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倌子快拿桶来接水,等下被窝都会淋湿,还有厨房里的灶边也要接……”这是当时老萍矿机厂荒岭的民房里传出来的声音,每逢春雨连绵时,只要你从那里路过,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低矮的民房是土瓦结构,一遇到刮风下雨土瓦片就会被吹落下来,经常要检修,稍有疏忽,就会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白衬衫变成黄大褂。
厨房做饭烧煤球,堆在屋子旁边,要烧时用煤球器自己做。那可是个又脏又累的苦差事,做个百把个煤球下来,大汗淋漓、全身乌黑,后来逐渐有了制煤球的机器,才从笨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可怜那些做饭的女士们,为了这一日三餐,起早贪黑、费劲脑汁、尝尽苦头,生活却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由于房子面积小,空间狭窄,没有洗澡室,没有卫生间——卫生间是外面的公共厕所。有的两代人或三代人住一套房,人口多挤不下。洗衣服在外面搭个台子,用搓衣板搓。因住房密集人口多,刷马桶声、鸡鸣声、小孩哭声、打闹声,声声入耳,不得安宁。邻里之间,有时为了一只鸡、一寸土,或小孩子打闹、有所冒犯,或是一点小误会,少不了吹胡子瞪眼、磨嘴皮,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程度也就是如此。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40个年头,随着岁月的流逝,祖国这一日千里的发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位于丹江街萍矿机厂后面的荒山秃岭,昔日杂草丛生、毒蛇出没,如今盖起了一座座整齐划一的高楼,包括廉租房在内,盖满了整个山头,周围是花草树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宜居宜业,经适房、廉租房的住户都满怀感恩,连夸党的政策好。
随着电气化的普及,液化气、天然气进万家,人们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了。有了时间,在物资富余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琢磨着如何享受生活。于是乎,学文化技艺的、旅游的、跳广场舞……无处不在。走在街头看着人们的穿着打扮,五颜六色、款式新颖,吃的都是鱼肉鸡虾、山珍海味。一张张灿烂的笑容写在幸福的脸上,回望改革开放40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
◆供稿:丹江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