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改造61个老旧小区、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百姓在村级卫生室看病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个个温暖的民生“清单”,渗透着真挚的民生情怀。日前,萍乡市政府公布了《萍乡市2020年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一起来看看都事关生活的哪些方面。
记者获悉,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巩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萍乡市委、市政府决定,2020年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聚焦群众难点、痛点、堵点和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集中办好“八个着力”等64件民生实事,其中20件萍乡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44件江西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
政府过“紧日子” 民生加“大礼包”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初心,更是使命;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能亏民生——这是承诺,更是职责。
近年来,萍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全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做大“民生蛋糕”,主动谋划和推动了一批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萍乡财力并不雄厚的前提下,面对民生欠账,萍乡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力度,拉开了补齐民生短板的大幕。自2017年起,连续实施或推出了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八大工程”“八个提升”和“八个着力”等一系列民生实事。桩桩件件,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所愿;桩桩件件,直触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难心事,民生“大礼包”厚重、温暖。
“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亏民生,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快,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这是萍乡市委书记李小豹在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2019年,萍乡市民生八项支出完成226.3亿元,同比增长1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公布的这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萍乡财政在民生方面支出的占比令人咋舌。
真金白银的投入、务实有效的举措,给萍乡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聚焦百姓所需所盼 铺展温暖民生新画卷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正如萍乡市市长李江河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心用情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之忧,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2020年,萍乡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聚焦群众难点、痛点、堵点和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集中办好“八个着力”等64件民生实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巩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所谓“八个着力”是指,着力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着力实现村级卫生室门诊统筹全覆盖、着力保障重点人群就业、着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建设“萍安云”护校安园工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升城区交通服务能力、着力开展重大疾病救治工作。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民生工作实施也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萍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于3月17日召开全市重点民生工程推进会,对做好今年的民生实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对民生工作实施带来了影响,但是时间不等人,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民生承诺必须无条件兑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创造条件去完成。”会上,李小豹态度坚决,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以“拉满弓、绷满弦”的精神状态和“昼无为、夜难寐”的奋斗姿态,对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深入研究细化,完善路径举措,拿出实招硬举,一招不让抓推进,步步紧逼促落实,确保“八个着力”早见效、见实效,在特殊时期及时为萍乡老百姓送上民生“大蛋糕”,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形势和任务在不断变化,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不变的是我们为人民谋幸福、为萍乡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李江河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坚定地说。
与你有关!2020年萍乡市20件重点民生实事安排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实事清单都会引发广泛关注。在开幕会上,2020年萍乡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也揭开了面纱,这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让公众充满期待,它既是一份承诺,也是一份担当。
那么,今年萍乡市重点民生实事都有哪些内容呢?一起去了解一下。
“八个着力”行动 着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实施内容:对全市61个老旧小区实施提升改造,开展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房屋公共区域修缮等,支持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优化老旧小区人居环境。
着力实现村级卫生室门诊统筹全覆盖 实施内容:将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村级卫生室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定点管理,全部对接门诊统筹报销系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诊所看病就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着力保障重点人群就业 实施内容: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49万人,实现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着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实施内容: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0.75万人次,创业培训0.51万人次。全市新增2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着力建设“萍安云”护校安园工程 实施内容:在全市各类学校推广建立“萍安云”管理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平台应用,同时加强学校防冲撞设施建设,积极发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维护安全稳定校园环境。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实施内容: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4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着力提升城区交通服务能力 实施内容:在城区重点道路上增设机动车礼让行人信号监控系统、违停车辆提前提醒系统和公交专用道优先系统,保障行人和车辆通行安全。
着力开展重大疾病救治工作 将全市所有符合救治条件的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常态化管理,实施免费救治;对需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困难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免费救治;对符合条件的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肺癌、肝癌、尘肺病、耐多药肺结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地中海贫血、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等重大疾病的城乡贫困患者进行专项救治;为全市适龄农村妇女免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并对具备手术适应症的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两癌”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和救助;为城镇适龄贫困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对患病妇女实施救助;根据省试点政策,在莲花县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妇女采取购买“两癌”保险的方式实施救助;加强城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十二件重点民生实事
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延续) 实施内容:按照《萍乡市绿道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启动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与区域绿道的衔接互通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完成绿道建设90公里,争取达到110公里。
城镇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延续) 实施内容:加快推进莲花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解放南路至漫坊桥泵站段截污管网改造项目、上栗县均田桥至自来水厂新取水口栗水河两岸污水管网建设和金山镇镇村污水收集项目建设,提高各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延续) 实施内容:按照雨污分流三年工作计划,继续推进市本级、经开区、安源区、湘东区雨污分流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城区公交电动化提升(延续) 实施内容:完成购置10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投入城区公交运营。
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延续) 实施内容:完成续建、改造白源、大有、洪山等农贸市场。
城区交通畅通工程(延续) 实施内容:加快推进登岸东路延伸工程、壹号公馆人行天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改造等断头路建设和堵点疏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聚龙公园停车场等停车场和停车位项目建设。
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延续) 实施内容:加快完成湘东区排上镇敬老院(新建)、上栗县上栗镇敬老院(新建)、芦溪县南坑镇敬老院(改扩建)和上埠镇敬老院(改扩建)的主体工程建设以及莲花县坊楼镇、高洲乡、闪石乡敬老院的提升改造任务。
城区中学布局优化工程(延续) 实施内容:按照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萍乡三中项目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城区中学布局优化工程建设任务,完善学校基本设施配置,实现城区学校“资源整合、布局合理、建设达标、整体提升、优质均衡”目标。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 实施内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50元;将个人缴费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
积极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 实施内容:将符合财政全额补助参保的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落实各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政策。
开展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 实施内容:特困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特困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
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 实施内容:继续消除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起始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标准班额范围以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中国江西网 记者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