来的土鸡蛋)
故事三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也深深热爱红会工作,常常会在朋友圈发布工作动态,朋友们都知道我在从事慈善事业。一天晚上,一个很久未曾联系的公务员朋友发微信给我,说看着每天感染数字增加,无能为力,总想着做点啥。她是非典那年结的婚,当时觉得离得很遥远,是不怕的。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却是提心吊胆。但是相信祖国,相信政府,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硬仗。她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每月收入也不高,当她转账1万元委托我帮忙捐赠时,我知道这一万元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我让她表示一下爱心就行,捐太多了……她说,是的,1万元可以给女儿交一个学期学费,给儿子买一年的奶粉。但是,我觉得这个决定一定是对的,哪怕能帮助到一个人,也想着给孩子们作个表率。正是因为身边有如此多深爱着祖国母亲、深藏着慈悲之心的爱心力量,也让我觉得红会工作无比有意义。 (微信转账1万元)
故事四 春节前,还陪着会长们去看望了龚全珍老阿姨。她是全国道德模范,是江西省捐友会名誉会长,也是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97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时常挂在嘴边的“我做的太少太少,常常感到很惭愧”,去年眼睛手术后,看新闻写日记读报纸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就在近日,老阿姨在收看新闻后,委托女儿向红十字会捐赠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并在集体商议后,通过龚全珍爱心基金会再向红十字会捐赠一万多元人民币。她深情的说,我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灾难,但战争和灾难从没有吓退中国人民。咱们中国是个大家庭,遇到困难,大家总是手牵着手战胜困难。我年纪大了,不能到一线去做事,只能给大家加油。捐的钱很少,但我有非常大的信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咱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疫战。这样的榜样,是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我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而在红会工作,经常能接触到这些真善美,其实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情。
(副市长、红十字会会长崔传鹏看望老阿姨)
我还要告诉大家,截至2月12日,萍乡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接收爱心款物达1800万元,充分彰显了萍乡小城大爱。
作者简介陈琴,女,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市委台办综合科科长。2018年12月经市委选派,到市红十字会挂职工作,担任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