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上埠瓷业工人运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379|回复: 0

上埠瓷业工人运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3-21 15: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埠,距萍乡县城六十华里,与安源煤矿东、西为邻。这里四面群山环抱,瓷土资源丰富,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就倚山造窑、烧制土瓷。
  一九〇五年,由周福臣、郭煌臣、王清臣发动喻孟甫、喻兆藩、文经武、黄宾贤、张明文、黄思周、段道咎等萍乡的大豪绅集资银元十万,组成一个萍乡瓷业有限公司,工人二百多人。瓷业工人除当地一些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外,绝大多数来自新建、抚州等地贫苦农民。公司实行包工制,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只能赚到二升米的工钱,过着“半粒豆豉嚥口饭,有病无钱用尿医”的悲惨生活。 640 (40).webp (16).jpg

  一九二二年,以公司座办喻孟甫为首的资本家,为了扩大势力,排挤土窑,不准土窑烧电瓷、做土瓷,否则将窑子封闭。这种无理的条件,激起土瓷工人极大的愤慨,推选黄庆云 等为代表与喻孟甫评理。喻孟甫不仅避而不见,还下令拆毁了几座土窑,瓷业公司不少工人对此深抱不平。这时,安源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了圆满胜利,工人俱乐部在工人中树立了很高的 威信。十一月,瓷业公司几个工人和黄庆云等土瓷工人,一起到安源,找到安源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同志,倾诉了上埠瓷业工人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希望安源工人俱乐部派人帮助他们成立一个工人组织。李立三等同志考虑到这正是扩大革命影响,帮助工人走上革命道路的机会,安源工人俱乐部答应了瓷业工人的要求。十一月底,派谭茂林先到上埠了解情况之后,又派涂正楚、陆沉、陈凤仪、罗国瑞等前往上埠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涂正楚等同志到上埠后,根据李立三同志的指示,以安源工人办起俱乐部后,工人的生活和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个例子,向工人灌输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激发他们起来斗争,谋求自由解放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掌握了一批进步群众,如:李金生、方可堃、喻道德、胡火生、熊全美等。然后,通过他们串连,发动全公司的工人向资本家进行斗争。根据工人们的要求,经请示安源党组织同意,决定成立上埠陶 业工人俱乐部,选出涂正楚为俱乐部主任,罗继贤为书记(即文书),陆沉、李金生、方可堃、吴老山、喻道德、黄二春、 张德昌、黄庆云、张郁文、罗国瑞等十人为俱乐部筹备委员。
  俱乐部筹委会一面积极着手俱乐部成立工作,一面继续串连发动工人加入俱乐部组织,俱乐部部员很快发展到一千二百多人。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的鼓舞下,工人提出要增加工资,筹委会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
640 (40).webp (17).jpg
  当时,全国工人运动正处于风起云涌高潮,喻孟甫迫于工人的势力,以及有安源工人俱乐部撑腰,适当增加了一点工资,补发了一些欠饷。工人取得胜利后,认为俱乐部确实是帮助工人谋利益的组织,深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上埠瓷业工人运动的兴起,使资本家大为恐慌,公司座办 喻孟甫为镇压上埠陶瓷工人运动,买通镇守在萍乡的反动军官马连长,秘密策划在俱乐部成立时,派军队突然袭击,用武力封闭俱乐部。三月十五日(阴历),马连长带了一连队伍,来 到上埠,以视察生产,保护工厂为名,察看了公司各厂房。在喻孟甫的指使下,队伍包围了上埠小东门张德昌的家(筹委会设在这里),但工人们早已闻讯,大部分已撤离上埠,转移到了安源,敌人把还没撤离的筹委委员滤坯工人李金生和匣钵工人吴老山抓住,押往萍乡县城。上埠工人在安源集会、游行抗议资本家的暴行。
  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北洋军阀吴佩孚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血腥屠杀了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安源党组织认真分析了形势,为了减少不应有的损失,李立三等同志劝上埠工人暂时忍耐一下,避开敌人锋芒,等待时机,进行斗争。但由于黄庆云、张德昌等已暴露身份,李立三同志把他们介绍到长沙,找到了郭亮同志,住在长沙太平街山货客栈,一部分工人转移到醴陵做工,暂时躲开敌人的迫捕。
