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2019年锦绣非遗走访:萍乡傩面具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152|回复: 0

2019年锦绣非遗走访:萍乡傩面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5-4 0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数百过去了,傩神的谱系依然在萍乡代代相传,扎根于当地人的朴素信仰之中。在对傩的理解中,我们大概没有必要太刻意地拆解出哪个傩神是儒释道,哪个又是自然宗教、原始信仰;相反,萍乡的傩文化体现了民间信仰中儒释道三教、民间土俗神信仰的融合。

1556595424.54710279331.jpg

“锦绣”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系列专题和公益项目,一直致力于成为乡土中国之美、传统中国之美、非遗中国之美的传播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

2018年度《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渤海银行联合发起“锦绣”——2018中国贫困地区发现之旅。在丹桂飘香的11月,走访再次开启。

第二站,:蒙面的脸谱,质朴的信仰

萍乡傩的历史非常久远,现在很多傩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而明代以后,萍乡傩有了很大发展,当地曾出现过“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盛况,清朝时萍乡境内大小傩神庙曾多达200座。“傩”的字面含义是“人避难”,后衍生为“驱除疫鬼”之意。《论语》中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在乡民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时,要穿着朝服,站在东面台阶上以示恭敬。也就是说,在孔子时代,中国就已有了一套和傩有关的礼仪。

1556595465.5094053165.jpg

傩面具在萍乡市的乡村社会中主要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安放于傩神庙的神龛里作为神像之用的,叫“敬傩”;另一种是做成面具,用于傩舞表演的“耍傩”。作为“耍傩”的面具,是我们在图片资料、媒体传播中较为常见的,它被戴在人脸之前,搭配上相应的服饰、武器、动作、台词,让傩面具拥有更张扬的效果,所以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但耍傩的面具需要修得很薄,不然会给佩戴者很大压力。赖光华说,面具的背部要根据人脸的曲线而内削,面具厚度会打薄至整个重量不到一公斤,跳傩舞的时候,舞者用布条绑在头上,面具就能很好地固定在脸前。

傩庙、傩面具、傩舞,它们共同构成了萍乡傩文化的“三宝”。在萍乡的乡间,这三宝至今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湘东区、卢溪县、上栗县等区县,傩庙的分布也会更多,它们的鲜明特色是红色外墙和红色的琉璃瓦。

在见到赖明德的当天下午,我们开车在附近的村庄里寻访傩庙。在一个叫做汶泉村的村子里,一座红墙红瓦的建筑在村里很是醒目,那便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傩神古庙”。进到这个庙内就能看到,正殿的神龛上安放的是唐宏、葛雍、周武三个大的傩神面具,每个高度超过一米,三个傩面具的表情都是在亲切的微笑。正殿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搁板上各自摆放了一排可用于傩舞的小面具。这种安放方式是萍乡众多傩神庙的典型模样。

1556595511.35987331547.jpg

庙里头的墙上还一个极为特别的橱窗,其中挂着许多“内科”“外科”的便签。仔细一看,是诸如“金银花甘草水煎服”“黄苓白芍甘草水煎服”等中草药的药方。这是“傩医”至今仍在萍乡流传的见证。在过去传统的乡间,村里人若是生了病,往往会到傩神庙里求取一个药方。在原生的傩文化传统中,傩庙不仅是乡民们祈福消灾的地方,还是看病求药的“医院”。

1556595536.16518146847.jpg

在庙里参观之际,看管傩神庙的老人回到庙里。他说,在汶泉村里还有傩舞队,每年正月期间,傩舞队就会抬着傩神、带着傩面具在村里巡游,村里每家每户见到巡游队伍过来,都会开门放鞭炮欢迎。随着外部文化和信息不断地涌入,萍乡的乡村也在改变,但这种娱神、娱人的民俗活动,至今仍在萍乡的许多乡村延续,它和宗族力量、道德教化密切关联,持续塑造着乡村的文化形态。

就像赖家父子多次对我提及的,傩文化不仅是简单的民间信仰,涉及到萍乡传统生活中的多个层次。至少在萍乡,傩文化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且不限于信仰、工艺美术、音乐、戏剧、民间文学、中医药等。这类似于在佛文化、道文化的传承中,除了信仰、仪式的部分,还有大量涉及到生活、审美、艺术等层面。

作为“处士”的赖明德,他并非单纯的雕工,还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他们的传承不仅是手艺的传承,还有关于傩的一整套文化体系的传承。他说,每一个面具都有自己特定的“咒语”,他还年了一段专属于他正在雕刻的皇太子的“咒语”,尽管我几乎都听不懂,但我想那大概相当于每个角色特有的台词。另外,“处士”在傩信仰中,还扮演着某种宗教仪式主持的角色,比如他们要为傩面具“开光”。

1556595564.455461470.jpg

和傩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都由祖传的书籍所详细地记录,并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赖家保存着80本祖传的书籍,除了记录傩神谱系和形象的《傩面具神谱》,还有《神灵处士咒》《药谱》《易经》等。其中的《药谱》便记录着大量的傩医傩药的方子。傩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贯穿了漫长的农耕文明。如今,农耕文明渐行渐远,民间信仰的土壤渐渐消失。但依然有像赖明德父子这样的民间手艺人,坚守着古老的手艺和文化,在江西萍乡的一个小镇里,悄悄地为这项古老的文化延续时光。

赖明德一家现在计划在自家后面的空地上,建造一栋两层半的建筑,作为傩面具的博物馆,既为祖传的古代傩面具提供更好的保存、展示、体验、传承的条件,也能更完整系统地展示萍乡傩文化的魅力。不够他们计算下来,整个投资需要300多万元的资金,他们自己资金不足,需要多方筹措,目前他们打算售卖几件古代的面具来筹得一部分资金,同时也期待社会上的有志者为他们提供帮助。

锦绣,致力于成为乡土中国之美、传统中国之美、非遗中国之美的传播者。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