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室
赖老在讲述他收集编撰的村史文化 赖老在给小朋友耐心讲解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 张星报道:在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长春村有一位这样的老人,耄耋之年还一心想着村上历史的编载,文化事迹的传承,家中文化手札已经累如小山,无处安放,却仍然伏案疾书,笔耕不辍,这位老人就是赖贻柳。 84岁高龄的赖贻柳,1955年自萍乡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进贤县采茶剧团工作。他之后下乡,由萍乡市委组织部调到南昌学习编剧导演,1962年到万载开始演出。后考虑到家庭原因,他在未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毅然拒绝了原单位的挽留,随爱人回乡大办农业。1966年他回乡支教,白天教书,晚上免费为家乡的知识青年授课,授课之余利用自己的专长,经常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曾参加过多次演出,还到多地演出,深受当时各界的好评。 夜有所思 意在村史传承 “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还是想为村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赖老如是说。赖老退休后一直在家从事村史文化的收集编撰,为了解更多的村史文化,甚至是一点点细节,他退休后多次赴进贤、东乡、南昌等地走访曾在村中居住的老人。有人问他这样到处出差了解村上的历史文化,有工作经费吗,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吗?他说:“为了让村上的人们更多的村上的历史文化,不让村史失传,相信村上的人们、党委政府也会乐见其成,我是一名党员,我的工资是国家给的,这些就是工作经费啊。”用在走访上的费用,也是他数十年来的积蓄,对此家人非常地不理解,也曾造成了一些家庭矛盾,但赖老却甘之如饴,无怨无悔。赖老用掉了大半退休金,联系出版社,自己出资编写了《乡情录》,其中详细记录了长春村的发展历史、逸闻趣事以及许多地名的由来。 村史文化室一角
心有所系 志在文化建设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他对家乡的深切热爱,对家乡越来越美的殷勤期盼。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因对文化建设的执着追求,赖贻柳一直在自筹建一个文化室,把他所了解、收集的文化知识全部整理成了笔记手札,还将他经历印象较深刻的记录、归纳出版成了小说、故事、乡情录、戏剧等书,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其中的文化精神,能够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他自建的文化室就像是小朋友的图书馆,小朋友每到节假日或者放学的时候都会到他的文化室里看书、学习。小朋友们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就会向赖贻柳老人请教,有时候他也会主动帮小朋友解惑,直到他们听懂为止,真是诲人不倦的典范。 老有所想 梦在党建创新 在与赖老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赖老对党建创新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广泛宣传+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方针及国际形势,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研究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他说这是一名党员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仅如此,赖老还带领和鼓励家人、朋友一起学习,在文化室建成后,每当有人来参观,他总是详细地给大家讲解,让他们更加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和光辉岁月。他还义务为乡亲们办黑板报,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之余,还向群众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的致富信息、农业栽培方法、种子培育、科学用药等农业生产知识。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长春村的村民学到了更多的致富信息,有力地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赖老一生致力于文化建设,年轻时教书育人,年老时仍然发挥余热为党建和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是“活到老,做到老”的典范。正是因为有这样无私的共产党员,我们的文化建设将会更加繁荣。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