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父子
丁武向小学生讲解皮影戏
刘芳报道: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有“电影始祖”之称的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湘东皮影戏第七代传人丁永发2017年因为一张皮影“火”了半个中国;他的皮影艺术团凭借皮影戏《杨宗保破阵》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同年12月湘东皮影戏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丁永发之子、皮影戏传承人丁武凭借作品《丝绸之路》荣获第三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宝剑锋丛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骄人成绩的取得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历史的洪流里,皮影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湘东这位传承着古老手艺的匠人,仍在执着而热烈地守护着他们心中的“挚爱”,使其薪火相传,并在新时代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 今年35岁的丁武是湘东区东桥镇界头村皮影世家的传承人,父亲丁永发是萍乡有名的皮影艺人。丁武从小在爷爷、父亲的影响下长大,没事时也爱和他们一起玩几把皮影戏。2006年,丁武从华东交大工程管理专业毕业,之后近10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工程管理行业,2015年,他辞职回家,想要自己创业,传承皮影这门手艺。 从此,丁武跟随着父亲学艺、演出。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丁武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父亲用的纸板皮影太容易坏,也觉得父亲用来表演的固定架子不方便携带,还觉得父亲用的幕布效果不理想。 丁武前后跑了很多省份,找了几十块幕布,终于找到了一块稍微满意的。“这幕布还有更好的,我见过别的艺人用,我还在找更好的。”丁武说,既然自己选择做了这一行,对这些细节也要精益求精,让皮影有更好的表现力,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演出市场。 丁武开始尝试用牛皮来制作皮影。他自己找材料、摸索着制作,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每一个环节都不简单,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经过很多次的失败,丁武才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牛皮皮影作品。 这期间,他到北京的艺术高校考察学习,发现了皮影可以作为艺术品被用来收藏、展示。2016年,以丁家为代表的湘东皮影戏被收入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7年9月,丁武参加了在河北举办的中国皮影雕刻研习培训班,在与国内大师、同行交流后,更让丁武坚定了将皮影推向市场的信心。 “一定要把皮影戏传承发展下去。”这是父辈们毕生不悔的追求,也是丁武心中的执著和梦想。如今,丁武经营着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不仅承接皮影表演,也开始为一些个人和单位定制皮影工艺品。丁武传授公司的员工如何雕刻皮影,他也在不停思考,如何为古老的皮影打开更广的市场,让皮影工艺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