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不恋城市恋乡村!萍乡一男子放弃高薪当扶贫干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022|回复: 0

不恋城市恋乡村!萍乡一男子放弃高薪当扶贫干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4-3 1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几年前,一个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奋斗,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向了城市;后来,他甘愿放弃繁华的环境和富足的生活,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并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而是青山镇温盘村扶贫专干朱坚的人生历程。这位基层干部心系家乡,从城市返回农村,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640 (17).webp (99).jpg
放弃高薪工作 扎根农村献青春

在回到家乡成为基层干部之前,朱坚的从业经历很丰富——他做过老师,在工厂做过职工,也走南闯北做过生意。六七千元的月薪,在萍乡市生活水平也还不错。谈到自己为什么从城市再回到家乡,朱坚说,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

2011年,朱坚邀请一位大学同学来温盘村玩。闲聊时,这位同学无意间抱怨温盘村的路太难走,以后都不来了。“这件事有点‘刺激’了我。听他说的时候,多少有些不甘心,我就想着要把家乡建设好。”2018年初,朱坚终于如愿成为了温盘村的一名基层扶贫干部。尽管月薪从之前的六七千元骤降到一两千元,但是朱坚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投身到家乡建设中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让家乡越变越好。”其实,使朱坚决意回到家乡贡献力量的原因,与其说是同学那句话,不如说是他心中希望家乡变好的强烈愿望。

640 (17).webp (100).jpg
奔走在扶贫路上 真情为民解难题

作为扶贫专干,朱坚要把整个村子的扶贫工作放在心上。虽然多数时候是在收集数据、整理资料,但平时贫困户有什么困难,朱坚总是第一个到场。

谭中华是温盘村的村民,也是朱坚的同学。谭中华原本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也算小康,可是一场车祸使得他花光了积蓄,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对于谭中华的情况,朱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谭中华打算通过养殖黑山羊来增收,朱坚就多方联系买家,帮他做宣传;谭中华左手残疾,有时干活儿不方便,朱坚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帮忙。“我觉得我能振作起来,和朱坚的开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谭中华感激地说着。作为走出大山闯荡过的人,朱坚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他对贫困户子女教育的问题格外关注。贫困户钟德辉的孩子钟检萍考上了大学,却想放弃读书去打工来改变家庭贫困问题,朱坚一边跟钟检萍谈心告诉他“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一边和帮扶干部东奔西走,为孩子筹集学费,最终顺利筹集到了数万元助学金。对于贫困户的各种问题,朱坚永远都是有求必应、有问必解、有事必到。他觉得,一点一滴的帮扶,力量虽微薄,却能真正将党的好政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里。

10.jpg
11.jpg
奋战在攻坚一线  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朱坚刚做扶贫专干时,温盘村是青山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一方面,村子面临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等问题;另一方面,上级部门高度重视该村的情况,全力开展帮扶。“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希望还在,”朱坚这样评价当时的温盘村,“这是一场攻坚战,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履行好,配合好上级部门和帮扶干部。”

扶贫工作之辛苦可谓众所周知,奔走是常态,加班是常态,忙得不顾家亦是常态。朱坚对扶贫的工作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扶贫一方面要“走起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他们解决困难;另一方面要“静下来”,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便掌握工作形势,为上级部门制定对策提供参考。“这些工作确实不轻松,但是想到这么多人都在奋斗,我就有了干劲。”到2018年底,温盘村原有的133户贫困户只剩下11户24人未脱贫,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新青福公路投入使用,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看到家乡的变化,他觉得很高兴。“看到家乡正一点点变好,再多辛苦也值得。”

12.jpg
13.jpg

脱贫攻坚是广大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共同奋斗的事业,朱坚是广大基层扶贫干部中的一个奋斗缩影,他们将青春与脚下的热土紧紧相连,为了扶贫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用尽所能为家乡脱贫事业奉献全部的光和热。


来源:乐活青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