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祠秋收起义第二团出发地旧址位于安源镇安源广场西侧,建于1907年,面宽42.9米,进深23.1米,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96(光绪二十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由于兴办湖北汉阳铁厂,久无成效,便委托铁路总公司大臣盛宣陌(字杏荪,江苏武进人,卒于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负责招商承办。盛宣怀便计划将已勘测到的湖北大冶之铁,江西萍乡之煤,为汉厂服务,合组为一联合企业,以萍煤冶铁炼钢于汉阳,这样就可以就近直接解决原料和运输的问题。方针决定以后,便委任张赞宸(字绍甄,江苏武进入,当时任汉阳铁厂提调),负责开发萍乡煤矿。
张赞宸接受了任务,首先是延揽人才。经过友人的介绍,李寿铨(字镜澄,江苏扬州人,当时在扬州安定和梅花两书院任教授)便和张赞宸在上海会见。由于振兴实业,彼此志同道合;他们畅谈之下,真是一见如故,深感相见恨晚。从此,李寿铨便被张赞宸倚为左右手,并肩战斗在安源土地上。在工作中丙人推诚相与,倾心置腹,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他在后来一次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铨本才无,谬襄矿务,自问毫无把握。幸承敝总办(指张)指授机宜,信任专一,乃得竭愚公之愚,矢精卫之精,勉从诸同事之后,厕身实业,希附末光。”
19 04(光绪三十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巍光涛奏请将江南制造局厂,从上海向内地延建。清廷特派兵部尚书铁良,前往各地,详细查勘,研究和选择可作新厂的地址。这年十二月,铁良由安徽湾沚来到江西萍乡,最后选定安源邻近的杨家湾(即湘东,后因清室临近覆亡,款项支绌,停建),可作枪炮新厂的基址;还可利用株萍铁路以供运输。
当时安矿正在大举建矿,铁良仔细参观了金矿规模,极为嘉许。认为兴办实业,坚苦卓绝,成绩斐然。为了奖掖人才,特子光绪三十二年( 1906)奏请清廷调张赞宸任天津银行总办。可是张赞宸由于十年建矿,备历艰辛,心力交瘁。只得先赴沪就医,然后履新。不幸在治疗期间,正处于建矿大功告成之前夕,即光绪三十三年(1 9 07)农历三月初一日,在沪滨积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张赞宸的逝世,是实业界的损失。李寿铨后来在安源辟地修建“张公祠”,以纪念张赞宸创办萍矿的业绩。
到盛宣怀逝世后, 总局又将改名“盛公祠”,纪念盛宣怀。至今这两处名称仍在安源沿袭下来。 (参考有关资料,致谢) 来源:昭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