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谷雨时节来萍乡,这个名人故居,一定要去看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536|回复: 0

谷雨时节来萍乡,这个名人故居,一定要去看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0-4-22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2).jpg
「最美的光阴遇见最美的你」

from萍实君

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故乡人


由乾隆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刘凤诰的宗祠在芦溪源南乡,近日欣然前往,寻访刘凤诰宗祠。
刘氏宗祠共有四座,加上一座古戏台,构成了一片面积几千平方米的古老建筑群。刘氏宗祠位于源南乡源溪村,至今保持完整的有两座古祠堂。
刘凤诰祖先祠堂位于前面左侧,坐北朝南。右侧为其祖先的二房、大房两族,刘凤诰的祖先属第三房。从三房与二房两栋之间穿过去,后面是一座总祠堂,其檐下石柱上留有一副楹联,左联是:“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来七百岁”,右联是:“里兮康乐保世滋大荣封所被九重恩”。
刘氏的后代介绍说,他们的祖先从广东而来,在此繁衍生息,后代又从源溪分离出去。金甫公祠门石柱上至今留有这样一副对联:“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640 (1).webp.jpg

翻开源溪刘氏宗谱,看到了刘凤诰在被钦点探花郎之后,为重修宗祠寄回银两而写的信件,落款是族孙凤诰恭贺。寄回家书及纹银百两的时间是乾隆乙卯冬。刘氏总祠大门口原先有“探花及第”的绣金古匾,“文革”中被毁掉。
刘氏宗祠总祠的南边有一座古戏台,如今经过村民修缮,戏台大致保存完好。从戏台后面的雕龙绣凤图案,彩色木板,和六根方形石柱下端的狮虎图案,还依稀可见昔日这里人丁旺盛歌舞升平的盛况。
古戏台石柱上的对联大致还能看清,一副是:作喜戏逢场家传乐事升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一副是: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庥。刘氏后人告诉我们说,这些对联都是刘凤诰亲自撰写的。
640.webp (3).jpg

如今的古戏台四周野草丛生,碎瓦满地,极少有人光顾。这样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样保存完好的古戏台,真值得很好地保护和开发。
我是一个喜欢寻根问底的人。又来到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寻访刘凤诰的故居。听刘氏后人讲,刘凤诰的父母从源溪宗祠分家后,就一直住在赤山镇石观泉村。
石观泉村名的得来,是因为村中有一眼碧绿澄清的泉水,几十个筛眼泉终年突涌,冬暖夏凉,泉水正对面的帝钟岩,植被丰满,满眼青翠,洋溢着一派古风绿韵。
640.webp (4).jpg

清代探花郎刘凤诰就出生在这里。他喝着观泉的水长大,在帝钟岩秀美风光中读书耕种。他出身贫苦的农家,六岁丧母,从小嗜学如命,勤奋刻苦,中进士后去京城参加殿试,身上仅有14吊钱,只好一路步行,实在走不动了才租骑毛驴。功夫不负有心人。
乾隆54年(1789年)刘凤诰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又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一生留下了不少流芳百世的诗词、对联。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那副著名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妙对就是刘凤诰题写的。
刘凤诰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正直的人品,留下了闪耀的才名、诗名,为萍乡这块土地争了光。200多年过去了,当年乾隆皇帝钦点的探花郎的府第是什么模样?他在家乡留下了什么鲜为人知的传说和故事?热情好客的退休医生,刘凤诰的族人刘思政先生首先引领我们一行人观看观泉。只见一眼四四方方的泉井,井水青碧如玉,泉边一块四方麻石上镌刻着“灌泉”二字,刘思政先生介绍说,“观泉”实为“灌泉”,后人都写成“观”,久而久之,只好以讹传讹了。
640.webp (5).jpg