  从安源回去的工人,传达了李立三同志的指示。一九二三年三月底,马连长接到命令火速赶回萍乡。留在公司未暴露身份的筹委委员喻道德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趁上埠没有反动军队驻守的机会,动员各厂的头脚、二脚师傅外出做客,暂时离开上埠。这样,下面各工序的工人就没事可做。工人包围厂房,斥责资本家逼走了师傅,害的大家都没事做。座办喻孟甫以解雇工人来威协,要找回外出的工人。工人们识破了他的诡计,提出四个条件:一、不准再派军队弹压工人;二、每个位子(工人一天做坯)坯数减少到二十四板;三、每月吃三次肉 (当时是包伙食),毎日每个工位增加二十个钱作为菜金: 四、每个工人不论老少,增加三成工资(即30%),作为找回外出工人的条件,否则,宁可各自回家。喻孟甫迫于工人的压力,暂时答应了工人的要求。他自己偷偷躲进了萍乡城。这时,瓷业公司的股东互相勾心斗角。工人不做工,货不能按期发送,湘潭、长沙等推销站连连告急催着发货,各包工头因向工人放债,如果瓷工各自回家,就无法收回借款,所以都请求喻孟甫 答应条件,免得停工过久断塞瓷器的销路。喻孟甫求援不着,毫无办法,不得不在四月中旬(阴历)由资方代表郭煌臣与工人代表刘石林等二十多人签订了三方合同,答应了工人四点要求(这四点条件一直到一九二五年“九月惨案”后才推翻)。这场延续了二十天的斗争取得圆满胜利。在这次斗争中,得到了安源工人俱乐部的支持,安源党组织多次派人到上埠传达指示,要工人利用当前有利的形势,紧密团结,坚持斗争。
  一九二六年,安源工人俱乐部指示紫家冲分部几次派剧团 到上埠,表演打倒土豪劣绅的文明戏。
  一九二六年九月,北伐军进抵萍乡。萍乡召开了欢迎大会, 宣布恢复工人俱乐部,改名为萍矿总工会。萍矿总工会成立后,立即领导上埠工人运动工作。九月中旬,安源党组织再度 派左名启、梁玉堂、张建安、张永申、王毅(女)等到上埠领导和组织了工、农、商、妇女会等团体。九月下旬,窑业工会成立,召开了大会,举行游行示威,萍乡、安源等地的工农团体派代表参加了大会,一千多工人加入了工会组织。大会选出左名启、梁玉堂、涂正楚、张建安、张永申、黎财圣、陈家恩 等为工会委员,张建安、张永申为工会主席。
  窑业工会成立后,安源地委为了加强上埠工会的力量,派刘昌炎同志到上埠主持窑业工会的工作。与上埠相邻茅布岭等地, 聚居着很多土瓷工人。他们和瓷业公司的工人一样,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早在窑业工会成立以前,一些进步的工人就秘密地开始组建工会的活动。五月十六日(阴历),由土瓷工人潘道生、林子明等领导成立“土瓷工会”。刘昌炎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召集两个工会的负责人开会。指出:我们天下工人是一家,应该紧密团结在一起,不要分彼此。十月,刘昌炎同志将“上埠窑业工会”和“土瓷工会”合并,成立了“上埠陶业工会”和“青年俱乐部”。黎财圣、左名启担任工会主席,土瓷工人潘道生当选为执行委员,梁玉堂、林子明负责青年俱乐部的工作,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工会成立了 “工人纠察队”,胡茂林为队长,负责站岗放哨,开展禁烟(鸦片烟)、禁赌、禁嫖、剪脑、 放脚等运动。工人中过去嗜酒好斗,不务正业的恶习得到了改正。在刘昌炎同志的领导下,创办了一所工人夜校,校址设在茅布岭,学生四十多人。刘昌炎同志经常向工人讲苏联人民过着平等、自由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要走苏联的路。但幸福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大家齐心奋斗,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通过讲这些浅显易懂的革命道理,来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除此以外,先后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联合会、商民协会、店员工会、青年改组会、儿童团等民众团体。一九二六年十月,商民协会开办了 “农、工、商消费合作社”,由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直接领导,刘永年负责。
  一九二六年十月间,上埠地下党组织由秘密活动转入公开活动。一九二七年三月,中国国民党安源市党部任命刘永年为上埠分党部书记。
  一九二七年一月,经过除霸、镇反一系列运动,开始企业自治。二月,成立了“生产管理委员会”,由工会主席黎财圣 和左名启担任厂长,负责采购原料、销售等工作。在工会的支持下,废除了封建包工制,实现工人经济自治,多劳多得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工人管理的水平,改善了生活。
  在安源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积极帮助和支持下,上埠各民众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企业工人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斗争情绪日益高涨,上埠的工人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