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江西萍乡苏区的三条红色秘密交通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709|回复: 0

江西萍乡苏区的三条红色秘密交通线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1-7-17 1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萍乡苏区位于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之间,中间有袁水自西南向东北流过。萍乡苏区北面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东南面属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间有一片白色区域,两个根据地之间无法直接往来。为了打通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苏区把开辟地下交通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重视。

1930年,湘赣、湘鄂赣苏区开辟了第一条地下交通线,即从莲花至萍乡大安里,再经茅店、宣风珠亭山、石观泉至宜五区(即现在宜春市的天台、竹亭一带)。这条线路途经的都是山区,隐蔽性强,是湘赣根据地与湘鄂赣根据地来往的主要通道。

为了保障这条线路的安全、畅通,湘赣苏区通过萍乡县委建立了一支有30余人枪的武装交通队,长期驻在茅店,担负护送干部、传递文件和经费过境的任务。在袁水以北,湘鄂赣苏区也组织了一支20余人枪的专职武装队伍,负责这条交通线的安全。

担任地下交通的人员,一般都以开茶馆、开酒店或以做生意、卖手艺等为掩护,在沿途建立交通站或进行地下交通联络。交通站除负责保护交通线的安全,使两个根据地来往的干部和文件顺利交接外,还担负着探听敌情,采购和运送苏区急需物资,发动沿线群众为建立红色政权作准备等各项任务。

湘赣、湘鄂赣苏区交通线上最大的障碍是要通过袁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对苏区进行严密封锁,时常派遣军队在袁水附近的珠亭山一带巡逻检查。湘赣苏区在珠亭山渡口设有秘密交通站,并在交通线上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和秘密联络方法:每逢宣风街上有敌军,便在渡船的船艄下悬挂一只草鞋,或在渡口的路上插香。如果插两支香,表示这里有两个连的敌军;如果拍掌,表示安全无事;如果有人唱山歌,表示敌人在这里戒严。由宜五区的竹亭到宣风要经过萍乡的金鸡山,在山下亦设有交通站。交通员到这里拍三下手,叫声“老三,快走!”附近的村里就会有人出来送情报。敌人为了阻止红军游击队晚上在水浅的地方渡河,用厚樟木板钉上长长的铁钉放置在河底。交通员得知后,便悄悄地用四齿耙把樟木板翻过来,让铁钉朝下,保证了渡河的安全。

湘赣、湘鄂赣苏区地下交通线开辟后,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交通护送、转运工作任务。据1928年2、3月间在中共安源市委任秘书的易礼容回忆,他在当年春节那天离开长沙坐火车到安源不久,即写信给毛泽东,派安源工人送到茅坪毛泽东住处,毛泽东给他写了回信。同年4月底之前,中共安源市委不止一次写信给毛泽东,信中曾转达湖南省委关于核准成立湘赣边特委的消息。同一时间,中共安源市委委员邓贞谦曾奉派到井冈山会见毛泽东,毛泽东交给邓贞谦一些黄金,让他带回安源作为党的活动经费。1930年秋,湘赣革命根据地将主力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缴获的无线电台和大批军用物资送给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完成转运的。

1932年春,为了开辟湘赣、湘鄂赣苏区的第二条地下交通线,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成立宜(春)萍(乡)醴(陵)边区委员会,管辖醴陵北三、北四、北五区和东一区,萍乡北境的5个区,宜春的逸市、金瑞等区。边区委员会机关设在上栗斑竹山。紧接着,边区委员会很快建立了由浏阳大围山至醴陵白兔潭,通往袁水流域的上栗、长坪里和萍乡县城、安源、宜春等地的地下交通线。1934年红军长征后,宜萍醴边区委员会撤销。1934年2月,湘赣、湘鄂赣苏区又开辟了从慈化经楠木、天台山、水江到萍乡长坪里,再往株萍至大安里的第三条地下交通线。

高标准选拔交通员是保障红色秘密交通线安全畅通的关键。对党忠诚是第一位,交通员必须在危险时保证信件、情报和金银、药品等各种物资运送的绝对安全。交通员还要具备丰富的对敌工作经验,能够广交各界朋友,懂得各行各业的“行话”,对形势了如指掌,最好还能以各种合法的身份或职业作为掩护。

这些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为湘赣、湘鄂赣苏区干部的往来、文件的传递和物资的转运大大提供了方便,成为湘赣与湘鄂赣两个革命根据地相互往来的主要通道,也是湘鄂苏区与中央苏区联系的重要桥梁。作者:吴昌荣 吴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