观泉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供村民洗衣洗菜。我们仔细辨认,发现了一块已经被当作洗衣石的2米多长的大麻石,石头的侧面,清清楚楚地刻着“恩科进士一甲三等及第乾隆乙酉”十几个字。
沿着观泉向前走十几米,便到了刘凤诰的故居。这座四幢三进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宅子,如今已是一副破败颓废的景象,屋子里满是青苔,积水。七八米高的正厅圆柱,已经腐朽不堪爬满白蚁,只有那高高的石雕花窗,还显出一点当年探花郎府第的高贵与奢华。
据刘思政先生介绍,解放时,刘凤诰故居尚存有雕龙画凤的牌坊,并有家具、文房四宝及刘凤诰身着官服的画像。那时的刘凤诰故居还残存着气派与体面。
传说刘凤诰家中有一桌玉碗,就是三伏天盛饭菜,一个星期也不会馊。1937年,张学良少帅和夫人于凤至在萍乡被软禁期间,曾到这里造访,咏物抒情作诗题字,这些都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被彻底毁坏了,想来真令人惋惜。
640.webp (6).jpg

赤山观泉村,流传着刘凤诰许多有趣的故事。刘凤诰自幼聪明多才,曾以“竹篮盛笋母怀儿”妙对老汉的“禾秆绑秧父抱子”,曾以“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一联救了一户刚死了人又要迎娶新娘的人家的场。
传说,刘凤诰左眼有较严重的眼疾,殿试时,乾隆皇帝戏问:“刘凤诰,独眼何登状元榜?”刘凤诰答道:“皇上,残月堪照天下。”乾隆口吟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刘凤诰马上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按才学刘凤诰本应点状元,但乾隆皇帝见他其貌不扬心中不悦,因为聪明的刘凤诰在对对联时以“探花郎”妙对皇帝的“摘星子”,乾隆皇帝只好顺水推舟,钦点刘凤诰为探花。
640 (1).webp (1).jpg

刘凤诰故居的斜对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名曰帝钟岩。
远观帝钟岩,但见群山之中有一突兀的石英地貌山峰,山上植被茂密,青翠欲滴,沿着一条田间小道走近帝钟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两层飞檐翘角的牌坊,上书“第一佳境”几个字,两边的对联是:风景这边独好,洞天福地真秀。走过牌坊,便可见三间庙堂,中间的一座庙堂的横额上写着“帝钟岩”三个字,两边的对联是:作庙翼翼,维石岩岩。同行的刘炳继先生说,这是刘凤诰亲自创作并书写的对联,极有收藏价值。
三间庙堂的后面是一个宽大的溶洞,岩顶上有一座钟乳石,据说有人以石击之,其声若洪钟。此岩为何取名“帝钟”?据说,古人称人的小舌为“帝钟”,岩上下垂的那块钟乳石酷似人的小舌,“帝钟岩”由此而得名。我们一看,连连叫绝。
640 (1).webp (2).jpg
帝钟岩的两侧地形还有“左狮右象”之说。曾有人预言,此处地形气象非凡,必出贵人。帝钟岩的灵山秀水还真是孕育了刘凤诰这样的旷世奇才。
在帝钟岩庙里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一首题为“渭田里门八咏之一”代序的诗。诗中写道:“葩经咏崔嵬,石山坚戴士。高顶罗群材,登临众山俯。云岩福地幽,奇胜卓环宇,左蹲狮狰狞,右伏象容与。泉滴韵铿然,年深得钟乳。帝钟旧有名,阅历多年所……”
640 (1).webp (3).jpg
这首诗对帝钟岩的雄姿作了很好的注解。帝钟岩下,本是一块干燥开阔的避暑胜地,然而在1958年大跃进时代观泉村凿了一条水渠穿过帝钟岩后,岩下就变得阴暗潮湿了许多。刘思政先生说,这里当年非常繁华,有戏台、茶楼、书院等。宜春、赤山一带的村民都来这里看戏,非常热闹。
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快要结束寻访了,我在刘凤诰故居前的观泉捧一把清澈的泉水洗把脸。回头望一眼秀丽的帝钟岩,再看看眼前破败不堪的刘凤诰故居,心中不禁涌出无限感慨:萍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直是文化礼仪之乡。萍乡出了文廷式、刘凤诰这样在清代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无疑是我们萍乡的骄傲。
- 关于作者 -
640 (1).webp (4).jpg
李雪娇,江西萍乡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过散文集及报告文学《藕花深处》《圣洁之莲》《家住安源》《花间一壶酒》《万里山海踏歌行》,获得国家及省市各项奖励30多项。散文作品《花间一壶酒》入选《一座山的回响》,《静日赏玉》入选《散文江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