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陶瓷厂职工影像 鸡冠山陶瓷厂属鸡冠山垦殖场场办企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建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支援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决定以江西为重点,下放一大批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驻广大农村,于1957年,外地下放干部在鸡冠山上的罗家寨,成立了一个国有林场,取名为 “鸡冠林场”。 又于 1960年,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党中央提出以农、工、商、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在江西各地相继建立起许多国营垦殖场,“鸡冠山垦殖场”也由此而成立。 就在1960年冬,鸡冠山垦殖场党委决定,在本场圳上大队兴办一个陶瓷生产企业。 陶瓷厂的兴办,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本场横下、豆田大队的山底下,有丰富的陶泥作原料,漫山遍岭的茅柴和松枝,是烧制陶瓷的燃料。 那时候,当地没有一家像样的生产企业,广阔的农村也没有一个是工人的身份,一年到头,广大农民除养猪、养鸡换点钱外,基本上就没处挣钱了。 陶瓷厂兴建以后,农民可将当地一文不值的泥土和茅柴换钱。当时,农民们这股有力无处使的劲头,可真算得是热火朝天。 说到陶瓷行业,是我国历史最古老的一个产业,几千年来,其产品坛坛罐罐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历史以来,陶器在萍乡地区是一个空白行业。人们需要的坛坛罐罐要远从湖南铜官、绿口用人力肩挑、车推运来贩卖。其价格是厂价的十倍,不仅如此,而且还非常奇缺,有的人们买不到陶器,只好用木桶盛油、盛水等。 陶瓷,是用泥土碾细成泥制作而成,其制作工艺和配釉、烧制等工艺,技术非常复杂。陶瓷生产工艺的熟练技巧难度要超越泥、木等百行手艺。建厂初期,我们是用高薪到湖南醴陵绿口请师傅来传授技术的,那时候的师傅在关键的制作技术上却还是非常的神秘保守。 龙窑〔来自网络〕 几十年来,鸡冠山陶瓷厂为本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生产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产品,为萍乡地区及临近县市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供了大大的方便。不但如此,还为鸡冠山垦殖场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岀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陶瓷这个古老的产品逐步被其它产品所替代,鸡冠山陶瓷厂和陶瓷行业也成为了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是鸡冠山垦殖场企业发展的一个先行者,是垦殖场的一个首创企业,为后来衍生出来的煤矿、花爆、蚊香、纸箱、运输、建筑、机械、修理、锅炉、明瓦等行业企业的兴起起到了带头作用。历年来,这些企业的兴起,为鸡冠山垦殖场的经济发展作岀了极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站在陶瓷厂的遗迹前,不禁感慨万千。真诚希望年青一代,应继承和发扬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为建设秀美的家乡、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继续砥砺前行吧! 蓝垂芬 二O一八年九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