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眼里的丈夫 作为驻莲花县闪石乡洞背村扶贫工作组联络员兼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从2017年3月起,在市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易小伟就扛着行李驻扎在了洞背村。 妻子敖红萍一开始也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全身心投入支持丈夫的过程。 丈夫刚开始驻扎洞背村时,还没退休的她也曾去探望过,一般都是当天来回,不敢在那过夜。几个月后,她发现丈夫初来乍到,工作压力大,日常饮食起居没人照顾,身体也出现小状况。于是,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她决定来村里照顾、陪伴丈夫,帮着做家务事,减轻丈夫的负担。 2017年6月,正值夏天,山里的蚊虫又大又毒,每天嗡嗡围着叫不停。敖红萍一个晚上要醒好几次,浑身痒得不行,身上密密麻麻长满了疹子,只要一睡到床上就开始痒。易小伟也被蚊虫害得不轻,手上脚上全是被蚊虫叮咬过后留下的痕迹。 日子久了,眼见丈夫每天殚精竭虑,没日没夜地工作,敖红萍决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她常常与丈夫一起入户宣传扶贫政策,规范整理扶贫档案,将全村44户贫困户的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土地台账、低保发放明细等材料逐个核对清楚,建立了一整套翔实而完整的扶贫档案,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情况动态掌握。 每天晚上,易小伟都要将一天的工作情况记录下来,梳理思路。而敖红萍则再把扶贫日记归纳整理,工工整整抄录在册,至今已有厚厚的四大册扶贫日记。 贫困户眼里的夫妻俩 相处久了,贫困户冯志忠早把易小伟夫妻俩当成了自家人,连称呼都改了,他喊易小伟为老易,叫敖红萍为嫂子。冯志忠开过餐馆,也养过鸡,可总是亏损,一度灰心丧气,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易小伟了解到他有一套养殖技术后,多次找上门做思想工作,帮他分析市场行情,传授经营管理经验,希望他站出来当脱贫致富带头人,并帮他分两次贷款10万元,在自家的祖山上创办了一个小型养殖场。 养殖基地刚建起来时,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交通、通信极不方便。易小伟夫妻俩隔几天就走几十分钟的山路来探望他,帮助他解决困难。下雨天时,他们的鞋上、裤腿上溅得到处都是污泥浊水。冯志忠感动不已:“他们与我非亲非故都这么能吃苦,我还有什么顾虑、理由不好好干呢?” 从此,冯志忠振作精神,全力投入养殖,饲养的1000多只五黑鸡和鹅采用全生态养殖,长势喜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成为他脱贫致富的希望。易小伟还不忘及时提醒冯志忠要抓好肉鸡、肉鹅的畜禽防疫和销售工作,到处帮他跑销售,在朋友圈“吆喝”,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相关的单位、朋友推销。目前,冯志忠正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安排几个贫困户到养殖场就业。 帮助像冯志忠这样的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一直是易小伟的重头工作。经过上户调查研究,易小伟前后帮助9名贫困户通过“扶贫产业移民信贷通”贷款46.2万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眼里的易小伟 驻洞背村“第一书记”董浩文介绍,洞背村位于闪石乡东端,全村只有228户人家908人,贫困户就占了44户150人,是莲花县的一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以前经常出现村委会无人上班的现象。 驻村工作队把村两委换届工作当成大事来抓,不断物色和调查可以胜任村两委委员的合适人选。易小伟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把村两委换届的政策传递到家家户户,明令禁止换届过程中出现贿选和拉票等不良行为。最终,在乡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成功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新的能吃苦、肯干事的村两委班子。 和易小伟共事一年多,董浩文对易小伟给出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公正无私的人,具有坚忍、耐心细致的性格,能吃苦,也能受委屈,有抱负、想做事。我们虽然年龄相差悬殊,性格迥然不同,但却能配合默契,完成扶贫工作。” 村党支部书记冯圣珠、村主任刘金生谈到易小伟夫妻俩赞不绝口,说他们帮村里做了不少实事,点子多,办法多,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每天晚上从6点到10点多,来找易小伟的村民总是一波接一波,因为他们早已将易小伟当成了自家人,不管遇上什么麻烦都找他。 乡党委书记、乡长对易小伟评价甚高,认为他先后参与了洞背村特色种植、畜禽养殖、光伏发电扶贫等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躬下身子埋头苦干,使得洞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明显推进,产业扶贫亮点纷呈,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不忘使命,不辱使命,向市委、市政府,向洞背村交上满意答卷,才不虚此行,不枉人生。”易小伟驻村前曾发出这样的铿锵誓言。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