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嵯峨碧玉簪, 五岭堪比武功山”
高山草甸、山水盛景
古祭坛群、珍稀动植物
使人抑制不住心灵的脚步奔赴此地
值得一提的是
武功山历史文化积淀尤为深厚
自汉晋起,被佛道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
其中的禅宗文化
更需要用心感悟
接下来,请跟着小武
一起细品武功山的千年岁月
1、石鼓寺
  石鼓寺最早建于宋延佑年,清初重建,据载:清乾隆下江南时,拜谒当时的主持通仁禅师。乾隆见庵前有石若鼓,就将庵赐名为石鼓寺。 石鼓寺于2003年重建,占地30亩。后来古庙损毁,按照佛教建筑的纵轴式建制,包括大雄宝殿、钟鼓楼(左钟右鼓,晨钟暮鼓)、厢房等建筑。  
整个古寺建筑群依山而建 结构布局规范,层次分明 彰显了中国佛寺的结构和特色 寺内院落开阔、松柏苍翠 古色古香,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2、紫极宫
  紫极宫俗称中庵,这座寺庙和山下的葛仙观(俗称脚庵)、山顶的白鹤观(俗称顶庵)并称为武功山的三大道观,最早建于元朝至元五年(也就是公元1339年),是一个叫做俞东明的僧人化缘建设的。 紫极宫占地1200平方米,供奉的是慈航道人(也就是佛教的观音菩萨)、许逊许真君和武功三王爷,还有一个儒家的关公(手里拿着书卷),一个是佛家的神仙、两个是道家的神仙、儒家的关公,在这里和谐共处于一个庙里,共同接受信徒的供奉,可见武功山是一座佛道儒合流、大气包容的山。
紫极宫道教文化色彩浓重 有祭天祈福仪式 让你沐浴武功山独特的禅宗文化
还有禅舞、傩舞、古琴演奏等表演 供你欣赏 颇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使你感受道教文化艺术之美
3、白鹤观
  白鹤观是武功山的三大道观之一,始建于唐代神龙元年(705年),明朝时成为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观中最为有名的道场,历经多次重修。 白鹤观里面供奉的是武功山老王爷以及红脸关公,黑脸包公。旁边是四大天王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旁边有观音堂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在此求家宅平安、健康长寿最为灵验。
白鹤观的建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 建筑与山势相互协调 以山门、主殿为中轴线 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 整体布局和谐 体现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
“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 白鹤观山门的这一幅对联 眼界阔大、境界非凡 足以体现武功山的天地之美和浩瀚气势
来源:武功山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